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毛主席和张国焘站在陕北保安一处地方进行了合影。这张合影照片是很罕见的,因为毛主席和张国焘留存下来的照片大多都是多人合照,两个人单独的合照极其稀有。

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长征的路上,我和张国焘的斗争,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路程。”
张国焘在长征路上,以手里头的战士多、枪多为底牌为王牌,张着手朝党中央要权,不听从党中央的决定,拒绝统一行动。这无疑是把红一方面军往深渊里推。
当时,红一方面军已经同国民党军艰苦战斗了大半年,张国焘非但不支援,一心朝党要权,无疑是“落井下石”的恶劣行径,更是一意孤行要把我党、把中国革命事业往绝路上逼。

周总理后来回忆此事,也这样说道:“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第一次有人伸手向中央要权的。”张国焘的革命资历很老,建党时期他就已经是党员了,但是,他给同志们的印象并不好。
贺自珍就这样评价过张国焘,说他是装出来的豪爽,实际上心眼最小不过,是一个虚伪的人。这个评价其实从他和毛主席的合照当中就可以看出来。

合照中的毛主席,双手叉腰,站姿大气,脸上没有笑容,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整个人虽然身形瘦削,但是看上去十分有精神,看起来一身正气,完全符合人民心目中想象出来的国家领导人的形象。
张国焘站在毛主席旁边,双手背在身后,脸上尽管在面对镜头微笑,眼睛却是向下,整张脸的神态也是露出睥睨的姿态,显得很是霸气,浮于表面。

在合照中,张国焘的形象正符合贺自珍描述的“看起来豪爽但心眼却最小不过”。张国焘的骨子里还是自负太过,能力的确有,但是,相对应的野心也十分大,私心欲望同样也很重,导致他在后期的革命行进道路中犯下多次错误。
在张国焘的革命道路中,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他朝党中央要权,拒绝党中央的北上方针路线,坚持己见,要率兵往南,更是自立了“临时中央”。

这段时期是张国焘政治权力欲望膨胀得最厉害的时期,也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即便张国焘如此高调如此张扬,毛主席也始终没有放弃张国焘,这是他的正气所在,仅看照片就能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