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期的天津:街头警察看起来很帅,年轻女子穿着很难看

醉薇聊历史 2023-08-02 23:30:12

本组图片拍摄于清末时期,时间跨度在1900年至1909年之间,主要是当时驻扎在天津的八国联军及其余孽所拍摄的。照片生动再现了一百多年前天津卫的街头和百姓生活状况。

俯瞰街市

从高处俯瞰天津的街市,沿街道两边是整齐的围墙,围墙内是一水的“券廊式”西洋建筑,这种建筑又被称为“殖民地式建筑”,在近代中国各大城市皆能看到。

街边商铺

当年天津街头的行人和商铺,道路左侧是一家“大昌客栈”,右侧是名为“广昌隆”的杂货商行。从图中看,当年的人们已经有了靠道路右侧行走的意识了。

街头一瞥

街道两边是两层的木楼,一楼为商铺,二楼住人。街头来往行人很多,一辆过往的马车居然拍摄出飞速驶过的样子。

林荫道

天津租界内宽敞的林荫大道,路面为土路,有不少洋人士兵在街口活动,并有成排的人力车停在路边等待趴活。道路右侧的高大建筑是利顺德大饭店,建于1863年。这里的人流量并不大,但因为是洋人聚集之地,车夫拉到活的机会反倒比其他地方要多。

执事

天津街头的一群穿着戏装的男子,携带着鼓、锣等乐器,一边走一边演奏。他们是些红白喜事的执事,尽管和北京离得很近,但所穿的服饰有着明显的区别。

古石桥

天津城内的一座石桥,桥面和栏杆都是用巨大的石块和石板修筑而成。桥头处是一个小市场,有一些商贩正在摆摊经营,远处是一个跨街的拱门,门下有八国联军士兵活动的身影。

当地民居

画面中的民居建筑大多为比较低矮的土屋,门前精致的西式路灯和传统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道路远端是一座过街牌楼,造型简单,路边停着不少的厢式马车。

寺庙内

站在寺庙庭院内的一群人,其中有成人,也有孩子,旁边还站着一个穿着制服的洋人。其中一名男子举起右手正在向镜头致意,乍一看仿佛剪刀手一般。人群旁边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碑亭。

爷孙俩

一个白胡子老爷子带着年幼的孙子站在寺庙的山门前,面对镜头,露出惶恐不安的神情。

河边民居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图为海河边的民居建筑,有两层的楼房,也有低矮的土房子,距离房屋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小码头。

剃头

上门服务的剃头挑子。清末时期人们都留着长辫子,额头剃光,过不多久就要打理一下,否则便会给人蓬头垢面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剃头业十分兴盛。

小女孩

一名天津女孩正在走下台阶,一手撑着油纸伞,一手握着折扇,容貌秀丽,非常可爱。她没有裹小脚,应该是出生于开明人家或是旗人家庭。

天津警察

1907年,袁世凯任命赵秉钧为右侍郎,仿照西方做法,在北京创立警察局,警员穿统一的制式服装,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图中的三名警察站成一排举手敬礼,因为职位不同,他们的上衣花纹也有所区别,中间的男子看起来蛮帅的。

年轻女子

一名年轻的妇人站在门前,体格很健壮,裹着小脚。在长袄的下摆露出一段汗巾。这种装扮真得不好看,但在当年却十分流行。

望海楼

望海楼天主堂位于海河干流起点,北运河和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建成于1869年底,次年六月,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当地百姓因怀疑教会拐骗、残害收养的中国儿童,人们将教堂付之一炬,并杀死了数名教会人员和中国教徒。

大营门

大营门前的景象。大营门位于今河西区最北端,南京路与大沽南路交会处。大营门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正名凝晖门,又名梁园门,大营门是它的俗称。

荒废的营门

父亲扯着年幼的孩子从一座土堆前通过,可以清楚地看到土堆下的拱形门洞,这里曾是清军一个兵营的入口,现在已然成了一堆废墟。

日本人

几个日本人强迫一名中国女子和他们合影。女子坐在中间不是因为身份显赫,而是因为日本人想专门展示她的小脚,从女子的神情中可以感受到她心中强烈的不满情绪。

老妇人

几名站在皇庄路边聊天的老妇人,原本愉快的气氛因为洋人摄影师的到来而变得紧张,面对镜头,她们大多选择低下脑袋,好像是一群犯错的学生。本图原注:皇庄女地主。皇庄即现在的黄庄,意为皇家的庄田。

推碾子

天津皇庄,一名穿着马靴,留着大胡子的意大利士兵正在好奇地观看当地的百姓推碾子。石碾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粮食加工工具,可以将粮食碾碎做成面粉。

更多天津老照片,敬请观看《天津老照片合集》!
0 阅读:8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