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尔街可谓是炸开了锅,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市值在短短一周内,竟蒸发了1.65万亿美元。美股距离跌进熊市区间,仿佛就差那么临门一脚。然而,能让华尔街如此焦头烂额的,可不只有特朗普,还有一群来自世界上最为神秘国度——朝鲜的黑客。
朝鲜黑客不仅公然入侵他国央行,成功盗走1亿美金后潇洒离去,更是在一周内,从华尔街精英们手中转走了高达15亿美元的加密货币。
令人无奈的是,各国政府面对这群黑客,似乎都有些束手无策。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离奇曲折的故事呢?接下来,就为你一探究竟。

孟加拉央行离奇失窃案
2016年2月5日,孟加拉中央银行的值班经理胡吴达,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准备查看前一晚的大额转账记录。可刚到办公室,他就发现负责出账的打印机坏了。不过,他并没有着急找人维修,而是淡定地泡了一杯咖啡,随后便掉头回家了。

这是为何呢?原来,这天是星期五,是孟加拉人的法定休息日,银行压根就没其他人上班。在他看来,一台打印机坏了,能掀起什么大风浪呢?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在大洋彼岸的美联储纽约分局,早已忙得人仰马翻。
要知道,全世界银行的跨境转账,大多都得通过美联储主导的Swift结算系统来完成。就在前一晚,美联储突然收到了35份大额转账申请,这些申请要求把总价值10亿美元的资产,从孟加拉央行转到亚洲各地的其他银行。
不过,由于申请中的拼写错误,最终只有5份总额1亿美元的汇单成功被系统通过,其余30份汇单则被系统拦下。
美联储的工作人员见此情形,只好人工核实转账信息。但纽约和孟加拉之间存在10个小时的时差,不管他们怎么尝试联系孟加拉央行,都石沉大海,毫无回应。
直到两天后的2月7日,孟加拉央行才把打印机修好。随着一份汇单从打印口缓缓飞出,胡达经理瞬间慌了神,因为孟加拉央行根本就没有申请过这10亿美元的转账。这下可糟了,很明显,他们碰上黑客了!
胡达经理赶忙联系美联储,要求冻结汇款。然而,2月7日是星期天,恰好是美联储的休息日,业务办理只能等到第二天。2月8日,美联储终于查到了被转走资金的下落,其中8000万汇入到了菲律宾的一家银行。

那赶紧让菲律宾方面冻结这笔款项啊!可又不巧了,8号正值中国农历新年,同时也是菲律宾的法定节假日,银行里同样没人值班,办理业务得等到9号。
这一来二去,等到菲律宾银行上班时,案发已经过去整整5天了。而那笔钱,早已流入当地的地下赌场,消失得无影无踪。孟加拉央行的行长得知此事后,愤怒、难过、懊悔、绝望等情绪一股脑涌上心头,当场便选择了辞职。
说实话,发生这么大的事,就算不辞职,恐怕也没脸再继续干下去了。要知道,孟加拉可是个贫穷国家,央行这1亿美金被盗,相当于1000万孟加拉人一天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
那么,究竟是谁,又是用了什么方法,盗走了孟加拉人的血汗钱呢?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一封电子邮件的出现,似乎给出了答案。
原来,在一年之前,孟加拉央行的工作人员收到了一封求职邮件。发件人自称名校毕业,还附上了个人简历。其中一位工作人员顺手就点开了简历,之后又随手将邮件删除了。

他可能做梦都想不到,就在他点开简历的那一瞬间,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朝鲜,有几十双眼睛正通过他的电脑,监视着孟加拉央行的一举一动,并且成功感染了他的电脑。
没错,这封邮件其实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电脑病毒。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这个病毒通过极为复杂的手段,将孟加拉央行的电脑感染了个遍。
它不仅轻松获取了支付密码,还把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摸得一清二楚。最后,病毒更是上手修改了打印机的程序,巧妙地掐准了孟加拉央行、美联储和菲律宾银行三方之间的时间差,实施了这场轰动世界的盗窃作案。
那么问题来了,孟加拉央行的网络安全系统难道形同虚设,是纸糊的吗?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肯尼亚、波兰、尼日利亚等18个国家的银行系统,也都遭到了相似手法的攻击。
很显然,这绝非个人作案,而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行动。那真相究竟指向何方?到底是谁在背后操控这一切呢?
通过对邮件IP地址的仔细追溯,调查人员发现,这个作案团伙还参与了对索尼影业的网络攻击。

这就奇怪了,之前攻击银行,为的是钱财,这还能理解,可攻击一个电影公司,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原来,当时索尼影业拍了一部电影,剧情涉及刺杀朝鲜的三将军。朝鲜方面得知后,再三警告索尼不要上映这部电影,可索尼影业根本没把朝鲜的警告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
结果很快,索尼影业就遭到了报复。有黑客直接黑进了索尼的数据库,将高管的资料、未上映的电影片源等信息,全都抖了个干干净净,让索尼影业一夜之间损失了好几千万美元。
朝鲜方面虽然没有直接承认此事,但仍然警告美国不要对黑客进行报复,否则将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下事情就清晰了,很明显,这伙黑客背后极有可能有朝鲜官方的影子。他们过去攻击索尼影业,如今又把矛头对准了孟加拉央行。

不过,作为顶级黑客,他们在动手之前,为什么不变换一下自己的IP地址呢?这不是明摆着给人留证据吗?其实,IP地址可不是你想换就能换的。
美国拥有超过15亿个IP地址,可朝鲜由于网络发展相对滞后,通往外界的IP地址资源全国仅有1000多个,压根没什么可换的。再者,朝鲜似乎也并不在乎是否会被发现,毕竟就算知道是朝鲜干的,国际社会又能拿它怎么样呢?

朝鲜黑客组织的诞生缘由
那问题又来了,朝鲜为什么会想到用黑客手段来赚钱呢?这难道不是在给自己抹黑吗?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负责攻击孟加拉央行的组织叫做拉萨路集团,它隶属于朝鲜网络战部门121局,总人数大约在1800人左右,成立于1998年。

那个时候的朝鲜,处境极为艰难。苏联解体后,朝鲜失去了苏联提供的廉价石油,其工业体系瞬间崩溃。由于没钱购买新的石油资源,拖拉机开不动了,化肥也供应不上了,整个国家的工农业经济陷入了绝境。紧接着,大饥荒来袭,据估计,有百万人在这场饥荒中饿死。
按理说,朝鲜虽然没有石油,但煤矿、木材等自然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如果多搞一些资源出口,经济危机或许总会过去。然而,朝鲜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一心想发展核武器。但这一行为是国际社会所不允许的,联合国为此还下达了制裁令。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的资源出口生意根本做不成,这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选择:要安全感,就得饿肚子;要吃得饱,就得放弃发展核武器。最终,朝鲜选择了要核武器,毕竟保命才是最重要的。

可这样一来,搞钱就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了,于是,专注于网络攻击的121局和拉萨路集团这样的“数字绑匪”便应运而生。
这些“数字绑匪”对朝鲜的经济贡献到底有多大呢?媒体曾报道,今年2月,朝鲜黑客成功洗劫了全球第四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价值15亿美元的数字货币被盗走。
而2023年,朝鲜一年的对外出口额不过3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黑客部门干这么一票,赚的钱就够外贸部门忙活5年的。甚至可能还不止,因为黑客到手的钱可都是纯利润,没有任何成本。
但俗话说得好,快钱的代价向来都是巨大的。由于这种黑客行为,朝鲜的信誉彻底破产,全世界愿意和朝鲜开展双边交流的国家寥寥无几。如此一来,朝鲜的经济状况变得更差,也就更加依赖这种非常规手段来搞钱。
而且,为了降低风险和门槛,这些黑客主要盯着穷国的钱下手。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们的国际声誉越来越糟糕,未来想要开展正常贸易也就越发困难。
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朝鲜未来的经济前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失去对外贸易能力,都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朝鲜作为一个小国,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体系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无奈。其经历已经充分说明,闭门造车根本换不来强大的制造业,只会导致经济停摆。而下黑手捞偏门,也绝不可能捞到长期饭票,换来的只有世界各国的反感。

美国竟也走上相似“歧途”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天的超级大国美利坚,居然也有走上这条“歧途”的趋势。特朗普甚至还想做西方世界的“太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太阳”带给美利坚的,不一定是希望,更有可能是像三体世界当中,那燃烧毁灭一切的三日凌空,以及夕阳如血般的末日景象。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本应通过合理的政策和积极的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可如今,其一系列政策却似乎在将自己推向孤立的边缘。
在贸易方面,不断挑起贸易争端,对各国加征关税,试图通过这种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但这种做法真的有效吗?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让美国国内的消费者和相关企业深受其害。

就如同朝鲜因追求自身安全而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最终导致经济陷入困境一样,美国这种不顾国际规则和合作的行为,也在逐渐侵蚀着其自身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信誉。
从外交层面来看,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常常以霸权姿态示人,单方面撕毁协议,退出国际组织,这与朝鲜因国际制裁而被孤立的处境,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朝鲜是出于无奈,而美国则是自食恶果。
朝鲜在被国际社会孤立后,选择通过黑客等手段来获取经济利益,以维持国家的运转。而美国如今在经济和外交上的一系列错误决策,是否也会让其在未来陷入类似的困境,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维持自身的地位呢?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美国如果继续沿着这条错误的道路走下去,恐怕最终也会像朝鲜一样,陷入经济和国际声誉的双重危机之中,到那时,再想回头,可就难上加难了。
文章来源:楠哥有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