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战略咽喉的历史地位
南海位于亚洲大陆与大洋洲之间,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之一。每年,成千上万艘巨型船舶在这片海域中通行,承载着石油、天然气、矿产和大量商品的全球贸易。
在历史上,南海的价值和地位便曾被发现并利用。例如,早在大航海时代,欧亚贸易的兴起使许多商人、探险家和殖民者将目光投向这一片海域。从中国出口的丝绸、陶瓷,以及东南亚的香料,往往通过南海的主要航道流向印度洋,再转出口至欧洲。这亦导致了外部势力对该地区的觊觎,比如二战期间,日本以南海为其战略扩张的重要基地,控制商船航线以获取资源。

进入现代,随着工业化的深化与全球化的推进,南海进一步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枢纽。诸多数据显示,每年通过南海的石油运输量占到全球总量的约三分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中东的波斯湾与马六甲海峡。从中国、日本、韩国这样的经济强国,到菲律宾、越南等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的能源和原材料运输几乎都离不开南海的航道。
与此同时,南海的战略意义也逐渐超越了经济范畴,发展成为一片具有全球军事重要性的咽喉地带。对于地缘政治而言,谁掌控了南海,就意味着拥有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双向通道。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都高度关注南海局势,甚至直接介入,而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了保护本国利益的能力,试图在这片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海域维护自身主权。

美国的“自由航行”借口与亚太影响力
多年来,美国在南海的诸多行动都打着“捍卫国际法”的旗号,将“自由航行”作为其介入南海事务的主要理由。这一所谓的“自由航行”是指所有国家的船只和飞机都可以在国际水域正常通行,而无需受到沿海国家的干预或限制。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站在国际规则的一方,但实际操作中,美国的军事存在却超出了单纯的航运自由。
每当美国军舰穿越南海,特别是驶近中国岛礁时,都会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例如,美军长期以来利用舰艇进入中国声索的南海岛礁附近海域进行所谓的“巡航行动”。这些行动一方面展示了美国的海上投射能力,另一方面则意图向周边国家传递信号,表明美国是该地区秩序的实际维护者。

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成为美国在这一地区推进战略的重要事件。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仲裁庭不具管辖权,且对裁决不予承认,但美国将此作为国际舆论战的契机,大肆宣扬“中国破坏现行国际秩序”的言论。甚至在仲裁结果公布后,美国随即与菲律宾、越南等声索国举行联合军演,再次强化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施压效果。
日本的军事参与与战略意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七十多年里,日本的军事发展始终笼罩在战后和平宪法的限制之下。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亚太地区紧张局势的升级,日本逐步寻找扩大其军事影响力的空间。南海,就是其中一个突破点。

在南海问题上,日本选择站在美国一边,配合其“印太战略”来对中国进行战略性制衡。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日本长期对美国保持高依赖度,尤其是在安全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快速崛起,日本感到其所谓的“海上生命线”正面临潜在威胁,而南海就是这条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6月,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号”准航母从横须贺基地启程,驶向南海。该舰总吨位超过2.7万吨,可搭载数十架直升机,具备强大的跨区域作战能力。这次任务表面上以“反潜合作”“维和训练”为主,但在实际上,日本的行为意味着其已经突破了传统上以本国防御为核心的军队运作逻辑。行动期间,“出云号”联合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海军力量,在南海多处关键通道展开演练,并抵近中国主张的重要岛礁区域进行所谓的“观摩”任务。

两年后,2018年8月,日本再次派遣另一艘直升机航母“加贺号”赴南海执行任务。“加贺号”的巡航历时两个月,途经马六甲海峡,一路穿越整个南海,航线规划更为深入,与区域敏感地点的距离也更为接近。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有多艘美国军舰出现在同一海域并配合行动。
菲律宾:从棋子到前沿
作为与南海争端直接关联的国家之一,菲律宾的角色长期以来都充满复杂性。从地缘位置来看,菲律宾东邻太平洋,西濒南海,其100多个岛屿构成的群岛国家无疑是东亚-东南亚区之间的重要桥梁。在地缘政治博弈中,菲律宾更多是被大国左右和利用的“棋子”。

菲律宾早在1980年代便通过国家立法单边划定其专属经济区(EEZ),明确主张南海部分区域的资源开发权。这样的主张不可避免地与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争议产生直接冲突。而在过去几十年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总是随着其内政、外交环境的变化而左右摇摆。2009年以后,当时的阿基诺总统政府开始逐渐加大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表态,并在2013年推动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
2024年11月,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又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马科斯政府颁布了两部国内法,试图以法律形式对南海部分海域的主权与资源归属进行强化。美国在法案出台后迅速表态支持,并对菲律宾“捍卫领土权益”的行为给出高度评价。此外,美国国务院还发布一份声明,强调支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试图增加菲律宾对华施压的国际合法性。

中国方面的反应同样迅速,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和外交部接连发表措辞强烈的声明,对菲律宾的行为提出谴责,强调中国对相关争议岛礁及其领海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权利。中国甚至在新法颁布的两天后正式公布了黄岩岛的领海基点基线,以此作为对菲律宾行为的严正回应。
中国的南海布局
面对近年南海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中国在多重压力下采取了更加积极和有效的应对方式。一方面,中国通过外交场合反复阐明自身立场,坚持南海主权的不可动摇;另一方面,中国在实际行动中通过科技手段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巩固对南海的控制权。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在中国的南沙群岛岛礁建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而其中最战略性的布置,正是以美济礁、渚碧礁和永暑礁为核心的“南沙铁三角”战略。

根据2017年《环球时报》的报道,当时中国已经完成了对南沙群岛核心岛礁的基础设施建设。从遥远的高空俯瞰,这三个礁盘如同南沙群岛中相连的珠链,以三角形分布在南海广阔的海域中,宛若一座座坚固的海上堡垒。美济礁位于南沙群岛的北部,这里曾经只是一片淹没在海水中的沉寂环礁。
如今,美济礁已填海造地成为一个面积巨大的岛屿,不仅拥有清晰的人工陆地线,还设有大型机场、港口设施以及先进的雷达侦测设备。同样,渚碧礁也在多年的建设中被逐步扩展,该岛礁拥有一条长达3000米的飞机跑道,可供战斗机乃至大型运输机起降。至于永暑礁,作为“南沙铁三角”最南端的节点,永暑礁在近年来的扩建使其成为中国在南海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

通过“南沙铁三角”的成型,中国在南海能将防御范围的覆盖面扩展到整个南海,更不用说其地理位置赋予的巨大战术优势。3000米的跑道设计让这三座岛礁成为南海的“空中加油站”,战斗机的巡航能力大幅提升,远距离作战不再受后勤压力的限制。同时,雷达以及通信系统的完备性,也让中国可以在第一时间监控到周边国家船只和舰艇的动态,大幅提高区域态势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岛礁上驻扎的部队、战机和军舰随时可以快速响应,不论是海上救援任务,还是执行战斗军事行动,都能大大提高效率。

“南沙铁三角”的成型也使南海的争端更加复杂化,引起其他声索国以及域外大国的密切关注和警惕。例如,美国近年来以“自由航行”为借口频繁派遣军舰在岛礁周围巡航,试图对其施加压力。而像菲律宾和越南这样的周边国家,也对这一布局表示担忧,并借助国际社会的声援来寻求外交突破。尽管如此,中国将“南沙铁三角”作为维护南海主权与海权的实际行动,已然成为未来一个长期且具挑战性的对抗和博弈焦点。
参考资料:[1]王颖.美日澳印“四边机制”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协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4(6):107-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