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A股市场迎来了一次剧烈的震荡。三大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出现大幅下跌,市场情绪明显受挫。
早盘开盘,A股三大指数便集体低开,上证指数低开4.46%,失守3200点整数关口;深证成指低开5.96%,创业板指更是低开6.77%。随后,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反弹迹象,而是持续下行。截至午盘,上证指数跌幅扩大至6.34%,深证成指跌8.01%,创业板指跌幅更是高达9.74%。北证50指数也未能幸免,跌幅达到10.04%。
从板块来看,消费电子、电子元件、家电等科技制造板块遭遇资金大幅抛售,领跌市场。其中,歌尔股份、东山精密、鹏鼎控股、赛腾股份、立讯精密、水晶光电、工业富联等多只消费电子板块个股跌停。此外,半导体、通信服务、软件开发等科技板块也表现疲软,市场情绪低迷。
资金面上,主力资金净流出超千亿元,北向资金连续多日净卖出,内外部资金同步收缩。两融余额虽保持高位,但增量资金入场意愿低迷,存量博弈特征显著。这种资金面的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下跌态势。
政策面上,市场此前对央行降息存在较强预期,但3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不变,货币政策宽松节奏不及预期。叠加当日央行逆回购操作净回笼资金,流动性短期收紧信号加剧了投资者对资金面的担忧。此外,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也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美国三大指数连续两日暴跌
近期,美股三大股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连续两日的交易中均遭遇了暴跌,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自上周四以来,美股市场便陷入了持续的下跌态势。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全球多国实施关税新政策,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了全球贸易格局,引发了市场对贸易战升级和经济衰退的担忧。
在此背景下,美股三大股指纷纷大幅下挫,道琼斯指数在连续两日内累计跌幅超过9%,标准普尔500指数也逼近了11个月的新低,而纳斯达克指数更是较历史高点回撤了超过20%,正式进入了技术性熊市。
周一开盘后,美股市场的跌势并未得到遏制。道琼斯指数开盘即大幅低开,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近5%。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也紧随其后,跌幅分别超过4%和5%。科技股、金融股等权重板块均遭遇重挫,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等龙头股纷纷大跌,市场情绪极度低迷。
美股市场的暴跌不仅引发了全球股市的连锁反应,还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油价、铜价等大宗商品价格纷纷暴跌,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黄金等贵金属价格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面对如此剧烈的市场波动,各国政府和央行纷纷采取措施试图稳定市场。然而,在贸易战升级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政策效果仍需时间验证。
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美股市场的暴跌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恐慌情绪蔓延的背景下,保持冷静和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组合,避免盲目跟风操作。同时,也应认识到股市波动是常态,长期投资才是获取稳定回报的关键。
全球股市面临“黑色星期一”
星期一,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全球股市集体暴跌,市场情绪极度低迷,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
在这场全球性的股市风暴中,A股市场同样未能幸免。三大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出现了大幅下跌。上证指数开盘即跌破关键支撑位,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6%以上;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更是跌势汹汹,跌幅分别超过8%和9%。科技制造板块成为重灾区,消费电子、电子元件、家电等板块个股纷纷跌停,市场哀鸿遍野。
全球股市的暴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核心导火索是美国政府对全球加征关税政策的升级,其中对中国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这一政策直接冲击了出口依赖型行业,导致企业利润预期骤降,引发了全球供应链的断裂担忧。此外,市场对经济衰退和流动性风险的担忧也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下跌态势。
美股市场同样遭受重创。在清明节休市期间,美股三大股指已经连续两日暴跌,道琼斯指数累计跌幅超过9%,纳斯达克指数更是较历史高点回撤了22%,进入了技术性熊市。欧洲股市也未能幸免,德国DAX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等纷纷大幅下跌。
大宗商品市场同样一片惨绿。石油、铜等价格全线暴跌,WTI原油期货一度跌破60美元/桶,创下了自2021年以来的新低。贵金属市场也未能幸免,伦敦金现货价格单日振幅超过4%,白银价格更是暴跌了5.2%。
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中,各国政府和央行纷纷采取措施试图稳定市场。然而,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局势,政策效果仍需时间验证。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股市风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恐慌情绪蔓延的背景下,保持冷静和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组合,避免盲目跟风操作。同时,也应认识到股市波动是常态,长期投资才是获取稳定回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