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相信,这是正史:民伪冒皇亲,牵出皇室惊天丑闻!

小双正能量 2025-02-19 16:06:22

嘉庆二十五年春天,在直隶河间府出现了一桩既让人觉得好笑又发人深省的怪异之事。

这一年,河间府衙门给百姓分派官差徭役,具体是啥虽说不太清楚,但估计是挖护城河、修城墙这类活儿。要知道,那时候清军兵力充足,而且嘉庆九年的时候白莲教起义已经被平定了,军事方面的需求没那么着急了。

在河间府,有个叫李长福的农民,倒霉地被挑中去服徭役。可官府让他整理行装,跟着去服役的时候,李长福那叫一个横,直接就给拒绝了。这可把来通知的衙役们惊得不行,他们觉着,一个平常的农民,徭役落到身上了,就该老老实实听话才对,咋能拒绝呢?难道这人胆子大得没边了?

面对衙役的询问,李长福不仅毫不害怕,还很傲气地反问:“你们晓得我是啥人不?”衙役们都懵了,觉得这不是多此一问嘛,就回答说:“你不就是农民李长福么?”可李长福却高声驳斥道:“错得离谱,我可不是一般的农民,我是当今嘉庆皇帝的哥哥怡亲王永璇的护卫!永璇呢,是乾隆皇帝的第八个儿子,嘉庆皇帝是乾隆的第十五子。按辈分来说,永璇确实是嘉庆皇帝的哥哥。”

李长福说自己是怡亲王的护卫,衙役们压根不信,觉得谁都能吹牛,就让他拿出个凭证来。谁承想,李长福居然真从怀里拿出了一份谕帖。这谕帖的样子跟电视剧里的奏折差不多,外面是硬皮,里面装着纸,上面有怡亲王亲自写的证明,能证明李长福的护卫身份。

衙役们一瞅见谕帖,原先那股子威风劲儿立马没了,腿软得不行,冷汗一个劲儿地往外冒。他们不敢磨蹭,赶紧拿着谕帖奔到河间府衙门,呈给上头的官员。官员们接过谕帖后,心里也是满是问号。他们平常很少和皇亲国戚有来往,知道有怡亲王这个人,可没见过他的字,也没见过真正的谕帖,根本没法分辨真假。琢磨了好一会儿,他们觉着这事儿挺难办,自己拿不了主意,就把谕帖送去了直隶省。

直隶省的官员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经过共同鉴定后,断定这谕帖是假的。这一结论一出来,大家都特别吃惊。民间百姓竟敢明目张胆地假冒皇家护卫,还伪造身份凭据,这实在是太不像话了!直隶省马上向刑部通告,要求立刻抓捕李长福。然而,当差役们又去抓人的时候,李长福早就没影儿了。

刑部没能抓住李长福,不过把他的真实身份查清楚了。实际上,李长福自称是怡亲王护卫,这完全是瞎编的,可他确实和怡亲王有点牵扯。李长福的女儿给怡亲王的儿子绵志做了小妾。在古时候,小妾地位低下,可不是正儿八经的妻子,虽说有这层亲戚关系,可也不那么光明正大。

事情发生后,李长福得知朝廷要抓他,就跑到怡亲王府藏起来了。刑部派步军统领衙门去抓人。步军统领衙门,又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负责皇城内外的治安,权力挺大,但是也不敢随便进亲王府,怡亲王府就更不敢进了。怡亲王在嘉庆打倒权臣和珅的时候立了大功,平常进宫都不用给皇帝下跪,他的王府戒备很严,步军统领衙门的人压根不敢靠近,只好把实际情况向刑部汇报。

刑部没辙了,毕竟这案子牵扯到宗室,就把卷宗呈给了嘉庆皇帝。嘉庆皇帝看过之后,打算亲自处置这事。他并没向着自己哥哥,而是把卷宗递给怡亲王,让怡亲王先表明态度。怡亲王看完后说,自己认识李长福,可不知道这人是不是藏在王府里,要是真在王府,肯定会把他抓起来依法处置,绝对不会包庇。

嘉庆皇帝跟怡亲王聊天的时候,留意到个情况——他对自己侄子绵志纳妾的事儿居然不知情。怡亲王讲,两年前绵志上街溜达,碰到李长福因为生活艰难,要卖女儿活命。李长福的女儿长得挺漂亮,绵志就花钱把她买下来当妾了。他俩感情挺好,这小妾很快就有孕了,还生了个孩子。到这时候,绵志才把她们母子领到怡亲王跟前。怡亲王一看事儿都这样了,就给儿媳妇在宗人府把手续补上了。他觉着这是小事情,就没跟皇帝说。

嘉庆皇帝气得不行。清朝皇室有清楚的规定:皇室子弟绝对不能直接买民女当配偶或者妾室,就算是当奴婢也不行,皇族的婚配被严格限制在族级身份选秀制度当中。绵志干了私自购买民女的事儿,而且一查,李长福确实藏在怡亲王府,是绵志给他提供了藏身的地方,绵志又犯下了窝藏罪犯的罪名。

嘉庆对绵志严惩,两罪并罚:先是把他的郡王之位降为贝勒,将其都统等朝廷职务撤除,让他停职反思,接着罚他四年的俸禄。不过,考虑到亲情,特地准许这四年俸禄分八年给付。

虽说史书上没写李长福最后的结局,不过按常理来讲,嘉庆对自己亲戚都那么严厉,对李长福肯定也不会轻饶。李长福不但得去承担他原先逃避的劳役,说不准事后还得被流放到黑龙江去。

嘉庆对绵志的处置,颇有种天子犯法也与百姓同罪的感觉。在严厉惩处宗室的时候,皇帝有没有想过李长福为啥要把自己女儿卖掉呢?李长福这种偷奸耍滑的可能是个例,然而在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二十年,天底下不知有多少百姓忍受着饥寒,甚至到了要卖儿卖女的地步。这背后所体现的社会状况,才是最该让我们好好琢磨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