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一个在全球服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知名品牌,其发展历程充满传奇色彩。而推动这一品牌崛起的核心人物,是柳井正。
柳井正于1949年出生在日本山口县的一个服装世家。

1972年,年仅23岁的柳井正接手了父亲柳井等在其出生那年创立的男士服装店。

柳井正
那时这家店已发展为拥有600万日元资金的株式会社,旗下设有两家店铺:一家是以销售西装为主、年销售额达1亿日元且配备6名店员的男士服装店;另一家则是代理Van品牌休闲服的店铺,Van在当时引领了日本男装界的时尚潮流。
初涉管理岗位,柳井正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对管理经营模式的改革举措较为激进,导致大量员工离职。但得益于父亲的信任与支持,柳井正决心全力投入店铺运营。在经营实践中,柳井正观察到,西装虽利润可观,但其周转周期较长;而休闲服价格亲民,受众广泛且易于销售。基于此洞察,柳井正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频繁前往国外考察先进的服装零售企业,积极汲取成功经验。
1984年6月2日,首家优衣库门店在广岛开业。该门店以提供紧跟流行时尚且价格低廉的休闲服为独特定位,并采用自助式仓储型的门店形式,这种创新模式吸引了大量顾客,开业场面火爆。然而,柳井正并未因此满足。他认识到,单纯作为销售渠道难以有效把控产品。
于是,自1987年起,柳井正着手开展优衣库自主品牌的商品开发工作。但在初期阶段,由于经验匮乏,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为解决这些问题,柳井正通过挖掘专业人才组建团队,并派遣人员常驻厂家等措施,逐步提升产品品质。
为实现规模扩张,1991年公司更名为迅销集团,正式踏上全国连锁经营之路。柳井正制定了三年内开设100家门店的进取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柳井正努力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对公司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重新梳理,制定了严密的流程规则。
最终,成功实现目标,并于1994年在广岛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上市之后,柳井正开启品牌重塑之旅。针对顾客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一方面大力提升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从优化用户体验出发,推出3个月内无条件退货政策,确保广告主打产品尺码齐全,统一品牌形象,并成立设计团队。同时,借鉴gap的SPA模式,推行ABC行动,对产业链进行垂直整合。
在生产环节,通过在广州和上海设立生产管理分公司、整合海外服装加工厂、精简SKU等措施,有效控制成本并保障产品质量。
1998年,优衣库自主生产的平价摇粒绒产品问世。
由于价格大幅降低,该产品迅速成为爆款,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这一产品不仅在日本国内打响了优衣库的品牌知名度,更为优衣库开启全球扩张奠定了基础。
当然,在扩张进程中,优衣库并非一帆风顺,品牌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基本款产品遭顾客吐槽等。
针对这些问题,优衣库推出设计师联名款产品,对店铺风格进行调整,持续优化销售策略。在门店管理方面,从早期的标准化管理逐步转变为后期赋予店长更大的自主经营权,实行以周为单位的精细化运营,依据销售数据灵活调整库存。

1998年优衣库改革措施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优衣库初期遭遇了挫折。例如在伦敦和中国市场,初期的经营并不成功。但柳井正迅速调整策略,在中国市场将品牌定位的目标人群年龄层上移,并对价格进行合理调整,逐渐赢得中国顾客的认可。

如今,中国已成为优衣库最大的海外市场,优衣库在中国拥有近900家门店,并且计划未来将门店数量增加至3000家。

2022年各地区业绩占比
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模式,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单店营收能力远超同行业其他品牌,业绩表现十分突出。2021年初,迅销集团市值突破10万亿日元,优衣库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服装零售商。
尽管在发展历程中存在某些财年增收不增利等波折情况,但这并未影响优衣库取得的整体成就。柳井正凭借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缔造了优衣库这一商业帝国。
然而,现年74岁的柳井正至今尚未确定合适的接班人。虽然存在潜在候选人,但由于柳井正的高标准要求,接班人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无论未来走向如何,柳井正与优衣库的发展故事,已成为商业史上的经典范例,持续激励着众多创业者奋勇前行。
文本内容源自@半拿铁 | 商业沉浮录的音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