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孙昕太

志怪细细谈 2025-02-20 18:00:36

孙昕太,字东山,大同广灵人。年少时读书一目十行,父亲孙原是进士出身的金华县令,家中藏书万卷,他遍览古今,痴迷研读前代贤人的治国方法和心性之学,文章见解独到,还精于兵法谋略,绘制天下地图,乡里人都惊叹他的才华。可年过三十,他却连秀才都没考中,众人皆为其叫屈。

孙昕太家境逐渐贫寒,甚至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哥哥孙官庆在襄阳经商,十年未归,仅靠每年寄回的十几两银子维持家用。后来饥荒盗贼频起,道路阻塞,音信不通,生计愈发艰难。家中除了嫂子和妻子,只剩一女。为寻兄长,孙昕太卖掉一间屋子,带着一半房钱踏上前往襄阳的路。因没钱雇车,他只能靠双腿,每日走二三十里就投宿。

一晚,他住在河边的大王庙。庙中殿宇不是很高大宽敞,只有一间僧房,没有其他空房。他只好在神座旁边,铺开包袱和被子睡觉。刚闭上眼睛,就听到传呼声说 “大王接旨,仪仗队都出发”。只见大王头戴冕旒、身着衮服,坐在龙形的车子上,气势威严勇猛,让人不敢抬头直视。大王出了殿,过了一顿饭的时间才回来。天使拉着车先进入,大王随后就到。大王下了车后,天使登上殿堂宣读诏书,大王跪着听旨。孙昕太夹杂在人群中,默默审视所宣读的内容,大多辨认不清,其中几句话是:

“天道变化无常,人才难以遇到,循环没有终止,厄运和好运交替出现。因此,宋地被围时,圣人也曾遭遇困境;在陈国断粮时,君子也能坚守穷困。因为如今盗贼嚣张,所以不惜让贤能豪杰暂时屈身。四郊有很多营垒,即使等待筹划应对;万里长城般的人才,又何必嫌弃弃官而去?正赶上艰难的命运,百姓的灾难还未平息。晁错那样的智囊,也没有发挥作用的时机;王公大臣们,也只能暂且空拿着手版。写推荐信挽留人才,恐怕会有像东方朔那样急于进取的人;让人才赤身露体去击鼓,会让像孔融那样的人违背心意。现在敕令你金龙王,迅速掀起风波,多兴起云雾,遮蔽天日,弥漫尘世。杜绝像李白那样渴望施展才华的诉求,避免像盆成括那样因恃才而导致的失误。” 等等。

宣读完毕,天使就离开了。恰好因为外面的吆喝声惊醒了孙昕太,原来只是一场南柯梦。孙昕太起初因为战乱未停,想要向朝廷上奏章陈述自己的见解。因为听到梦中的诏书内容,不觉斗志全消。他忧愁思绪辗转,整夜都睡不着觉。

次日赶路,他遭遇黄河决堤,被卷入洪流,幸得土丘保命。后被救至富翁家,富翁看他是书生且流落异乡,便加以照顾。富翁的老师欣赏孙昕太的才学,让他教导两个小孙子。可孙昕太落水后生病,虽经医治痊愈,却欠下近万文药费,需教书一年才能还清。此后,富翁的儿子们无心向学,对他的供给也大不如前,仆人还时常嘲笑他。孙昕太不堪忍受,待俸禄够还债时,便拿着富翁给的四两银子离开。

继续前往襄阳途中,他错过旅店,在五福庙投宿,又做了个怪梦。他梦到自己来到一个衙署,数百个戴着儒冠的人聚集在一起,像在试场等待选拔的人一样,恭敬地站在堂前。不一会儿,有四个戴着红缨帽子的人,招呼众人一起进去。到了后殿,殿上有块匾额写着 “公平堂”。堂上设置了一个大架子,上面放着一杆秤。有五个男子,样子十分凶狠,胡须像戟一样,戴着铁头盔,高高插着雉尾,穿着铠甲登上座位,打开册子点名。两排站着十几个夜叉,每唱一个名字,夜叉就把那人架起来放在竹篮里,用秤称,检验他们才能的多少,这叫做 “衡才”。

那些称起来毫无重量,或者才能不到一斤的人,这五个男子就拿出大量金钱赏赐给他们,用好言好语打发他们离开。才能达到几斤的人,不赏赐,听凭他们自己离开。才能达到十斤以上的人,大声呵斥他们出去。才能达到二十斤以上的人,就鞭打他们出去。然而,得到赏赐和自行离开的有几百人,被呵斥的有二十多人,被鞭打的有十几人而已。其中只有一个江南秀才才能达到六十斤,孙昕太才能五十斤,一个浙西的贡生才能四十斤以上,其他达到三十斤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于是江南秀才就被戴上了枷锁。孙昕太和浙西贡生都被铐住手脚,囚禁在狱中;那些才能三十斤以上的几个人,也被关进监狱。

狱卒贪婪残酷,向秀才索要贿赂。没得到,就扒掉他的衣服,鞭打三百下,打得他血流浃背。接着就轮到孙昕太,孙昕太大声喊冤,说:“你们这些强盗,胡乱作恶!既然声称知道我的才能,为什么又这样欺凌虐待我?你们这些狐群狗党,依仗贼人的势力,掳掠英才,残害善良之人,必定不会被王法饶恕!” 狱卒厌恶他不屈服,大为恼怒,手拿一根铁杖,肆意威逼他。孙昕太拒不接受杖打,双方争吵喧哗,他就大喊着醒了过来。此时他汗水淋漓,浸湿了被褥。在怒气冲冲中,他睁眼凝视,看到神座前的长明灯在殿堂中闪烁,才明白自己身在野外的庙宇中。

天亮后,和尚邀他吃饭,他因没钱而犹豫,和尚开导后他才赴餐。此时,打饭佣工告知他,附近有个新寡的林家妇人,有两个孩子,坐拥千金却缺人主持家业,想招赘婿。孙昕太起初拒绝,后经佣工劝说,同意相看。林家妇人见他相貌出众,不嫌弃他有妻室,将他招为赘婿。

林家妇人二十八岁,喜爱诗书,她向孙昕太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还说前夫贪婪吝啬,去世后产业差点旁落,自己靠慷慨才保住家业。她提醒孙昕太用人要明辨是非,警惕小人。二人相处融洽,但孙昕太始终挂念兄长,便与妻子商量,带着几百石谷子去襄阳售卖并寻兄。途中遭土匪抢劫,到襄阳后,兄长和其店铺都没了踪迹,他又前往汉阳打听,依旧无果。无奈之下,他在道观租屋,靠占卜为生,且占卜很灵验。

当地朱某因占卜结识孙昕太,两人畅谈。孙昕太提及自己的两个凶险梦境,前一个已应验,担心后一个也会成真。朱某与他来往数月后回泾地,再回汉阳时,孙昕太已不知去向。

故事出自《道听途说》,没什么新意,也是表达古代底层文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作者最后的总结还是挺有见地的。他说:“以常理论,孙昕太的学问当个一般的官还是可以的。然而天意无法了解,谁能想到他会潦倒一生?如果天下有才华的人就一定会显达,那谁还敢对才子们翻白眼?正因为不知道才子将来是发达还是潦倒,所以,有才华的普通人更容易受到侮辱。不被折磨死,也被气死了,还谈什么‘增益其所不能’。”

其实矢志不移历尽艰辛,未必能得偿所愿,书本上的励志故事,大多没说背后的细节。比如那些几年就发展起来的超级大公司,必有不为常人所知的背景。

1 阅读:28

志怪细细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