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失业后:保险、中介、海外,哪里是出路?

金子漂流瓶 2025-02-10 00:42:45

地产人失业潮:转型路上的‘歧视链’与‘自救指南

2023年刚过完年,朋友圈里不少地产人还在为工作发愁。有人调侃说,地产行业的冬天比北方的寒潮还冷,冷到连简历都投不出去。阿翔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从一家知名房企离职后,他本以为凭借多年的策划经验,转型到其他行业应该不难。结果,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房地产经验不要”这七个字,像一堵墙,把他挡在了无数岗位之外。阿翔苦笑着说:“投简历的时候,我就发现不对劲了。很多行业的招聘启事里,直接写着‘不要地产背景’。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巧合,后来才发现,这是普遍现象。”

为什么其他行业对地产人有这么强的‘歧视链’?

阿翔的经历并不是个例。一位快消品企业的高管曾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地产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跨界思维。”他解释说,房地产行业过去20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温室”里,几乎不与外界交换信息和资源,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这种封闭性让地产人习惯了“自给自足”的模式,一旦跳出这个圈子,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地产人就像温室里的花,习惯了恒温恒湿的环境,突然放到户外,根本扛不住风吹雨打。”这位高管的话虽然尖锐,却点出了问题的核心。

除了跨界思维的缺失,危机处理能力也是地产人被诟病的一大短板。过去20年,房地产行业几乎没有经历过系统性危机,这让从业者普遍缺乏抗风险意识。一位互联网行业的朋友调侃说:“地产人就像没打过仗的士兵,平时训练得再好,真上了战场也未必顶用。”

更让人无奈的是,地产人甚至没有沉淀出对行业的独到见解。一位广告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告诉我:“地产广告和真正的广告完全是两码事。地产广告更像是一种‘标准化产品’,而真正的广告需要创意和洞察。”

“地产人转型,去哪儿?”

面对行业的寒冬,地产人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阿翔告诉我,目前地产人转型的主要方向有三个:保险、海外地产和二手中介。

“保险行业是吸纳地产人最多的领域之一。”阿翔说,“地产人的超强执行力在保险行业很吃香。毕竟,经历过从拿地到售罄的极限压力,卖保险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

不过,保险行业的“地产人浓度”越来越高,也让不少人感到无奈。一位朋友调侃说:“以前朋友圈里都是卖房的,现在全是卖保险的。从‘房住不炒’到‘保险必买’,地产人的转型之路真是充满了戏剧性。”

除了保险,海外地产和二手中介也成了地产人的热门选择。阿翔解释说:“海外地产主要是针对中国买家,而二手中介则是盘活存量资产。这两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客户资源和营销技巧,地产人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为什么地产人转型这么难?”

阿翔告诉我,地产人转型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旧模式与新模式的冲突。过去20年,房地产行业依靠高杠杆、快周转的模式迅速膨胀,但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大家心里都清楚,未来需要新模式,但新模式的规则还没确立。”阿翔说,“在旧模式的存量还没消化完之前,很多人只能继续在熟悉的领域里打转。”

这种“新旧交替”的阵痛,不仅让地产人感到迷茫,也让外界对地产行业产生了深深的误解。一位MCN机构的朋友告诉我:“我们不做房产MCN,因为地产行业的流量玩法太‘简单粗暴’了,根本不符合当下的内容生态。”

“地产人的未来在哪里?”

虽然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但阿翔并没有放弃希望。他告诉我,地产人要想重新获得尊重,首先得重新认识自己。

“真正的尊重始于你如何看待自己,而非他人如何定义你。”阿翔说,“地产行业需要祛魅,从业者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

2023年已经过去10%,时间不等人。对于还在失业的地产人来说,转型或许是一条艰难的路,但也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

“我们可能只有非常努力,才有可能原地踏步。”这句话放在地产行业,显得格外扎心。但无论如何,愿每一位地产人都能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0 阅读:44

金子漂流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