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平:邓小平的女婿,保利集团原董事长,曾花巨资买下3件国宝

史在没有弦 2024-09-20 04:54:5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在众多“红色后代”中,贺平以其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爱恋脱颖而出。作为邓小平的女婿,他并没有依靠这层关系,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白手起家建立了闻名遐迩的保利集团。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对古董的钟爱及其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为何贺平宁愿投入巨资,也要将那些流失海外的国宝一一“抢”回家?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在1971年的一个寻常日子,邓小平和家人正置身江西,从事劳动。在这平静的日常中,邓小平的女儿邓榕突然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她兴奋地宣布:“贺平即将到江西来!”这一突如其来的声明,犹如惊雷一般,震得周围一片哗然。众人纷纷议论:“贺平是谁?”

邓榕笑眯眯地解释:“他是贺彪的三儿子。”这话让邓小平的脸上绽放出了微笑,他点头表示认同:“贺彪是个有能力的人,骨子里也很坚强!”

贺彪出生在湖北江陵的一个贫苦农家,自幼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在当地的农民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最初担任少年先锋队队长。不为人知的是,他曾是我党著名领导人周逸群的得力助手,担任过其交通员。

经周逸群建议,他从贺永年改名为贺彪。从交通员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人生轨迹逐渐与革命紧密相连,成为了地方革命工作的骨干力量。1930年代初,贺彪加入了贺龙领导的红军主力部队,担任卫生部工作。

虽然最初是从事联络工作,但贺彪的医术也在革命队伍中传为佳话。他并非自学成才,曾受师于武当山的道长徐本善,并未放弃对医学的钻研,逐步掌握了多项医疗技能。

贺彪的医术结合了中西医精华,多次在战场上救治了重伤的红军将领。曾有一次,贺龙因误食毒物险些丧命,当时的医生束手无策,贺彪主动请缨,用他的传统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方法,成功挽救了贺龙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红军华佗”的称号。

贺彪的医术在多个战役中都经受了考验。他不仅救治了贺龙,还救回了多位高级将领的生命,包括贺龙的家人,他的技艺与献身精神赢得了红军高层的广泛尊重和信任。

贺彪的夫人,陈凯也是一位革命时期的积极分子。陈凯曾是战地剧社的活跃分子,多才多艺,她的到来给贺彪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贺平和邓榕的恋情得到了双方家族的认可和支持,这段联姻不仅是两个年轻人的结合,更是两个革命家庭的融合。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这段婚姻不仅承载着爱情,更承载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望和责任。

邓榕从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属中学毕业后,曾经独自一人前往陕西延安的富县插队。那时她曾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家庭幸福美满,父母恩爱。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另一面。

在延安她过着艰苦的知青生活,每天清晨起床就要下地干活,直到夜幕降临。食物短缺,常常饥肠辘辘。尽管这里的乡亲们十分纯朴,但与他们之间缺乏共同的话题,使得邓榕经常感到孤独和委屈。

尤其是在漫长的夜晚,当孤独和思念家人的情绪涌上心头,邓榕的心情变得格外低落,这一年的下半年邓榕遇到了老熟人吕彤岩,两人在北京时便是亲密无间的好友。

吕彤岩刚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邓榕村子附近的公社医院工作。两人的重逢,为邓榕的生活带来了一线光明,她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好友。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吕彤岩提到了贺平,一位出生在红色家庭的青年,正如贺彪一样,贺平也在革命家庭中长大,怀抱着投身祖国建设的梦想。

他们两人在各自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通过书信开始了深入的心灵交流,共同分享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贺平在一次探亲途中,特意绕道到南昌拜访邓榕,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对邓榕的爱慕。邓榕在向家人介绍贺平时,也表达了对这段关系的坚定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当贺平鼓起勇气向父母坦白他与邓榕的恋情时,贺彪给予了儿子殷切的嘱咐:“邓小平是位杰出的人物,你作为男方,必须倍加珍惜并呵护她。”这一场景深深印刻在贺平心中,坚定了他对邓榕的承诺。

“总算回来了,能有事做总是好的!”这是1972年贺彪在接到中央的归京通知时,周总理所给予的肯定。邓小平也在这一年得到了中央的重用,先后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和国务院副总理,甚至在周总理病重期间暂时主持国务院工作。

贺平与邓榕的婚事让两家的联系更加频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贺彪与妻子在拜访北京一位老战友后,顺道造访了邓家。在北京一个显赫的红门住宅前,贺彪按响了门铃。得知是亲家到访,邓家立刻充满了欢声笑语。

邓小平热情地与贺彪握手,感慨地提到往昔贺龙在西南时期的往事,透露出彭德怀对贺彪高看一眼的故事,表达了两人虽不常见面,但心意相通的深厚友谊。随后邓小平转向妻子卓琳,提议准备晚餐:“今天家里来了贵客,亲家喜欢吃鱼,快准备几道鱼菜。”卓琳立刻应允,表达出对这次家宴的期待与兴奋。

两位老战友坐下后,他们聊起了在七大会议上的相遇和共同的战斗岁月。那些年的艰苦与胜利使得两人的谈话充满了情感和回忆。贺彪的妻子陈凯,后来回忆说,两位老朋友见面,经常会聊起对孩子们的期望和教育,避开政治话题,聊得非常投机。

1976年四月,邓家面临着又一次的家庭危机。在这个关键时刻,贺家没有背离他们的承诺,依然如初地关照着邓榕。在家庭聚会中,贺彪正式向贺平表达了他的期望和指示:“既然你与毛毛结为连理,你也成了邓家的一分子。你要忘记你的身份,与邓家共患难。”这些话加深了贺平对邓家的责任感。

随后,贺平开始密切地陪伴在邓小平和邓榕的身边,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1977年,政治局势有所转变,邓小平不仅恢复了政治地位,还成为了中国政治舞台的核心人物。邓家与贺家的关系因此得以恢复,双方再次频繁交往,共同为国家的未来投入努力。

贺彪在此后不久也重返高位,担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他的职位使他能够全力支持邓小平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对越反击战期间,贺彪亲自监督后勤保障,确保前线的医疗和物资供应;邓小平南巡讲话时,贺彪确保医疗与后勤工作万无一失;当邓小平倡议老干部应当避免终身制时,贺彪是第一批响应退休的高级干部。

1978年,贺彪在北京与邓小平再次重逢,他真诚地对邓小平一家的团聚表示祝贺。贺彪深深敬佩邓小平这位经历丰富的领导人,他们的关系在共同的岁月中逐渐加深。在贺彪晚年,他经常与邓小平相聚,一起聊孙女的成长,或是一同玩桥牌,享受晚年的宁静时光。

听闻邓小平在南方的演讲后,虽然已是深秋的岁月,贺彪还是激动地拍手称赞,始终坚定地支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1996年邓小平最后一次住院期间,贺彪尽管知道有严格的探视限制,但他还是冒险前往医院,没有请示便直接见到了病床上的邓小平。两位老朋友并未谈及政治,只是轻松地聊起家常和孩子们的近况。在这次会面中,贺彪鼓励邓小平保持信心,相信会有一天再次一起打桥牌。

1997年,邓小平逝世,这个消息使贺彪悲痛欲绝,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为了表达对邓小平的深切哀悼,贺彪亲笔撰写了一篇悼词《遗恨长存,无缘送君登路》,以此纪念他们深厚的友谊。在邓小平的告别仪式上,贺彪坚持坐着轮椅,带着家人送这位老友最后一程。

到了1999年,贺彪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面对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多次向家人表达不希望用药物延续生命。贺彪希望他的去世低调处理,不举行追悼会,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遗体告别仪式,并嘱咐家人不要通知朋友和同事。

1999年3月31日,贺彪在家中安详地逝世,享年90岁。他的一生见证了国家的风雨变迁,亲身参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许多重要历史时刻,留下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贺平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投身于军队,后响应政府的裁军政策,从军队退役,转而担任中国保利集团的董事长。在任期间,他对中国文物的保护做出了显著贡献,特别是对于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众所周知,许多中国文物在战乱中流失至海外,其中包括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兽首。面对这些国宝的回归问题,贺平不惜重金,成功回购了三件失落的宝物。2000年,这三件宝物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亮相,贺平虽在欧洲,却通过远程指挥以3000万港元成功拍得这些文物,并决定在香港免费展览三日,以此彰显其对国家文化遗产的珍视。

0 阅读:33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