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近郊古村落,邕州第一进士石鉴故里

巧云聊旅游 2025-04-05 20:36:38

南宁市西乡塘区或许是古村落保留最多的市辖区,前段时间发表过那龙老街、邓圩老街和金陵老街,还有大石坡卢氏故居,感觉这点都不过瘾,本文再次发一篇仍旧是大石坡的古村落。大石坡为何有两个古村落,这是有历史原因,还有就是两个古村落的鼻祖和姓氏不同,本文写的是石氏古民居。

村口石碑写有“名臣故里秀美刚德”八个字,名臣是北宋年间进士石鉴。石鉴,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后赵第六位皇帝,后赵开国皇帝石虎第三子。曹魏时期还有个石鉴出任过并州刺史,尚书郎,西晋时期还任过豫州刺史,太子太傅。刚德村的名臣也叫石鉴,只不过此石鉴是北宋邕州进士。

石鉴(1018—1093),邕州史上第一位进士,同时也是北宋时期邕州唯一的进士。明朝之前的广西乃荒蛮之地,更是贫瘠之地,能填饱肚子就不错,能进入学堂识字的少之又少,而刚德村在北宋时期出过进士实为罕见。整个北宋时期就仅有石鉴一人中进士,以当时石鉴的身份和地位堪比现在生活在四川的熊猫。

石鉴祖籍无从考究,石是汉人稀有姓氏,即便石鉴的先祖来刚德村落籍,想来石鉴并非是汉人而是少数民族。石鉴被称为名臣,是因为平定侬智高有功后封忠州刺史,桂林知事,广西经略安抚使,工部尚书等官职。侬智高反北宋的文稿写得多了,此文就不再详写,不过关于石鉴对平定侬智高有功可以简单叙述一下。

侬智高久攻广州不下反退邕州,邕州再一次被屠城,而刺史的石鉴则在桂林待职,邕州被侬智高攻陷后赶紧返回,得知家人大部分被叛军杀害后悲愤但无能为力。朝廷派出狄青南下,石鉴便带领官兵游说邕州府各峒,让各峒减少或者不支持侬智高,削弱侬智高补给线的同时还打击侬智高的军力。

石鉴游说各峒的同时还带领官兵以及支持朝廷的峒兵在云南富宁一驻守,狄青击败叛军后向云南逃窜最后被石鉴带领的官兵截住,尽管没能或抓侬智高,但侬智高的大部分亲信和几个子女都在富宁被或抓。经此一战石鉴名声大噪,亦是经此一战官位不断升迁,直至去世还戴二品官帽下葬,北宋的二品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

北宋时期的省部级干部岂能不留下点历史财富,就好比如石氏古民居,还保留有很多古建筑,不过这些古建筑少数是明清,多数是民国时期的老建筑。近千年历史的刚德村石氏古民居,仅有这么少的老建筑感到非常的可惜,不过历史底蕴还在,步行在刚德村的石氏古民居,浓浓的古韵气息让你联想翩翩。

石氏古民居在显眼的一栋老建筑,厅堂内的灵位上祭拜的是石氏先祖,而灵位两旁则是很多官员画像。官人不是现代官人而是古代官人,仅凭这几张画像就知道这栋老房子在刚德村的地位有多重。石鉴的次子石经中榜进士,就任江南经副使,调任梧州知府,落籍梧州。古民居里的两位图像,感觉就是石鉴和石经两位先祖。

前文说北宋时期邕州唯一进士,石鉴次子中进士,是不是觉得有点矛盾。其实说石鉴是邕宁唯一进士一点都没毛病,因为石经参加科举考试时登记祖籍是桂林,石鉴的次子是桂林进士而不是邕州进士。刚德村的石氏古民居和卢氏古民居都是南宁近郊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保存相对较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唯一不足的是新农村建设,有部分古民居亦被拆除确实感到可惜。

古民居里有的不仅是老建筑,还有非常多的老物件,石墩、石鼓多如麻,石磨、石舂看着让人回忆起当年。上图的这块巨石从表面上就知道其用途,在古代哪怕是20年前还是抢手货,只不过近些年村民口袋有点鼓,用的都是大理石,还有富裕家庭用的是水晶石,大石板现在就很难用得上了。看到这块石板放在水龙头底下,想来村民把这块巨石当洗衣板用了。写这么多,怕没见世面的人不知道其用途,其实这块巨石是备用墓碑,只是备用实际上没用,所以就放置,不过也不是无事处,好歹现在还能当洗衣板用。喜欢参观石氏古民居的朋友何不前去刚德村走走,顺便可以参观卢氏祠堂和石鉴祠,石鉴允许的话还可以参观石鉴墓,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