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发现,这5类酒不能喝,里面全是“添加剂”,看看家里有吗​

青岛焦点 2025-04-29 12:45:14

酒杯一碰,黄金万两?小心了您呐,有些杯子里晃荡的可不全是情谊,搞不好是悄悄埋下的“定时炸弹”!今儿个咱就当回“拆弹专家”,给您扒一扒市面上那几款最好绕道走的酒,免得一不留神,喝下去的是热闹,吐出来的是健康。

中国疾控中心抽检的部分低价果味酒,过半样品添加剂超标,有的加了标签上压根没提的非法物质,下面这五类酒,您可得擦亮眼睛,没准儿您家冰箱里现在就“潜伏”着呢!

需要警惕的五类“问题酒”1. 散装白酒:便宜背后的“伤肝利器”

那种大塑料桶装着的散装白酒。“纯粮酿造”、“祖传秘方”,可您闻闻那刺鼻的酒精味儿,浑浊的酒体。

大部分这种来路的散装酒,底子就是食用酒精兑水,香精、甜味剂勾出来的。长期喝这种玩意儿,酒精性肝损伤、肝硬化什么的,可能就悄无声息地找上门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过,某个地方端掉了一批散装酒小作坊,查出来的酒,十家里有九家都是非法勾兑,甲醇、杂醇油这些能要人命的东西严重超标。

这散装白酒,喝的哪里是酒,分明是风险啊!您身边有没有特爱喝这种散装酒的长辈或者朋友?真得好好劝劝。

2. 果味预调酒:甜蜜陷阱里的“健康刺客”

现在超市货架上,名字起得比偶像剧还浪漫的果味酒、气泡酒、米酒饮料,成了年轻人的新宠,特别是姑娘们。粉嘟嘟的颜色,甜滋滋的味道,喝起来跟喝果汁没两样,拍个照发朋友圈也特别上镜。

扒开那层“小清新”的外衣,里头多半是酒精、香精、糖水,真正的水果成分?能有几滴就不错了。大量的甜味剂和香精,给肝脏增加负担,悄悄地扰乱你的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对女孩子,影响可能更大,什么月经周期紊乱、新陈代谢变慢都可能找上门。

3. 自调“药酒”:盲目混搭的“养生误区”

不少中老年朋友,特热衷于在家自己泡药酒。蛇胆、人参、海马、枸杞……一股脑往酒坛子里塞觉得这可是强身健体的宝贝。里面泡着颜色深沉、看起来就“很补”的液体。

中医用药那可是个精细活儿,讲究“君臣佐使”,配伍里头全是学问。很多人呢,没经过专业医生指导,就开始瞎泡一气。药材之间的化学反应复杂着呢,这么乱来,非但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反而可能“养”出一身毛病,或者中毒。

4. 三无“保健酒”:披着养生外衣的“健康骗子”

这几年,“保健酒”这个概念炒得是真火。广告打得天花乱坠,“降三高”、“补肾壮阳”、“延年益寿”,听着就差能让人立地飞升了。

真把那层华丽的包装扒开,仔细看看,很多这类酒连个正经的生产批号、厂家地址、检验报告都没有,是典型的“三无产品”。销售渠道也往往是小店或者管理不严的网络平台。您或者您家人,有没有动心买过这类号称有神奇功效的“保健酒”?可得留神啊!

颜色鲜亮的“勾兑红酒”:廉价标签下的“劣质真相”

看到那种十几二十块钱一瓶的“红酒”,喝起来还带点甜味儿。稍微懂点行的人都知道,这多半是用食用酒精、水,再加上人工色)、香精、甜味剂勾兑出来的“假红酒”。

真正的葡萄酒,里面含有多酚、单宁这些对心血管多少有点益处的成分。可这种勾兑货呢,除了给你提供点酒精和糖分,再满足一下你“今晚喝了红酒”的心理需求,对健康来说,简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酒精这东西,本来就够给肝脏添堵的了,它得在肝脏里头加班加点地代谢分解。要是再碰上这些乱七八糟的添加剂,那肝脏早晚得冒烟。

到底该怎么喝,才能相对安全那么一点点呢?

第一:买酒得去正规渠道,选那些牌子叫得响、标签信息齐全的产品。

第二:喝酒得心里有数,权威机构建议,男性一天酒精摄入量:别超过25克,女性是:15克。

第三:千万别空着肚子喝酒,太伤胃。比如喝杯牛奶、酸奶,啃片面包,或者来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能稍微减缓点酒精吸收的速度。

第四:年纪且有慢性病的朋友、吃药的朋友、准妈妈、哺乳期的妈妈、还有未成年的孩子们,最好是滴酒不沾。

最后啊,还得警惕那些“隐形酒精”,有些看着像饮料的果味汽水、某些奶茶里,都可能偷偷加了酒精,养成买东西前瞟一眼配料表的习惯。

别为了那一口所谓的“快乐水”,就把健康这笔最重要的账给算糊涂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下次再有人端着那些奇奇怪怪的酒杯劝你“感情深,一口闷”的时候,你打算怎么巧妙地回绝呢?

#养生# #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旨在科普与信息分享,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涉及具体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饮酒有害健康,请适量或避免饮酒。

0 阅读:239

青岛焦点

简介:每日热点聚焦,感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