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探索母星地球,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行星们的卫星,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各种彗星、陨石等,发射了各种探测器去探索太阳系内的各种天体,甚至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还登上了月球,不仅如此,人类还建造了自己的空间站,发明了人造卫星,研制出了探测地外生命的各种仪器设备,即使足不出户,人类也能借助太空望远镜观看到200亿光年之外的超新星大爆发……
不得不说,在对外面世界的探索研究方面,人类是地球上诸多生命中首屈一指的行家——各种大小新发现新突破层出不断,新发明新创造月新日异。外面世界风景瑰丽,无奇不有,人类探索的兴趣愈来愈浓,有增无减。飞出太阳系我们势在必行,遨游整个宇宙是我们人类的奋斗目标!正如,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们对外面的世界探索得如火如荼,取得的成果也相当可观。可是,我们对自身生命的探索难免显得捉襟见肘,因为在科技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仍有很多疾病至今找不到彻底治愈的良方,每天挣扎于病痛中的人数依然在增加。也许我们对生命科学的解读存在一定的误解,没有真正理解生命系统的本质;也许我们太着眼于看到的表象,没有深刻去探索研究表象下隐藏的内在本质;也许生命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只有物质生命系统,正如量子力学所揭示的那样——意识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或许这才是未来生命科学需要攻克的难关。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一个奇特的医学案例震惊了所有科学家,让我们科学家不得不重新思考人大脑的功能结构和运作机理。
2014年,一位24岁的中国女子因为出现头晕、幻觉和呕吐的现象而走进了医院。医生在对她进行常规检查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女子的大脑缺失了一大块。
这个缺失的部位正是位于大脑背部、头颅底部的小脑,小脑位置只是充满了液体的空腔。
根据神经科学解读,人的小脑起着调节身体平衡、运动协调的重要作用。如果小脑出现损伤,必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运动失去协调,人走路会变得像醉了似的跌跌撞撞,很难保持身体的平衡态。更不要说人失去小脑后还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生活了。
可是,令医学家们不能理解的是,这位失去小脑的中国女子除了才出现的眩晕、幻觉和呕吐症状外,其他一切正常,并未因为失去小脑而出现身体失去平衡的现象。并且该女子已婚两年半,已育有一个一岁半大的女儿,女孩一切都健康正常。
无独有偶,此种现象不止发生在中国,法国医学杂志上也报道过同类案例。一个40多岁的法国男子在一次体检中被发现,大脑中有一大块充满了液体的空腔区域,位置正是小脑部位。当该男子拿到体检结果时自己大吃了一惊,他表示,自己平时根本没有任何不良的反应,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走路不稳、身体失去平衡的现象,更不知道自己的小脑消失了。尤其,该男子是一个高级电子工程师,还有两个健康的孩子。
后经医生查证,该男子儿童时期接受过脑中积水的治疗,也许正是当时治疗的副作用才导致小脑组织逐渐消失的。
缺失小脑依然可以健康生活,甚至丝毫不受到影响,这简直是挑战传统科学理论,让科学家们无论如何都很难理解接受。在以往,科学对人大脑的解读是:大脑如同计算机的CPU,每个部件都分工不同,不同部件在各司其职又能完美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让大脑的CPU正常运行,才能让整个人正常地生活。而小脑就相当于CPU的控制部件,向身体发出协调平衡的指令信号。
可是,当人的大脑缺失了一部分时,人照样可以健康如故,这就说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要么大脑的其他部分也有“越俎代庖”的职责,要么对人体机能的调节控制可能与大脑的关系不大,要么正如量子理论所阐释那样——我们看到的都只是物质表象,真正起着决定性重要作用的或许是另一套生命系统。
接下来我们对可能的两种情况做一下分析探讨。
第一种可能:激活了大脑沉睡中的部分功能,替补了损失的脑部件。
正如「超体」所揭示,人的大脑很可能被封锁了90%以上,如果全部激活,很可能会展现出意想不到的强大功能,甚至能超越爱因斯坦相对论所阐释的时空理论。然而认为人的大脑并没有被百分之百开发的观点并不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原因是根本无法检测到未被激活的那90%部分的功能。
无法检测到的东西难道就等于不存在吗?
几千年前,人类没有望远镜,所认识的宇宙大小就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天地范围。现在我们知道,宇宙可观测范围的直径便已达930亿光年(也许比这更大,只是限于目前的科技能力,只能探测到如此地步)。
尚未探测到原子的时候认为最小的基本粒子就是分子,当探测到原子时又认为最小的基本粒子是原子。而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基本粒子60多种,但依然不敢保证就是物质的最小单元(哪怕是普朗克尺寸),只能说是目前所探测到的科学家无法再分割的最基本粒子而已。
一百年前的时候,科学家尚且认为宇宙的所有物质就是眼睛能观测到的物质。一百年后,天文学家卡普坦(Jacobus Kapteyn)根据星体运动的不规则性,初步提出了“暗物质”可能存在的假设。之后天文学家奥尔特、天体物理学家兹威基等,通过对天体运动的观察也都认为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并开始进行研究。
现在天文学家通过天体的运动、引力透镜效应、微波背景辐射、大型星系团的结构稳定性等现象,推测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并估算宇宙的显物质不到5%,剩下的95%都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很多常理无法合理解释的天文现象,如果将暗物质也考虑进去的话便可以得到完美解决。一些天体的运动方程如果不考虑暗物质的影响,计算结果必然存在很大的偏差,如果将暗物质的影响也代入方程中一起计算的话,得到的结果偏差就会小很多。
所以,一时无法探测到的事物并不代表就不存在。同样的,无法探测到大脑沉睡中的90%功能,并不能因此就断定大脑的所有功能都在100%地运行。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原本数学并不好,一次意外事件导致大脑受损后反而突然变成了数学天才,为什么有的人头被撞击后,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智力的影响,反而变得比以前更加聪明有智慧了,为什么一个从未学习过外语的青年,在一次车撞事故中突然精通了某种外语(最后一个选自「自然杂志」。这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案例,很可能是当事人意外激活了沉睡中的90%大脑功能的一部分)。
如果人类大脑的90%功能平时都处于沉睡状态,在特殊情况下才被激活的话,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脑缺失一大块照样可以正常生活。
第二种可能:人可能存在两套生命系统。
量子力学的发展,让科学家对生命的认知有了全新的解读,推测人很可能存在两套生命系统,一套为物质生命系统,一套为意识生命系统,两套生命系统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人的健康状态。这种推测源于量子物理学的一些量子实验。根据量子实验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和结果,让量子物理学家对我们生存的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有了不同于往日的认识和理解,那就是观察者意识的重要性。
根据量子实验所展现出来的现象,似乎在揭示一种与我们所掌握的理论完全相反的新理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因为观察者的意识在单粒子双缝干涉实验中似乎能够给光子或电子的行为路径造成一定的扰动,致使在观察者不看光子或电子是怎么穿过双缝时能够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有规律的干涉条纹,光子或电子呈现波的特性;反之,屏幕上出现的则是一大片杂乱无章的粒子点,光子或电子的运动所呈现出来的是粒子特性。另外,量子延迟选择实验,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等,也无不在揭示观察者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对客观世界的影响。
(
爱因斯坦:玻尔贤弟,你怎么向我证明当人们不看天上的月亮时它就消失不存在了?
玻尔:老爱啊,你又怎么向我证明当人们不看月亮的时候它依然挂在天上?
)
而人的第二套生命系统——意识生命系统,目前各国科学家都有研究。比如,在人彻底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称量其体重,会发现人体重量一般会减少40克左右,个别的可能会减少50克左右。这减少的几十克重量,是否就是意识生命的重量?在生命结束后,意识离开了身体,从而导致身体重量减轻?
如果人真的存在两套生命系统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解释大脑缺失一大块后为什么照样可以健康生活。也许物质身体只是意识的载体,真正对整体生命起关键性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意识生命系统。只要物质载体不是“破烂”到很难再承载意识生命,人便不会出现明显的健康状况。如果以上推测正确,或许可以解释,科幻上所谓的意识交换现象,有的交换的物质载体甚至不是人的物质身体(思考:“72变”有无可能不只是传说?变换所依据的深层原理就是意识决定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
这个缺失的部位正是位于大脑背部、头颅底部的小脑,小脑位置只是充满了液体的空腔。 根据神经科学解读,人的小脑起着调节身体平衡、运动协调的重要作用。如果小脑出现损伤,必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运动失去协调,人走路会变得像醉了似的跌跌撞撞,很难保持身体的平衡态。更不要说人失去小脑后还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生活了。 …… 缺失小脑依然可以健康生活,甚至丝毫不受到影响,这简直是挑战传统科学理论,让科学家们无论如何都很难理解接受。在以往,科学对人大脑的解读是:大脑如同计算机的CPU,每个部件都分工不同,不同部件在各司其职又能完美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让大脑的CPU正常运行,才能让整个人正常地生活。而小脑就相当于CPU的控制部件,向身体发出协调平衡的指令信号。
血液流动的越快,思考和想法就会越来越清晰,除非你的血管心脏和大脑都特别强大,不然想利用大脑是不可能的
以前看新闻,有种人去检查连大脑都没有,脑袋里都是液体。一样活的好好的
这有啥,脑子进水了不代表不能生活啊[吐舌头咯][吐舌头咯][吐舌头咯]
[得瑟]我认为真的有两套生命系统。
一千多字的文章硬是水成了一万多字!
大脑缺失一部分,这部分恰好是小脑[点赞]
若协处理器发生故障时由主处理器直接接管控制,若主处理器发生故障则协处理器和分布处理器离线独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