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期间各级领导成员名录(1930.11-1931.1)

恒鼎谈历史 2025-04-01 03:55:40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是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的首场关键战役。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采取“诱敌深入”战术,集中红一、红三军团主力约4万人,以灵活机动对抗国民党10万兵力。1930年12月30日,红军于江西龙冈全歼敌第18师,活捉师长张辉瓒,次年1月3日再胜东韶,总计歼敌1.5万余人,缴枪1.2万余支。此役打破国民党第一次大规模“围剿”,奠定了运动战军事原则的实践基础,极大鼓舞了红军士气,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早期成功运用的经典战例。

总前委书记 毛泽东

总司令 朱德

总政治委员 毛泽东

参谋长 朱云卿

政治部主任 杨岳彬

总司令部

参谋处处长 郭化若

副官处副官 刘金定(代)

特务队队长 陈树湘;政治委员 刘光前

特务团团长 王杰

交通队队长 黄志金;政治委员 冯文彬

工兵队队长 杨戴奎

政治部

组织处

宣传处处长 张际春

秘书处处长 李韶九

总务处处长 何笃才

赤色警卫团团长 谭希林;副团长 熊惕辛

闽西新12军,1930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闽西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合编为闽西新红十二军‌26,全军约3100人,枪1600余支,旨在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

军长 左权,李宗沸(代),贺沉洋(代)

政治委员 施简

政治部主任 李力一

第35军,1930年10月,中共赣南行动委员会整合信丰、南康、安远、寻乌、于都等县地方武装及游击队,组建红三十五军,初期兵力约1300人‌。

军长 罗贵波,邓毅刚(后)

政治委员 邱达三,罗贵波(后)

副军长 曾毅生

参谋长 鄢一心(鄢日新)

政治部主任 谢嘉喜

副官长 肖云长

第5团团长 谢叶慰;政治委员 邝佐

第6团团长 孙壳恢;政治委员 赵高林

第7团团长 曾毅生(兼)

1930年4月,中共闽西特委将‌闽西红军学校‌扩建为‌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后亦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校址设于福建龙岩,旨在为红军培养基层军事干部。

闽西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刘瑞生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1分校校长 谭希林;政治委员 邓子恢

第1军团

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红六军(后改称红三军)、红十二军在福建长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随后改称‌红军第一军团。

总指挥 朱德(兼)

政治委员 毛泽东(兼)

第3军,1930年6月,红一军团在福建长汀整编时,由原红六军改编为‌红三军‌,隶属红一军团建制‌。

军长 黄公略

政治委员 蔡会文

参谋长 周子昆

军需处长 范树德

第7师(辖第19、20、21团)师长 陈伯钧;政治委员 李涛

第8师(辖第22、23、24团)师长 刘畴西;政治委员 王如痴

第9师(辖第25、26、27团)师长 徐彦刚;政治委员 宋良才

第4军,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在井冈山会师,合并组建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同年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支正式以“红军”命名的部队‌。

军长 林 彪

政委 罗荣桓

参谋长 陈奇涵

政治部主任 彭祐,李涛(后)

军需处长 吴汉杰

第10师(辖第28、29、30团)师长 王良;政治委员 李赐凡

第11师(辖第 31、32、33团)师长 李天柱,曾士峨(后);政治委员 罗瑞卿

第12师(辖第34、35、36团)师长 肖克;政治委员 张赤男

第12军,193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闽西苏维埃政府将原红九军(1930年3月成立)改编为‌红十二军‌,隶属红一军团‌。

军长 罗炳辉

政治委员 谭震林

参谋长 林野

政治部主任 谭政

军需处长 杨立三

副官处长 杨至诚

第34师(辖第100、101、102团)师长 周昆;政治委员 高子立(高自立)

第35师(辖第103、104、105团)师长 龙普霖;政治委员 欧阳健

第36师(辖第106、107、108团)师长 张宗逊;政治委员 邓华

第20军,1930年7月由赣西南地方武装(红四、红十一、红二十、红三十纵队等)整编组建,辖第172、173、174、175团。

军长 刘铁超

政治委员 曾炳春

政治部主任 谢汉昌

第22军,1930年6月,由赣南地方武装的21、22、23、24、25、26、27、28、29纵队及东江红军第50团合编组建。

军长 陈毅

政治委员 邱达三

第64师(辖第190、191、192团)师长 唐天际,粟裕(后);政治委员 高子立

第三军团

红三军团于1930年6月19日在湖北大冶刘仁八村正式成立,由湘鄂赣苏区的红五军、红八军及后续扩编的红十六军合编而成‌。

总指挥 彭德怀

政治委员 滕代远

参谋长 邓萍

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

随营学校校长 邹平

第5军,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湖南平江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同年12月主力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改编为红四军第三十团‌。1929年8月,红五军返回湘鄂赣边区,与黄公略部游击队合编,恢复红五军番号。

军长 邓萍(兼)

政治委员 张纯清

政治部任 吴溉之

第1师(辖第1、2、3团)师长 李实行;政治委员 吴溉之(兼)

第3师(辖第7、8、9团)师长 彭邀;政治委员 谢翰文

第8军,1930年6月由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

军长 何长工

政治委员 袁国平(兼)

第4师(辖第1、2、3团)师长 黄云桥;政治委员 黄克诚

第6师(辖第7、8、9团)师长 郭炳生;政治委员 彭雪枫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