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的风流才子,就不得不提唐伯虎这个名字。
在很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们所看到的唐伯虎是一个才高八斗,潇洒不羁,家境富裕的江南美男子,但实际上,众人都只见识了唐寅的一半。
在真实的历史中,唐寅的确是出生于苏州府的一个商人之家,从小就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这样的条件还称不上多么有钱,顶多算是个中等家庭。
唐寅本人虽然天资聪颖,但年少时却沉迷花天酒地,不思进取;成年后虽高中解元,后来却因科举贿案被贬,从此放浪形骸,先后和妻子反目,与弟弟分家;中年时期以卖字画为生,过了一段难得的安定生活,写下了名篇《桃花庵歌》;晚年穷苦潦倒,在54岁那年因病逝世。
这,才是疯狂才子——唐伯虎的真实人生。
而在唐寅买画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他曾为了区区10两银子,给一个茅房写对联,可结果,这副茅房对联竟然成了千古名对。
出生富家,家道中落1470年,唐寅出生在苏州府吴县,他的父亲唐广德是一个商人,从事“似为酒食”的行业,家庭条件还算可以。
唐寅从小就很聪明,其父唐广德也一心想让他考取科举,光耀门楣。8岁那年,唐寅被父亲送入了私塾学习,期间唐寅认识了刘嘉絠。
在刘嘉絠的影响下,唐寅对古代的文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结识了同样爱好文史的祝允明(枝山)、文徵明(征明)等人。
通过童子试后,唐寅和他的才子好友们到处游山玩水,曾在苏州府学的池中打过水战,有时会大肆饮酒作乐,甚至还同游青楼,已然成为了一个潇洒的公子哥。
然而,这段无忧无虑的日子没维持多久,唐寅就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大变故。在25岁左右,他的父亲、母亲还有妹妹相继离世,偌大的家业就这样交到了唐寅手中。
唐寅只是一介读书人,根本没有从商的经验,所以很快,唐家就因唐寅的经营不善,走向了中落。这让年少轻狂的唐寅备受打击,早已无心考取功名。
后来,祝允明不想看唐寅一直消沉着,于是劝诫唐寅以事业为重。唐寅听了祝允明的劝说,决心闭门苦读,来年参加科举。
然而在此期间,放浪不羁的唐寅还是留恋于烟花柳巷,时常在青楼买醉。也因为他的放纵成性,差点就断送了自己的科举之路,最后还是知府大人和文徵明父亲等人为他求情,才让唐寅获得了一个乡试候补的名额。
二十八岁那年,唐寅参加了乡试,结果高中了解元(第一名)。
此时的唐寅正是春风得意时,不久后他便写下了《领解元后谢主司》等诗词,以表达明年在会试、殿试中再创佳绩的决心。此外,唐寅还迎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卷入科举贿案公元1499年,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唐寅遇见了江阴举子徐经,此后二人相处融洽,并一同参加了会试。这个徐经,也就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高祖,当时的徐家还颇有资产,是一方巨富。
然而在会试结束之后,两人就卷入了一起受贿案中。因为在这年的会试中,只有徐经和唐寅两人的答题最为流畅,其余人都一塌糊涂,所以很快就引起了户部给事中华昹的怀疑,并将此事上奏给了皇帝。
徐霞客
在这起科举贿案中,据说是徐经买通了主考程敏政的门童,提前知晓了考题,因此才能对答如流。
结果,程敏政被罢官返乡,华昹被贬,徐经、唐寅二人则交款赎罪并充吏。
至于这场行贿案的真相是什么,已经无从查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唐寅即将迎来人生的第二个大变故。
经过此案后,唐寅被贬到浙江充当小吏,但他并不想做吏,认为这是一个下等职业。在将家中积财交去赎罪后,唐伯虎选择返乡。
回到家后,唐寅的妻子和他大吵一架,一怒之下,唐寅将第二任妻子给休了。
休掉妻子后,唐寅愈发低迷,又因在狱中受到严刑逼供,加上深陷科举贿案的流言蜚语,使得唐寅身心疲惫,患上恶疾,最后只能以卖书画为生。
这个时候的唐寅,不过三十出头。
后来,他的画作名气渐增,经济条件有所好转,这让唐寅愈发放荡不羁,终日寻欢作乐。在这一时期,唐寅也做了许多有趣的事。
茅房对联有一回,当地一个有钱的乡绅刚盖了一栋新宅,为了展现自己的财气,他邀请了一群文人名士给宅院各处起名字、写对联,甚至连茅房都不放过。
过了三天,新宅的客厅、卧室等地方都有了新对联,但唯独茅房还是空空如也,没一个人愿意题字。毕竟在那个年代,天底下的文人都自恃清高,怎会不顾声誉给茅房写对联,倘若日后有了名望,那这幅茅房对联必然会被世人嘲笑。
见茅房还没有对联,土财主随即又表示:谁愿意给茅房出一副好对联,那么他将赠予此人10两银子。
在明朝中期,10两银子的价值不算太多,顶多就相当于现在的8000块钱。拿不到1万块钱就想买走一个文人的清高,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此时的唐伯虎正是穷困之际,有时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吃不上,一口淡酒都喝不起。所以当唐伯虎看到10两银子的悬赏时,他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众人见唐伯虎撕下告示,都感到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唐伯虎可是比肩李白、嵇康的存在,如今却沦落到这般田地,就算是街边卖艺的艺人都比他有骨气。
但同时,他们又好奇昔日的风流才子会写出什么东西来。于是,街上所有人都跟着唐伯虎前往新宅,看看他接下来会干什么。
来到茅房前,唐伯虎先是向主人家要了一碗酒,几口酒下肚,他才开始磨墨。随后,他手中的毛笔一挥,一幅工整的对联便呈现在了纸上。
上联是:且看来客多情,甘解衣带终不悔。
下联为:莫道此物无用,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幅对联一出,众人皆赞叹不已,此联对仗工整,韵脚浑然天成,虽然是以茅房为主题,但却没附带一点污秽之气,反而是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洒脱,瞬间就将茅房的档次提了上来。
可以说,不论是从用词还是对句来看,都证明了唐伯虎的文学功底之深厚。
拿到10两银子后,唐伯虎便在众人的诧异中遁去了身形。这些钱,也足够唐伯虎潇洒十天半个月了。
当土财主得到这副对联后,方才得知出对联的人正是唐伯虎本人。虽然土财主是个俗人,但从旁人的夸赞中,他也知道这副对联非同一般。
事后,土财主把茅房对联拓印了几版,随后将拓印版挂在了茅房,真迹则存放于家中。再后来,这副对联因战乱下落不明,而这段关于唐伯虎的趣事,却在民间流传开来了。
桃花庵下的疯才子因为唐寅的任性,弟弟唐申也决定和他分家。在分家后,居无定所的唐寅有时住在佛寺,有时住在好友家,时间一长,他便有了建造圃舍的想法。
后来,唐寅在距离家不远处的桃花坞修建了新居,起名“桃花庵”。因为当时没钱,唐寅卖了两年的字画才还清了“桃花庵”的所有欠款。
35岁那年,唐寅在新居中创下了名篇《桃花庵歌》,其中那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更是成为了绝世经典。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了唐寅的风流人生,自带一股落拓不羁的洒脱。
在创下《桃花庵歌》之后,唐寅出门游行,走过了休宁、仙游和天台山等地,并写下了《爱溪记》《竹斋记》《嗅花观音》等作品。
44岁时,唐寅受宁王的聘请,到南昌宁王府任职。到了南昌后,宁王一边对唐寅以礼相待,一边又在招兵买马,准备谋反。唐寅害怕受到宁王的牵连,于是连忙装疯卖傻,让宁王将他放出了南昌。
后来,宁王被王阳明活捉,唐寅虽然没有被连累,但名声却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生活已大不如前,他本想多买些画作谋生,但却不理想,所以他的晚年过得十分凄惨。
在1524年,54岁的唐寅因肺病逝世,一代文豪就此落下帷幕。
唐寅的一生创下了六百多首诗歌,在文学和画作上的造诣都可谓登峰造极,被世人称为“吴中四才子”、“吴门四家”。
只可惜,他的人生却不像他的作品那样超凡入圣,反而是在孤苦中度过了半个人生,时而疯癫,时而清醒,时而洒脱,时而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