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外传

凡旋聊历史 2023-05-02 07:23:01

您知道大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尊贵身世吗?您知道放浪形骸的温庭筠有多荒唐吗?您知道“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为何屡试不第吗?您知道温庭筠与大唐四大才女鱼玄机的忘年之恋吗?您知道花间派鼻祖温庭筠穷困潦倒的一生吗?读完本文,也许您将会有一个圆满的答案!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温庭筠(公元812-866年),晚唐著名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他富有天才,文思敏捷,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温庭筠精通诗词音律,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多写花间月下、柔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今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被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文思敏捷——恃才不羁

一、恃才傲物,放浪形骸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温庭筠出生于太原。即便祖上家道煊赫,但到了温庭筠这一代已经日薄西山,难以为继。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9岁时,父亲温玚撒手人寰,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更是陷入了几近饿死的绝境。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他对温家施以援手,将温庭筠带在身边,视为己出,并亲自教授文赋,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段文昌出镇淮南,温庭筠与段成式随之到江淮吴中一带。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调任荆南节度使,温庭筠与段成式亦随之到荆楚之地。在段文昌的精心调教下,再加上其自身的聪慧机敏,温庭筠的诗词造诣精深,且精通音律,善于鼓琴吹笛,独出冠时,声名远扬。

荆州古城

温庭筠外貌奇丑,故他有一个外号“温钟馗”,说得是形貌丑陋状如恶鬼。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了,被压抑许久的温庭筠立刻辞别段家,赶往他梦寐以求的帝都长安。段文昌是晚唐有名的贤臣,其对温庭筠的教育遵循了传统儒家定义的圣贤模式进行的,但从后来温庭筠处世风格和行为方式来看,显然段文昌的教诲达到了物极必反的效果。离开段家管束的温庭筠在长安与前宰相裴休之子裴诚、权臣令狐绹之子令狐滈等纨绔子弟臭味相投,一起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他开始流连于烟花柳巷,纵酒狂欢,不知天地为何物。多情烟花巷,最是无情地。整日周旋于世家子弟和青楼艳女之间,见惯了闺怨和薄情的温庭筠开始以满腹才情为笔,胸中牢骚为墨,写出了一篇篇让痴男怨女为之动容的诗词。

《钟馗像》——莆籍黄羲画

当他到江淮一带游历,当地的一位官员姚勖很看重温庭筠的才华,给了他不少钱,鼓励他发奋读书,科举上进。而温庭筠年少轻狂,钱一到手,全都投入酒池肉林。姚勖知道后愤怒不已,拿板子打了温庭筠一顿后把他赶走。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温庭筠迁居长安,与庄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不久,庄恪太子也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作了诗《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叠鼓辞宫殿,悲笳降杳冥。影离云外日,光灭火前星。邺客瞻秦苑,商公下汉庭。依依陵树色,空绕古原青。东府虚容卫,西园寄梦思。凤悬吹曲夜,鸡断问安时。尘陌都人恨,霜郊赗马悲。唯馀埋璧地,烟草近丹墀”。以示哀悼。

西安鼓楼

二、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将近40岁的温庭筠终于开始应试了。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以诗赋取士谓之进士,以经义取士谓之明经。不过两科相比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十一二",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进士科录取名额极少,每年只录取几十个人。大唐的进士考试不糊名,考官不仅看学生的才华,还会考察学生的名气,想要有名气就要有贵人引荐。当时,唐朝盛行行卷之风,若是找不到关系递行卷,得不到高官的推荐,那么考进士基本是无望了。温庭筠因为与庄恪太子关系密切,没有遭受牢狱之灾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

江南贡院

但是,从唐文宗大和九年进入长安起,温庭筠凭着祖上的余荫和自己的才名,也没缺过向他伸出橄榄枝的达官显贵,时任宰相的令狐绹就是其中之一。令狐绹大和四年(830)中进士,在唐文宗朝先后担任左拾遗、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等职务,辅政十年,权倾朝野。令狐绹待温庭筠不薄,他让这个行为放荡、口风差劲、品相丑陋的人进出相府如履平常。当时唐宣帝李忱喜欢《菩萨蛮》的曲调,令狐绹为了在皇帝面前讨个吉祥,就和温庭筠商量,把他原创的《菩萨蛮》的词假充作为令狐绹的作品送给皇帝,并且一再告诉温庭筠不要说出去。而令狐绹刚把新词呈上去,温庭筠忙不失迭地到处宣扬给皇帝的《菩萨蛮》就是自己的最新词作,弄得令狐绹很是下不了台。但是令狐绹也不太计较温庭筠的轻狂,还是十分看重他的才学。

唐朝的第17位皇帝——唐宣宗李忱

一次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昭告求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是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出处。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还说《南华经》并非僻书,宰相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就是说令狐绹不读书,闹的令狐绹当下就露了个大红脸。对这样一位屡屡容忍他的宰相,温庭筠非但没有感激之心,还在私下里说令狐绹是“中书省内坐将军”,说白了就是说令狐绹尽管在中书省做宰相,学问却不过是武将的水平,气得令狐绹七窍生烟。要知道,当时令狐绹一句话就让多年不曾中第的李商隐一朝高中,而狂妄至极的温庭筠从得罪了令狐绹的那一刻开始,其政治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令狐绹因此认为,温庭筠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中书省内坐将军

三、结识才女,怜香惜玉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温庭筠听闻京师有一个叫鱼幼薇的女孩,七岁能立物赋诗,八岁已具才名,被称为“长安女诗童”。出于好奇,这位名满京华的大诗人登门造访,找到了灵动活泼的鱼幼薇。鱼幼薇出生于会昌四年(844),父亲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鱼幼薇清丽脱俗,聪明伶俐,深得父亲的喜爱,便亲自教她读书识字。至十岁时已经出口成章,文采斐然。一家三口的生活虽然贫困,但也算过得快乐知足。然而,好景不长,鱼秀才因为多次考试落榜,心情抑郁,一病不起,不幸撒手人寰了。为了生存,母亲带着女儿在一家青楼落脚,鱼母以替人洗衣服谋生。

长安女诗童

鱼幼薇得知来客就是大诗人温庭筠时,内心不由得激动了起来,从未想过,自己仰慕已久的偶像,居然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的面前。一阵寒暄之后,小幼薇突然跪下,恳请温庭筠收自己为徒。温庭筠赶忙扶起幼薇,想考考她的才华,让她即兴赋诗一首。于是,温庭筠转头看着窗外河边的柳丝正随风摆动,他说:“不如,你以江边柳为题作诗一首,作得好的话,那我就收你为徒”。鱼幼薇随口吟出了一首《赋得江边柳》诗: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这首诗让温庭筠又是难过又是欢喜,难过的是鱼幼薇的坎坷身世,以及她诗里的那些浓浓愁绪;欢喜的是她难得的才华,明明诗中无一字写柳,却又无一字不是在写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之后,侠骨柔肠的温庭筠不但收幼薇为徒,还送母女俩到他郊外的老宅生活,并给了她们足够的生活费。从那之后,温庭筠就时不时去老宅教鱼幼薇学诗词,鱼幼薇为了多看温庭筠一眼,就每天早早起床,在家门口抱着书边读,边等待小路的那头可能出现他魁梧的身影。他一出现,她就连忙放下书,满心欢喜跑上前去,牵住他那温暖而宽厚的手掌。温庭筠总是对她露出温暖的微笑。此刻的幼薇,内心是多么渴望他们俩能够一直这样走下去。温庭筠总是会带着她出去见世面,增长一下她的见识。在温庭筠的引荐下,长安女诗童的名气更加响亮了。鱼幼薇很感激温庭筠带给她的一切。就这样,两人过了一年多的师生时光。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四、搅扰考试,谪贬县尉

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要去应试。唐朝科举考试难度最高的是进士科,诗赋是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考生要按照试题所出的韵,押八个韵。考试时,给考生发三根大蜡烛,三根蜡烛烧完就要交卷了,这就给很多考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当时有人做一对联“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八韵赋成,惊破试官之胆”。可见,大部分考生都是胆战心惊,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卷的。但温庭筠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三国时期曹植五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

温庭筠进入长安后被无数考生追捧,每个人都想方设法要跟他成为朋友,只为了温庭筠能在考试时帮他们答题。擅长押官韵的温庭筠答题极快,且每次都能给出完美答案。温庭筠也许是骨子里有孟尝之风,喜欢扶贫济困,也许是显示自己那绝世的才华。他自己考完了还不会闲着。一般人考试的时候,都是藏着掖着,尽量挡住考卷,防止同学偷看,而温庭筠则是竭尽全力帮别人做考卷,结果温庭筠成了帮人作弊的高手,成了考生眼中的考场“救星”,更成了考官眼中的考场“恶人”。结果温庭筠每次都是名落孙山,而和他一起玩的成绩不好的同学,早已经进士多年了。

西安碑林

这次应试是中书舍人沈询主春闱。温庭筠替人作弊的名声已经惊动了官府,为了防止温庭筠作弊,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专门给他弄了一个单间,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弄得满城风雨。饶是如此,闹情绪的温庭筠不仅提前交卷,还偷偷给八个人传了答案。当然,这次考试温庭筠又没能中。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能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得罪当权者之故也。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温庭筠因搅扰科场被贬隋县尉,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留为从事,署巡官。45岁温庭筠不想再参加科考,就去襄阳赴任了。

襄阳名胜——古隆中

五、横刀割爱,成人之美

温庭筠离开长安之后,十二岁的鱼幼薇为此哭了好久,心中也更加确定,自己是爱上了这个比自己父亲年纪还要大的恩师。她陷入深深的相思之中,便写了一首著名《遥寄飞卿》的情诗,寄给了温庭筠:“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面对鱼幼薇的满满爱意,本该回应的温庭筠却选择了沉默。其实,他早就察觉得到这位早熟的女弟子对自己的情感,但是,自己可比她大了三十多岁,又是师徒关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温庭筠对自己相貌丑陋太过自卑,虽然,他也很欣赏这个女孩。只是,他觉得鱼幼薇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归宿,而不是跟了自己这个丑陋的老头子。他宁愿与烟花女子厮混,也不想耽误了这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始终不想越雷池半步。

如花似玉

鱼幼薇苦等了几个月没有等到他的回信后,又写一首新诗《冬夜寄温飞卿》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在这首诗里,鱼幼薇将她哀怨的心思,表达得可谓是淋漓尽致。温庭筠面对女弟子更加赤裸裸的表白,陷入了纠结的痛苦之中。他是多么想照顾这个女孩的一生。可是,他已年事已高,怎能耽误了她的青春?所以,他还是装作不解风情,拒绝了她的表白。大中十二年(858)春,年轻英俊的才子李亿一举夺魁,成了新科状元。温庭筠恰巧回到长安。李亿久仰温庭筠大名,特地登门拜访。他被鱼幼薇国色天姿、才华横溢所吸引,请求温庭筠成全。

西安钟楼

温庭筠认为这也许是自己爱徒的最好归宿,便强力撮合。鱼幼薇知道自己与老师的结合无望后,便答应嫁给了李亿。然而此时李亿家中已经有一位正妻裴氏。所以即使他再怎么喜欢鱼幼薇,也只能委屈她做妾。当裴氏听说李亿背着她娶了小妾,不由得怒火中烧,大发雷霆,逼李亿休了鱼幼薇。面对正妻的逼迫,李亿不敢不从。要知道,从东汉末年起,河东裴氏就人才辈出,可谓是“千年宰相之家”。在万般无奈之下,李亿只能把鱼幼薇送去咸宜观中修行,让她暂避风头并许诺:“不出三年一定会接她回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观主给鱼幼薇取了一个道号:玄机。从此,她被叫做鱼玄机。

鱼玄机造像

六、落魄江淮,再贬方城

离开京都后,温庭筠在襄阳待了几年。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他虽诗名颇著,但已穷困潦倒,不检行迹。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到江苏一带闲逛。快到六十岁的老头子,还与一帮古惑仔们喝酒狎妓。一天晚上,温庭筠在妓院喝醉后撒酒疯,大声骂人,犯了宵禁。不巧遇见巡夜的虞侯。温庭筠又是老子天下第一的那个德性,犯了错还比谁都横,结果被揍得满地找牙。竟被巡逻的兵丁胖揍了一顿,连牙齿也打折了。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就不长记性地跑到令狐绹那去哭诉。令狐绹将虞侯抓来训斥了一番。虞侯极言温庭筠狎妓不知收敛,自己犯事在先,虞侯执法也是职责所系。令狐绹觉得温庭筠不占理,醉而犯夜,只能把虞侯放了了事。

古秦淮

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温庭筠终于时来运转,出任国子监助教。次年,主持了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温庭筠的主试俨然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且“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他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接受朝野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这在当时被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

西安孔庙

当时的宰相杨收可不像令狐绹那样宽容,一怒之下将他贬为方城县尉。温庭筠的才华横溢,非但得到了世人的称赞,甚至还得到了皇帝的赞许。即使朝廷下旨贬谪时,中书舍人裴坦执笔撰写贬官的诏书,竟然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的说法,意思是说,温庭筠虽然才大,但不适合做官。处分文件当中,竟然还把温庭筠的被贬,说成是“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将温庭筠比作是遭到放逐的屈原和贾谊。好在温庭筠这次干的还不算坏事,考生们为他大为不平,多少算是一个安慰。临卷铺盖卷从京城滚蛋的时候,考生们齐齐来送温庭筠上路,争相赋诗为他送行。这大概是温庭筠平生最得人缘的一次行动了。

河南南阳方城——古长城遗迹

七、爱徒罹难,魂断青楼

在温庭筠再次被谪贬时,鱼玄机已经在道观里等了李亿三年并成为道观观主了。当她得知李亿已带着夫人裴氏去扬州赴任的消息后,鱼玄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痛哭了好几天。她知道李亿压根就没打算把她接回去了。等到她再次从房门走出之时,似乎换了另外一个人。她一改过去清高自爱的性情,开始肆意放纵了起来。她下令弟子们在咸宜观门前挂一块告示——鱼玄机诗文候教。不挂还好,一挂起来,长安的文人们沸腾了。他们纷纷奔走相告:“咸宜观竟然是个比青楼更值得去的好地方”。文人墨客、官宦子弟甚至一些达官显贵纷至沓来,咸宜观成了文人雅集的首选之地。鱼玄机的绝色天姿和一流文才,把这些人迷得神魂颠倒,纷纷拜在了她的石榴裙下。

绝色天姿

在一次聚会中,一个公子带来一个名叫陈韪的乐师。鱼玄机不由得一惊,这个身材魁梧的乐师,怎么那么像自己心中深爱的温庭筠啊!鱼玄机实在按捺不住激动,便主动向他示好。陈韪面对绝色美人的示爱,没有拒绝。从那之后,陈韪就成了咸宜观中最受欢迎的客人,两个人开始了一段如胶似漆的日子。一日,鱼玄机外出至暮色时分才回来。她的侍女绿翘禀报道:“陈乐师午后来访,我告诉他你出去了,他‘嗯’了一声,就走了”。鱼玄机看一眼绿翘,只见她双鬟微偏,面带潮红,双眸流露着春意,举止似乎有些不自然。入夜,鱼玄机点灯闭院,把绿翘唤到房中,强令她脱光衣服,跪在地上。鱼玄机逼近绿翘,发现她胸前有指甲划痕,于是拿起藤条没命地抽打。

西安道观

绿翘矢口否认自己与陈韪有解佩荐枕之欢。被逼至极,她对鱼玄机反唇相讥,历数她的风流韵事。鱼玄机暴跳如雷,抓住绿翘的头朝地上猛撞。等她力疲松手时,才发觉绿翘已经断气。鱼玄机慌忙在后院的紫藤花下挖个坑,趁着夜深人静,把绿翘的尸体埋了。谁会想到,在一个蝉鸣蛙叫的夏日,有两位新客来访,酒酣耳热之际,一客人到紫藤花下小便,见有一大群苍蝇聚集在花下浮土上。客人心中生疑,上前挖了一下,发现了尸骨。受到惊吓的客人赶紧报官。官衙派人前来,挖出了绿翘的尸骨。鱼玄机供认不讳,被判了一个斩立决。得知鱼玄机被判死刑后,温庭筠痛心疾首,连夜赶回了长安。他人微言轻,无能为力。

紫藤花舞

在鱼玄机行刑前的那一夜,温庭筠披衣而起,吹起了《诉衷情》,用笛声寄托自己对鱼玄机的思念和怜惜之情。天亮后,他写下《诉衷情·莺语》:“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柳弱燕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第二天,午时三刻,温庭筠看到了鱼玄机人头落地的一幕,不禁嚎啕大哭,悲伤不已。就在这时,有人过来告诉他:鱼玄机在临死前,还大声宣告,不管爱她的男人有多少,也不管她有过多少男人,她心中深爱的男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温庭筠!听到这话,白发苍苍的温庭筠悲痛欲绝,悔恨自己把她的一生给毁了。办理完了鱼玄机的后事,年仅六十的温庭筠以酒为伴,沉醉青楼。咸通七年(866 年)冬,怀才不遇、命运多舛的温庭筠就追随鱼玄机而去了。

莺语雨霏

1 阅读:154
评论列表
  • 2023-06-08 16:56

    没活的明白,但凡头肯低一点,人生轨迹也不一样

  • 2023-05-22 22:04

    温庭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考场里是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