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书里有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名字叫《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篇课文出名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里面的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从本文来看,这篇文章非常精典,深刻地指出了官场一些乱象,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但是不知道为何,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后来这篇文章却莫名其妙的从书中消失了。但是尽管如此,这篇文章我们现在看起来,仍然是非常经典,里面蕴含的道理以及引申出来的社会现实让人着实感到这本名著的巨大魅力。那么今天,我们就再一次来重温一下这一篇课文,我相信大家也能够从中得到许多的启示。

话说当地大家族的儿子薛蟠与小乡绅冯渊在争买一个丫鬟香菱之时,双方发生了争执。最终绰号“呆霸王”的薛蟠肆意纵凶将冯渊打死,被人告上公堂。而此时的顺天府尹就是当年在葫芦庙里避雨的贾雨村,收到这个案件之时,贾雨村想要通过想要严惩凶手薛蟠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塑造自己青天大老爷的高大形象。但是在准备捉拿凶手薛蟠到案伏法之时,被旁边的一个门人咳嗽一声给打断了,贾雨村何等精明,立即明白了事情可能有隐情,于是就暂停断案。等到了后厅之后,这位门人对贾雨村说,自己跟他是故人,原来此下人就是当年贾雨村在庙里避雨的小沙弥。为了表示对故人的好意,因此在堂上特意提醒。

贾雨村通过与门人的聊天得知,原来几乎所有的官场的人都有一张“护官符”,其实就是本省一些有权有势的大户。而这些大户往往都有极深的背景,一时处理不好关系,不仅会导致自己的前途受到极大的影响,严重的还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这张护官符中写了四句话: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其实说得就是当朝的四大家族,贾氏家族、史氏家族、王氏家族和薛氏家族,这四大家族关系网错综复杂,相互呼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凶手薛嶓就是薛氏家族的重要一员,而之所以贾雨村能够补升顺天府尹,其实就是依靠贾府王府的举荐,而薛蟠即贾府的姻亲。

听得门人这么一分析,贾雨村也深知其中厉害,但是在门人面前他又不能让人看出来太势利。于是便装模作样的长叹一声说:我也知道这里面会牵涉到我个人私情,但此案件事关法律的新来,况且我蒙皇上隆恩,委以重任掌握法律生死大权,实在是责任重大。本应该是殚心竭力来维护法律尊严,报效国家之时,怎么可能因个人私心而影响到法律的公平与公正呢?我一个正直清白的人,怎么能做出这种伤天害理之事呢?门人听了之后,心下冷笑,但也不愿意点破。其实这个门人非常清楚贾雨村的为人,毕竟两人以前相处过,因而门人便又开始劝他。

门人说:“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贾雨村假模假样的想了一会,实在是没有什么好主意,于是便问这个门人,那依你的主意,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门人很显然久在官场,于是便给贾雨村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只管虚张声势,当然不是真去处罚凶手薛嶓,而是把薛家奴仆拿几个来拷问。同时让他们说薛嶓已经暴病身亡,而是无名之症,并运用舆论的力量说是被死者冯渊害死的。

因为事情的起因是一个拐卖人口的人贩子,所以把所有的矛盾和罪责都转移到人贩子身上,对人贩子施以处罚就行了。然后再根据冯家的情形,因为人已经死了,所以再多赔一些钱,让冯家有了一个台阶下,这个案件也就算完了。贾雨村听了门人的话,心里暗自叫好,但是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并对门人说,这样不太好吧? 后面再行商议之后,两人按照门人的计策逐一实行了,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之后,贾雨村心中有了底气。

等到第二天过堂之时,贾雨村以大律国法为由,表示要为死者冯家做主,引得冯家一阵感激。最后薛家说明薛嶓暴病身亡,贾雨村听了不相信,佯装大怒要用刑,门人看得呆了,一阵劝解,雨村就坡下驴。后来经过薛家证实,可以开棺检验,雨村才勉为相信。但尽管如此,雨村又转移话题,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人贩子引起,于是对人贩子处于极刑。然后又宣布对薛嶓也处以极刑,薛家人听了之后吓得晕死过去,门人也惊呆了,心想这不是我们商量好的版本啊?但是雨村又接着说,因为薛嶓已死,所以这刑罚就算实行过了,不再追究。最后为了堵住冯家的口,雨村也听出冯家因为人已死,只是借机想要多判一些银子,于是雨村又判薛家当堂赔偿冯家500两银子,冯家也就欢喜的去了。

事后,贾雨村迅速修书一封,告知贾家和王家事情已经办妥。但是因为这起案件主要由那个门人策划,为了封口不让别人知道内情,于是便找了一个借口,将这个门人远远打发了充军。至此这件事情完全结束,而贾雨村此举无疑又立了大功,想必今后前途更是一片光明。可以说,这片文章也深刻地指出了当时那个朝代的末落,也正是存在如此重大的弄虚作假和枉法断案,导致社会风气越来越坏。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于在当时处于权力的巅峰,所以能够纵容家人作恶,生活极度奢靡,最终逐渐没落。而从这几大家族的没落,也体现出那个朝代的弊病,最终导致整个朝代迅速没落。可以说,从这本名著看来,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其中非常深刻地指出了社会的种种丑象和弊病,也为我们今天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