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元帅罗荣桓曾经主持过军衔评定,其中,陈赓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此时。远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一名战犯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感慨道:“本来我也该是个大将的。”
这个战犯名叫韩浚,当年因为一念之差,他投奔了国民党,后来还参与了所谓的“戡乱”战争,在莱芜战役中他被俘虏。后来在功德林服刑。

韩浚从小就读书刻苦认真,身体素质也很好。乱世之间,民不聊生,为了能够自保生存下去,韩浚先在武昌当兵,后来回家当了一名老师,这段时间虽然平淡,但韩浚心中始终有一颗爱国之心。
当时,孙文正在广州筹办黄埔军校,蒋介石当上了这所学校的校长,韩浚倾心革命,也很想进入军校读书,将来为国征战,但学校招收的学员数量很少,只要五百人,报名的却有上万人,但韩浚不负众望,最终成功过关。

在校内,韩浚是第一期在校内学习的学生,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无尽的憧憬,他的同学陈赓十分活泼好动,在陈赓的带领下,韩浚拜见了周恩来主任。
黄埔一期,很早入党,这个起点如果认真发挥将来别说是大将,就算是元帅也不是不可能,要知道,他的同学徐向前将来就当上了开国元帅。

作为校长的蒋介石很早就对红色势力十分提防,他从不任命共产党人带领军队,很多学生只能在书本上推演作战。于是,党组织安排了一批共产党员学生去苏联留学。韩浚和陈赓都是其中一员。
这个时候蒋介石已经知道韩浚的党员身份了,与其留着他在校内活动,传播社会主义,不如让他出国去苏联。于是,蒋介石批准了这个外出计划。

在苏联红军大学,韩浚一边学习俄语一边努力攻读,在完成学业之后,他和陈赓回到国内,参与北伐作战。在攻克武昌之后,韩浚升为营长,在作战时,他有勇有谋,广受好评。
在武汉时,中共五大正要召开,由于特务的破坏,会议迟迟不能顺利召开,叶挺找到了韩浚,请他带兵负责会场安保。韩浚使用暗哨明哨结合,并另外派士兵化装,每个代表进场都进行跟踪以确定身份。

特务化装成代表进场后很快就发现自己被跟踪了,于是只好逃走。而真代表在发现有人跟踪后就会向韩浚举报,韩浚这个时候才会告知安保事宜,在这种严防死守之下,会议得以正常进行。
毛泽东和董必武等人知道这件事后,都十分高兴,称赞韩浚有勇有谋。
在1927年,曾经发生了夏斗寅叛乱,关键时刻,就是韩浚挺身而出,平定叛乱。在嘉鱼地区与叛军作战,不仅打败敌人,自己率领的教导营居然无一伤亡。

赶来支援叛军的杨森率领的一个军到了之后看到这种战况都惊讶的合不上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也不敢进攻教导营。贺龙知道这件事后称赞韩浚是“带兵有方、用兵有策、布阵有谋”。
不久,他接到了新的任命,到警卫团担任参谋长,而警卫团团长是他的同乡卢德铭,卢德铭思想进步,也是共产党人,此后两人逐渐掌握了这支警卫团。

在国共决裂之后发生了南昌起义,作为共产党人的韩浚,也率领警卫团试图前往南昌会师,但起义部队随后南下广东而没有留在南昌,韩浚只好北上,在武汉他见到了向警予。
向警予告诉韩浚,有个叫毛泽东的人正在策划秋收起义,要韩浚前往支援,并任命韩浚为起义副总指挥,总指挥就是团长卢德铭。
虽然没有参加上南昌起义,但参加秋收起义也可以出一份力。韩浚答应了,随后他前往江西,但在路上,他遭遇了敌人反抗失败之后韩浚被捕,这一下子就失去了跟党组织的联系了。

出狱后韩浚跑到上海,联系了一些黄埔同学反对蒋介石,叫做“黄埔革命同学会”,当时井冈山斗争如火如荼,蒋介石调兵遣将,发起围剿作战,很多黄埔同学都受到过共产主义的影响,此时纷纷跑去苏区闹革命,自己的学生反对自己,蒋介石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蒋介石曾经发誓,声称黄埔的校长绝不杀黄埔的学生。以此来标榜自己。此时的蒋介石需要尽量拉拢黄埔学生到自己身边,哪怕当成闲人养着也不能放他们去苏区。

而此时的韩浚没有收入来源,穷困潦倒。蒋介石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拉拢,当白花花的现大洋放到韩浚的面前时,韩浚的眼神挪不开了。
韩浚很明显不是一个贫贱不能移的人,他屈服了。就此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叛变革命最终导致了他成为战犯而不是大将。
韩浚是有才的,在湖北,一支红军试图攻打京山县,韩浚奉命坚守,红军努力进攻,但始终不能撼动韩浚的阵地,伤亡惨重的红军不得不放弃攻打县城。

凭借战功,韩浚一路升迁,先后担任旅长,参谋长等职,等到1937年,他已经是少将了。
后来就是抗日战争,韩浚升任师长,后来又当军长,军衔也升为了中将,他参加保卫南京、武汉、长沙等地,战功卓著,越来越受到蒋介石的器重。
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韩浚率军攻击陈毅领导的山东解放区,这个解放区在抗战时从日本人手中收服了莱芜和临沂两座城市,韩浚奉命进攻莱芜,在莱芜战役中,韩浚战败被俘。

当时国军进攻的势头还很强盛,韩浚对国军心存幻想,党组织希望可以挽救他,多次派人跟他谈话,但韩浚拒不配合。
韩浚最终没有等到国军神兵天降,老蒋最后跑去了台湾苟延残喘。
这下子韩浚傻眼了。

韩浚随后被转去北京功德林继续改造,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但为时已晚。
尾声后来,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韩浚哀叹:“原本我也该是大将的。”但这时还有什么后悔药吃呢?
毛主席对战犯问题做出的指示是,要根据情况从宽处理,根据能力适当安排工作。后来,张治中向韩浚传达了指示。

韩浚在狱中积极改造,在1961年被特赦出狱,出狱后,他回到武汉老家,在湖北,他参加了政协,并担任了文史研究专员。此后他将自己的战争生涯编纂成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韩浚不该参加国民党的“戡乱”战争,在抗日战争之后,一些爱国将领拒绝中国人打中国人,很多人都辞职了,如果韩浚那时也辞职,那么他不论如何都不会成为战犯。

他的同乡兼上级卢德铭最后成功到达了井冈山,后来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毛泽东在得知他的死讯后伤心不已,他说:“还我卢德铭,给我三个师也不换。”如果韩浚到了井冈山,他或许也是两个师不换。
当年一念之差,韩浚最终没有得到大将的军衔而是成为了战犯,他在国民党当中的荣誉成为了捆他的镣铐。
信源:
韩浚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