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激素:年少只知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

烨昀聊商业 2025-02-08 21:38:35

多巴胺俗称“期待荷尔蒙”,是一种“饥渴感”,它所带来的是渴望、期待和幻想,所以多巴胺的效用产生于期待奖赏,而不是获得奖赏。也即:一旦获得,“饥渴感”就会消失。

所以,人们常说:“爱情是荷尔蒙一分钟荡漾”(“荷尔蒙”是英语hormone的音译,意思是激素,多巴胺属于荷尔蒙激素的范畴,属其中一种激素)。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说:多巴胺是一种即时满足。

如果说多巴胺是“即时满足感”,那么内啡肽就是“延迟满足感”。内啡肽也是一种激素,带来的是获得后的满足感。其含有活性基团,可以降低焦虑感,让人体会到一种安逸、温暖、亲密、平静的感觉,同时还可以对抗疼痛、振奋精神、缓解抑郁、使人充满爱心、积极向上。

多巴胺是瞬间的心动,内啡肽是长久的美好;多巴胺是情人的激情,内啡肽是夫妻的安稳。当激情退去,温暖、亲密、平静、稳定的婚姻,需要内啡呔来填补消失的激情。因此,人们也称内啡呔为“婚姻激素”。

也即:在“爱情激素”(激情的时候,是多巴胺在起作用)水平下降后,婚姻家庭的温暖稳定是内啡呔开始起主导作用。

多巴胺的产生很慷慨(泛滥),来的快,去的也快,这是由人的生物本性所决定的。但内啡肽的产生却很吝啬,是体力和精神双重努力的结果,它带给我们的欢愉,宝贵而稀少,但却稳定长久。

多巴胺是在亢奋的状态下获得;内啡肽是在放松和宁静的状态才能获得。多巴胺分泌之后一般会急剧下降,人易陷入空虚和焦虑,而要排除这种空虚和焦虑,只有再重复以前的行为。但因为耐受性阈值的提高,要想获得之前一样的多巴胺,必须加大“剂量”,俗称为“上瘾”。

修行之意义其实也蕴含着:为了减少大脑中过多的多巴胺受体,以减少被大脑奖赏机制的控制而沉迷于即时快感满足的上瘾行为,从而追求长久稳定的幸福。

人的天生禀赋有差距,但其实这种差距并不是很大(极少数天赋异禀者除外),最终取得的成就,到达的人生高度却相去甚远。为什么会这样?除了境遇、运气等因素外,内在的就是:有些人走在了追逐多巴胺的路上,有些人走在了追逐内啡肽的路上。选择不同,结果也就注定不同。

为什么在这种选择上不同,结果会注定不同呢?因为多巴胺是一种即时满足,这种爽、快感是比较易得的,打游戏、看个剧、刷抖音,大脑立马就会分泌多巴胺,快感来的快,去的也快,对人生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

而内啡肽是一种补偿机制,你坚持做一件事,比如长跑、锻炼、读书、写作、修行等,过程可能会苦,但过后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参惮、冥想、静坐等,也可以提高内啡肽的分泌量),对你进行补偿,也会让你觉得很爽(内啡肽属于“先苦后甜”型物质)。更重要的是你去做这些能刺激分泌内啡肽的事,内啡肽的补偿机制会让你得到发展的成果,取得相对应的成功(也即:内啡肽能起到对人生发展的正向加持作用)。

沉迷于多巴胺者,是不懂得追逐内啡肽者的快乐的。他们会觉得那么辛苦,而实际上,追逐内啡肽者,只要渡过了瓶颈、越过了那个“点”,后面是不会觉得辛苦,而会觉得喜乐、平和。

年少只知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年少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在多巴胺的驱使下昏昏噩噩过活。随着年岁增长,自我觉醒,才能懂得内啡肽。选择不同,人生不同。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让内啡肽的正向作用,加持人生,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0 阅读:1

烨昀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