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1年,年仅8岁的康熙登基即位,而后仅用了八年时光,就除掉权臣鳌拜夺回大权,并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军事上,康熙削弱三藩的势力、收复台湾,并驱逐应对沙俄的侵扰。政治上面,让皇权更加集中,赢得帝王和臣子之间的竞争。而民生上,在多次对外出征的同时,康熙也做到了休养生息。
除去康熙晚年在继承人选上举棋不定,导致九子夺嫡的局面出现之外,康熙的一生基本没犯过什么大的错误。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一个有趣故事,曾经其他地区上贡给康熙的一个水果,康熙倒是叫错了名字,甚至直到今天,在念错了三百年以后,人们依旧没改变过来,并认为康熙的叫法才是正确的,这是哪一种水果呢?
水果朝贡康熙十八年,即公元1679年,噶尔丹派遣手下士兵入侵哈密。只是整个军事行动虽然成功,但后续的统治却极其残暴,给当地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伤害。
为此,哈密不少百姓都强烈希望,清朝能够出来主持公道,制止噶尔丹的行为,并尽可能保护哈密的子民不再受到任何伤害。
刚好康熙也正有此意,于是不可避免地和准噶尔汗国爆发冲突。原本康熙还想着,尽量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双方的争端,让噶尔丹投降即可。
只是考虑到山高皇帝远,再加上权力的诱惑,噶尔丹不愿意投降。于是康熙下诏亲征,正式发动对噶尔丹的进攻。但康熙没想到,还没真正打起来,噶尔丹就在众叛亲离中被杀。
噶尔丹部被驱逐以后,最高兴的自然就是哈密地区的人民,身为哈密王的额贝都拉,眼看曾经压制自己的噶尔丹已经死去,便立刻联系清朝使臣,希望能够向清朝进贡,成为清朝的附属。
看到额贝都拉态度诚恳,康熙便将他封为第一代哈密回王,双方正式建立起臣属关系,并确保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固。
等到康熙三十七年,当清政府安排巡抚大臣,来到哈密地区清查人户,并着手编入籍贯以后,哈密王额贝都拉的激动之情,难以言喻,这说明从此以后,哈密就正式成为大清王朝的一员,再也不用为周边国家、部落的侵扰担惊受怕。
于是对相应大臣,额贝都拉用尽一切办法讨好他们,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多说一些好话。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看到哈密王如此懂事,钦差大臣们也提点他,不妨想着进贡一些特产给康熙。对于康熙皇帝而言,金钱、财宝、美女,他根本就不稀罕,唯有各个地区之中,康熙不曾见过的地方特产,才能让他龙颜大悦。
而这也提醒了哈密王,要说特产的话,盛产于哈密的“甜瓜”,不正好是大家都喜爱吃的水果吗?
康熙取名随后,额贝都拉就带着众多护卫,以及果农一同护送特产前往京城,经过五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历程,这种产自新疆的“甜瓜”,也终于送到了康熙眼前。
看到哈密王以及哈密子民的心意,康熙果然欣慰不已,并询问额贝都拉:这种瓜叫什么名字呢?听到康熙的询问,额贝都拉回答:回禀陛下,此瓜尚未有名,当地人都以甜瓜为称。
闻言,康熙品尝一口以后表示:这么好吃的瓜,如果没名字的话,那就太可惜了。既然是从哈密进贡来的,那就不如叫它哈密瓜吧。
从此以后,盛产于哈密地区的甜瓜,便有了新的名字:哈密瓜。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全新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以至于它原本的名字,根本没多少人记得。
事实上,额贝都拉当时上贡给康熙皇帝的甜瓜,并非是哈密所产,更准确地来说,应该是鄯善地区生产的东湖瓜才对。
虽说之后雍正、乾隆等皇帝即位以后,都逐渐了解到了事实真相,可出于对康熙的尊重,他们并没有对这个名称做出更改。于是了解哈密瓜的人越来越多,东湖瓜或者说鄯善瓜却无人提及。
等到了晚清时期,当腐朽的清朝对中国边境地区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小,并且对整个国家的统治也变得越来越微弱以后,哈密地区便再也没有向朝廷上贡哈密瓜,仅仅只在周边几个省份之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