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2024 夏季常见疾病防治报告》显示,6-8 月因 “暑湿困脾” 导致的消化系统门诊量较其他季节增长 40%。
现代人长期待在空调房、爱吃生冷食物(如冰饮、凉菜)、作息不规律,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 —— 脾脏本负责运化水湿,暑湿入侵后,脾胃功能减弱,水分代谢失常。
一、3 大信号警示暑湿困脾,你中招了吗?(一)夏季健康危机:被忽视的 “暑湿困脾”身体信号:全身困重、乏力如 “灌铅”,下午昏沉想睡觉饮食信号:没胃口、饭后腹胀,看到油腻食物恶心舌苔信号:舌苔厚腻(白腻或黄腻),边缘有齿痕排泄信号:大便黏腻不成形,马桶冲不干净,小便发黄
食材:红豆 功效:健脾利湿,消肿解毒 推荐做法:红豆粥(红豆提前泡发,煮至软烂) 科学依据:含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
避免 3 类 “助湿食物”
生冷食物(冰饮、刺身):损伤脾胃阳气,加重水湿内停
高糖高油(蛋糕、炸鸡):增加脾胃运化负担
酒精饮品:湿热体质者饮酒易导致口苦、口臭
中医讲究 “冬病夏治”,三伏天阳气最盛,此时祛湿事半功倍:晨起喝温水:起床后喝 300ml 温水(37℃左右),唤醒脾胃运化
午间喝荷叶茶:干荷叶 5g + 炒白扁豆 10g 煮水,清热而不伤阳(适合湿热体质)晚间泡脚:艾叶 10g + 生姜 3 片煮水泡脚 15 分钟,水温不超过 42℃,引火下行助睡眠(二)运动排汗:激活身体 “除湿机”1.3 种适合夏季的 “轻运动”八段锦 “调理脾胃须单举”:每天 10 分钟,通过拉伸刺激脾胃经,改善腹胀(国家体育总局推荐)。快走 / 慢跑:每天 30 分钟,选择早晨或傍晚凉爽时段,运动后微微出汗即可(心率控制在 100-120 次 / 分)。瑜伽束角式:坐姿屈膝,脚掌相对,身体前倾,拉伸腹股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湿浊瘀堵。2. 运动误区提醒避免正午暴晒运动:易中暑,加重身体脱水运动后立即吹空调:毛孔闭合,湿气无法排出,可先擦汗、喝温水,休息 10 分钟再降温。
(三)作息调整:顺应天时养脾胃黄金入睡时间:23 点前睡觉(子时胆经当令,熬夜伤肝影响脾胃运化)午睡 “充电”:午间 11-13 点(心经当令)小憩 20 分钟,恢复体力而不贪睡(超过 1 小时易越睡越累)情绪管理:焦虑、压力大易导致 “肝郁乘脾”,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吸气 4 秒 - 屏息 2 秒 - 呼气 6 秒)调节,每天 3 次,每次 5 分钟。
暑湿困脾虽是夏季常见问题,却折射出现代人 “生活方式病” 的冰山一角。与其等身体发出警报才慌忙应对,不如从现在开始:吃温热食物、规律运动、按时睡觉 —— 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正是守护脾胃、筑牢健康防线的关键。
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脾胃科主任李教授所说:“脾胃是后天之本,照顾好它,就是给身体装上‘健康发动机’。” 这个夏天,让我们告别 “暑湿缠身”,以充沛的精力拥抱生活吧!
互动话题你在夏季遇到过哪些 “暑湿困扰”?试过哪些祛湿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也别忘了把这篇实用攻略转发给家人朋友,一起健康过三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调理方案请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每个人体质不同,切勿盲目照搬。如出现持续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