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古丈县。
这里的土家族茅古斯、摆手舞,苗族鼓舞等独具特色。这里有世界地质遗址古丈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望界、国家级森林公园坐龙峡、湘西北第一大内湖栖凤湖。这里还有不少隐藏世外的静美村落。
一起来看看古丈最美的3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些风光值得去看。
1 高峰乡岩排溪村
岩排溪因排排而生的岩石而得名,因梯田而闻名。
岩排溪的梯田,共79级,1300多亩,垂直高度约两百米,东西各有古水渠9条,灌通整个梯田,所以有了“九龙之水”的称誉。这些梯田是明末清初开始修建的。据说,明末清初,一支叫“打虎匠”的黄氏先人为了避难,从沅陵县出发,溯酉水而上,披荆斩棘,一路前行。至此观音山,只见这里山高林密,资源丰富,他们停下了疲倦的脚步,决定在此定居并开土造田。以“一升岩粉一升钱(铜钱)”的巨大代价,用非凡的才智和不畏艰难的勇气,打通了水渠。当水源源不断流进了梯田,梯田迎来了生机,岩排溪人迎来了希望和富足的生活。
沿着蜿蜒的青石小路,在村中穿行,没有喧嚣侵扰,没有高楼遮挡,远处是青山,近处是吊脚楼,视野和心情都开阔了。岩排溪的村落建筑风格富有变化而又各具特色,转角楼、三合楼,一层的,两层的,吊脚上配上金瓜、绣球等装饰,门窗上雕刻的各种图案,还有其独有的前廊的“美人靠”,居室内的“火床”,稍加变化,让民居就展现了不同的韵味与风姿。
岩排溪另一大特色就是封闭式的建筑格局:用泥土、碎石插上土荊条制作而成的土墙,包裹在房屋四周,墙上开有枪眼。据介绍,因村寨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加之矿藏丰富,故形成宅院封闭式的建筑格局。
2 红石林镇老司岩村
位于湘西古丈县红石林镇的酉水河畔旁。村头的古井依然哗哗流淌。老司岩土家族古建筑群,建于明清时期,为湘西保存较完好的土家族民居群落。
老司岩是一个挂在悬崖上的古镇,民居部分离酉水水面200多米,垂直高度相当高。以前沿河修建有各种仓库,用于囤货集散,称为“老司洞”。码头有一条石板路直通上面,再分散进入民居,寨中连接的主要线路,都是青石或红石铺就的路面,历经数百年,保存完整。其中两条古街长达1742米。老司岩最繁荣时,王村只是它的管辖地,有“王村一条街,不敌老司岩一壁岩”之说。王村老街长五里,不敌老司岩一壁岩热闹,可见昔日老司岩的繁华程度。
全村由21个姓氏组成。如此复杂的姓氏族群团结在一起,靠的就是一个义字。在老司岩村落中央有一座伏波庙,庙里供奉的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它却是村民心目中道义和正义的象征。“无情又无义,种瓜不结蒂”,这句老话数百年来一直挂在老司岩人的嘴边。救死扶伤,解人危难,始终植根于老司岩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
3 默戎镇龙鼻村
村落内墨戎苗寨闻名遐迩,有湘西“小千户”之称。“墨戎”为苗语,意为“有龙的地方”。
墨戎苗寨历经千年历史沧海桑田,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前些年由于没有做过多人为的旅游开发,至今仍保留着比西江千户苗寨更为完整也更为原始的民族生态,商业氛围也就远不如西江那么浓厚。
墨戎苗寨倚山临水而建,寨前的这条河,叫龙鼻河。“龙鼻”是汉语的意思,苗语读为“墨戎”。要进到苗寨,先要跨过龙鼻河,河面宽阔,估计河水不是很深,贴着水面有一条简易的水泥栈道,是过河的通道。河的对岸,便是龙鼻村。远远的就可看到鳞次栉比的苗家民房,黑瓦木墙,依山随势,层层叠叠的坐落在山坡上,颇有几分小千户的气势。
走进苗寨,石头铺就的道路弯弯曲曲的向山上延伸,路旁是石块垒成的山体护磡,一幢幢老旧的板屋间,没有任何矫饰的面目,古风尤其浓郁。
明朝时期,湘西一带的官府为了更好地掌控地方局势,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全长190公里左右的苗疆长城,南起凤凰县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古丈的“喜鹊营”,这“喜鹊营”就是墨戎苗寨。明清时期,“喜鹊营”还有屯兵把守,因此墨戎苗寨也被乡民称为“竿子营”。如今,进寨的路口又架上一溜炮筒,大概就是想向游客们讲述“竿子营”的历史故事,彰显“南方长城”的殊荣,让人想起当年的刀光剑影,战火硝烟。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周边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