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开胰岛素产生的新秘密

拉拉康康 2025-02-14 03:06:29

果蝇与人类非常相似,利用脑细胞对糖产生反应来释放胰岛素,这种反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这为了解代谢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维尔茨堡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果蝇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发现胰岛素分泌受肠道激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对觅食的影响极小,这为人类的新陈代谢提供了见解。

胰岛素是调节许多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关键激素。当食物充足时,胰岛素有助于能量的吸收和储存。在饥饿期间,胰岛素产量会减少,促使身体保存能量或寻找替代来源。保持该系统的精确平衡对于生存至关重要;破坏平衡会导致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紊乱。

人类的胰岛素是在胰腺中产生的。相比之下,果蝇的胰岛素是在大脑中的特殊神经细胞中产生的。这些细胞直接将胰岛素释放到血淋巴中,血淋巴相当于昆虫的血液。尽管存在这种差异,但果蝇的胰岛素系统与人类的胰岛素系统非常相似。

发表于 eLife 杂志

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大学 (JMU) 的科学家现在对果蝇的胰岛素生成细胞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旨在揭示果蝇大脑中的这些细胞如何与其他神经元协同工作,对代谢需求和内部状态变化产生协同反应。

图像中洋红色部分显示的是胰岛素产生细胞 (IPC) 和第二组神经细胞(DH44 阳性细胞,绿色),它们与 IPC 一起调节昆虫能量平衡的核心方面。图片来源:Rituja Bisen / 维尔茨堡大学

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科学期刊《eLife》上。JMU 生物中心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系 Emmy Noether 小组负责人 Jan Ache 博士负责这项研究。

追踪单个细胞的活动

活体昆虫体内的胰岛素生成细胞 (IPC) 如何应对能量平衡的变化?目前对此知之甚少。为了弥补这一知识空白,Jan Ache 的团队采用了一种方法,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记录活体果蝇体内单个 IPC 的活动。

他们发现,当苍蝇在饮食中摄入糖分时,IPC 会释放胰岛素,但当糖分直接注入血淋巴时则不会。

Jan Ache 解释说:“在人类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肠促胰岛素效应。”这表明胰岛素分泌不仅仅是由血糖水平的升高控制的,还受到涉及肠道激素的更复杂机制的控制。

JMU 研究小组还发现,年老苍蝇的 IPC 活性要低得多。因此,昆虫处理糖的方式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与人类类似。

对觅食行为的影响研究

果蝇的觅食行为与其能量储备的波动密切相关,而能量储备的波动又与胰岛素分泌有关。维尔茨堡团队还想进一步了解这些关系。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光遗传学方法刺激了 IPC,模拟了进餐后血糖水平升高的正常情况。结果表明,与其他神经细胞相比,胰岛素分泌细胞在调节觅食行为方面只发挥了很小的作用。

研究可能与人类相关

Jan Ache 表示:“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控制果蝇胰岛素分泌的回路。”这使我们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可能得出与人类健康和糖尿病等疾病相关的发现。尽管人类和果蝇在外观上有很大不同,但它们在遗传学和新陈代谢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包括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代谢调节的核心方面。

参考文献:Rituja S Bisen、Fathima Mukthar Iqbal、 Federico Cascino-Milani、Till Bockemühl 和 Jan M Ache 撰写的“果蝇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营养状态依赖性调节”,2025 年 1 月 29 日,eLife。DOI:10.7554/eLife.98514

来源:维尔茨堡大学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常识分享,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