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太原柳巷,那时候就很热闹。当时邮政储蓄是唯一的,随处可见的银行。
上图,食品街门口,当时的城门牌坊就是现在的样子,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售卖的糖葫芦、酸奶,还有太钢汽水很亲切。售卖员还是白衣、白帽子,合作社时期的标配。
上图,迎泽大街作为山西最宽阔的街道,全国仅次于北京长安街的第二大街道,气势很壮观。
上图,人民鞋帽,谁知道这是哪条小街道?阳光很暖,路边摆着小摊,像极了赶集的样子。
上图,热腾腾的油条,麻纸一包,很随意,也很专业。很喜欢那种感觉,只是岁月回不去了。
上图,那时候能吃起烤串,也是一种幸福。看着这几个后生,有点“小镇青年”的感觉。
上图,自行车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摆放的很整齐,这停一下估计的1毛钱吧。
上图,那时候全国的80后小朋友都一个样吧,校园设施很熟悉,衣服很熟悉,连比划的动作都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