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石家庄
1月27日,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正式发布,其中特别强调“以石家庄市辐射带动冀南地区加强与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充分显示了石家庄作为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的性质定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2688118d52f8a7b21ada4752712fc85.jpg)
1.《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由自然资源部组织起草的,与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各自的国土空间规划有所不同,京津冀三省市要加快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2.《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是国家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3.《规划》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支撑京津冀建成世界一流城市群,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4.《规划》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地质灾害、洪涝、森林防火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5.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构建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空间格局,深化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和综合承载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等区域重大战略地区的协同联动。
6.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支撑首都功能区域优化布局。北京市立足“四个中心”建设,加强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推进城市功能重组优化,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
7.天津市加强滨海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加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提升对外开放门户功能。
8.河北雄安新区着力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功能。
9.河北省发挥环京地区优势,以及生态、矿产、港口、海洋等特色资源优势,强化支撑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构建、农产品供应保障、能源保供、生态环境优化、文旅康养服务等功能,以石家庄市辐射带动冀南地区加强与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
10.京津冀三省市加强对重点交界地区的空间统筹和联合管控。
巩固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夯实华北粮仓空间基础。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环京地区重点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发挥农产品就近保障功能,支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生猪和奶牛养殖、海洋牧场等,提升区域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县域统筹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支持乡村振兴。
筑牢华北生态屏障,保障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推进北方防沙带建设,提升燕山—太行山等地区水源涵养功能,改善重要河湖湿地水生态,加大渤海湾综合整治力度,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强化现代化基础设施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建设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完善区域一体化公路交通网络和物流网络布局,完善水利基础设施配置,构建多水源供水网络。
增强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安全韧性,统筹协调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功能,提高海河流域河道行洪能力,强化蓄滞洪区规划管控,加强城市内外河湖水系衔接,构建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平急结合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的区域布局。
整体保护区域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打造高品质休闲游憩空间,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展现京畿特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