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于丹“下台”之后,还有多少人借着《论语》来妖言惑众?

万丈豪气文化 2024-12-07 02:11:50

此文写于2023年9月28日:

前两天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一篇关于如何解读《孟子万章篇》中的“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这一句时,偶然在网上查到竟然有人把这句话当作例证,试图证明“孔子是个素食主义者”,而且他还嫌不过瘾,甚至加上了“坚定”二字!

我们再来看他的身份介绍:

这位所谓的学者叫“吴守立”,号称读过《论语》1000遍。不过学问这种事,不是你读多少遍就能见长的。有时候读多了反而会有后遗症,因为往往读得遍数越多越容易胡思乱想,把各种个人读后感强加在孔子他老人家身上!你发表你的个人读后感不要紧,但你还把这当成学术到处宣扬,就纯粹在误人子弟了。于丹不就是前车之鉴吗?

子曰: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果孔子喜欢吃素不爱吃肉,那他收学费为什么要收十条肉干?难道是用来喂宠物狗的?如果孔子不喜欢吃肉,为什么说他在学习《韶》乐废寝忘食的时候,三月不知肉味?而不是三月不知“素味”?《论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史记孔子世家》: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史记》 中的“学之”更符合三个月的逻辑。

孔子不喜欢吃肉,为什么还要在祭祀礼仪上提出“割不正不食”?割的难道是“人造肉”?他非但吃肉,还吃得特别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如果孔子反对杀生,那么当子贡提出要免去杀羊祭祀这个仪式时,他为何要反对?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所以孔子根本就不是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和“素食主义者”。而且他对朋友送给他“祭肉”的态度非常虔诚: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朋友送的是祭肉,他就会拜谢!这除了代表他对祭祀仪式的尊重,也代表对肉的尊重。对照前面的“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你说这祭肉难道是孔子光用来祭祀而不食用的吗?

一个真正的学者,不能打着读《论语》的旗号,凭着个人读后感,在那里贩卖私货。你想宣传“素食主义”是你的事情,但你竟然找孔子做“形象代言人”,这不是在搞笑吗?这一千遍的《论语》难道让你读出了幻觉?居然还跑到《孟子》里面找证据!连孟子都在《梁惠王篇》中畅想着让广大老百姓年过七十还能吃到肉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误人子弟,莫此为甚!

0 阅读:0

万丈豪气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