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首批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应用场景”名单,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箱箱共用”)与上海宝鼎酿造有限公司携手打造“蓝绿双循环”箱联网助力非危液体实现绿色智能安全物流项目,成功入围7大“标杆应用场景”。
该项目通过一箱一码“箱联网”技术及新材料、新工艺,实现了化工与食品包装领域的明确区分,构建了环保安全的智能包装循环服务体系。与传统包装方案相比,该方案通过“一箱一码”AIoT+SaaS智能循环管理系统满足了“送、装、返”全链路的“不串箱、不混用、安全卫生”等需求,实现了化工与食品饮料行业的安全运输,确保了全过程的透明化和智能化管理,并可为用户带来超90%的碳减排、降低30%以上的供应链包装成本,成为非危化学品、生物制药、果糖果浆、调味品、日化品等散装液体行业的包装服务新标准。
上海市经信委产业绿色转型和发展处领导一行在前往项目应用场景进行实地调研时表示:“箱箱共用作为上海孵化出来的创新科技企业,与宝鼎酿造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的百年“老字号”合作,通过使用智能循环包装的新技术,让食醋酿造这样非常传统的日用消费品领域,在整个链条上实现安全创新,并且实现减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场景。”
01
首批“标杆”诞生
上海加快打造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新范式
本次公布的首批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应用场景共有16个,其中有7个“标杆应用场景”、9个“示范应用场景”,主要涵盖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能源双碳等重点领域。本次典型应用场景的公布,标志着上海在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方面开启了加速模式。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简称“双化协同”)发展,让数字化和绿色化双向流动,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汹涌浪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以绿色化牵引数字化,正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及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2024年,更是被称之为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改革攻坚之年”。
上海作为双化协同转型的排头兵,2024年更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当年6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创新驱动,营造一流产业生态,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协同转型。8月,上海市政府再次出台《上海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到2027年,上海市双化协同机制体制更趋完善,融合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本次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开展2024年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应用场景征集评选工作,便是加快落实《行动方案》要求,打造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标杆应用场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次首批入围的7大标杆应用场景,具有鲜明的标杆引领和示范带动意义。近年来,箱箱共用积极响应上海市数字化转型高质量目标,坚定数字化技术研发投入,形成基于技术创新、数据沉淀、场景落地等数字化新优势,成为行业首家通过国家两化融合最高等级-3A级(领域级)认证企业,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其他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02
箱箱共用十年磨一剑
开辟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传统产业在制造业占比超80%,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
作为日常生活中看似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物流包装,箱箱共用缘何能够成功入围上海首批标杆应用场景?箱箱共用的故事,要从20多年前说起。
早在1999 年,箱箱共用创始人廖清新积极投身中国加入WTO的热潮,创办公司前身“上海鸿润科技有限公司(HOREN)”。廖清新在接受了某国际液体物流包装租赁巨头委托之下,开始研发散装液体循环包装关键零部件——IBC(Intermediate Bulk Container,中型散装容器)内置式球阀,开启了全球散装液体循环包装技术创新探索之路。
2013年,廖清新带领团队战略聚焦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和研发制造,正式进入中国智能循环包装领域,成立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箱箱共用先后在浙江台州、江苏南通100%投资建设两大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100亩,通过信息化与自动化,实现年产500万套中小型包装物、30万套大型包装物的自有产能,涵盖散装液体IBC、卡板箱等超50款智能循环包装产品及零部件的自主生产和制造。
2018年,箱箱共用启动数字化战略,通过IoT软硬件及AI、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造AIoT+SaaS云管理平台。在运营层,形成了百网千驿运营服务平台;在服务层,将多维数据整合产品化,先后面向行业推出循环管理 SaaS 系统及智慧在线用箱服务,以百网千驿数字化平台系统(线上)+覆盖全国的循环服务网络(线下)实现包装循环服务新模式。
截至目前,箱箱共用已累计在中国市场投放了200万套智能循环包装,部署了30个中心仓、2500+上下游循环服务网点,并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10多个国家组建了本地化团队,服务足迹遍布全球超33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500强和行业知名企业提供“包装+服务+数据”一体化绿色循环服务。
经过20余年循环包装产业深耕,箱箱共用依托于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设计、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循环物流包装技术的自主研发,逐步建立起涵盖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条布局,走出了一条从单一传统制造,向高软实力加持、高技术附加价值的服务型制造的新路径。
03
耐心城市培育耐心产业
上海支持制造业擘画转型升级新蓝图
箱箱共用成功的秘籍何在?先来看一组数据:作为全球智能包装技术和循环服务领导者,箱箱共用累计研发投入超2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近10%;全球公开专利申请928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44项,PCT申请165件,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区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5件;参与起草《绿色物流周转箱》等3大国家技术标准。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箱箱共用非常幸运地抓住了上海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大好机遇,并且提早布局,加大研发力度,从传统制造企业一步步转型为服务型制造企业。”箱箱共用创始人、CEO廖清新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一路走来,要感谢‘耐心政府’对产业的大力帮扶。”据廖清新回忆,2008年,我们将公司搬迁至漕河泾开发区宝石园,“这里是创业者的‘风水宝地’。那时恰好是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与国际化战略启动的关键时期,亟需大量资金投入。通过漕河泾开发区科创融资平台,获得第一笔无抵押信用贷款200万元,极大支持早期技术研发,并在业务收入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坚持申请国内外专利。2013年,漕河泾又邀请我们参加融资路演,由此结识了天使投资人。”几个月之后,箱箱共用便成功获得了淡马锡旗下的人民币基金12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随后,2017年、2019年、2023年,公司又陆续完成了5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金额超5亿元。这些资金为箱箱共用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箱箱共用还获得多项政策性奖励,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2023、2024连续两年蝉联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榜单。
随着中国制造业进入“下半场”,ToB产业平台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廖清新表示,“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再到全产业链平台化服务,箱箱共用以软实力赋能企业发展,以自主知识产权构建了稳固的产业护城河,成为中国循环包装行业最早进行全球化布局的公司之一,更开辟了‘制造+服务’双生产型平台化企业发展新范式。”
廖清新也对箱箱共用今后的发展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未来,箱箱共用将继续面向全行业发挥规模化、网格化、平台化优势,成为众多制造企业信赖的绿色供应链循环服务商,并积极推动绿色循环服务产业化,以数字化、绿色化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可持续的新型制造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