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自成登基之时险些生出意外,刘宗敏的行为更是不同寻常。一场王朝更替的风暴骤然降临,可在对手下将领进行册封的过程中,竟出现了更为奇异的变化。在皇位更迭之时,权术与阴谋相互缠绕,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朝堂之上不断发展。然而,恰是在这册封的庄重仪式当中,刘宗敏的举动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跌跤预示着不稳的王朝基业】
司礼太监高声呼喊“大顺天子登基”,李自成在群臣的簇拥中朝着金銮殿走去。这是他头一回穿上那沉重的龙袍与高底靴,他本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走起路来龙行虎步间透着些不自在。就在离金銮殿门口没几步的地方,他一个不留神,差点就摔个跟头。还好太监王德化反应迅速,一把将他扶住,要不然这头一天坐龙椅就得闹个出丑的事儿。
“这怕是上天给我的警示啊,我的王朝恐怕难以安稳。”李自成暗自思忖。确实,自打攻占北京起,李自成就接连碰到不吉利的事儿。他攻城用的长角大炮在试射的时候竟然炸了,掉落的炮管竟变成一条长长的死蛇,那模样就像张牙舞爪地在地上盘着。他的部下将宫女杨贵妃奸淫后杀害,还有太监刘奇先后几次刺杀他,也都没能成功。这会儿自己险些摔倒这奇怪的情况,显然又是一个不祥的征兆。
【二、刘宗敏的失态预示内讧在即】
李自成坐上龙椅后,满朝文武纷纷行三拜九叩之礼。然而,将军刘宗敏的表现却颇为不妥。他身着盔甲,佩剑叮当作响,不仅把拜叩的次数算得乱七八糟,而且当所有人都叩拜结束了,他还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叩头呢。
“刘宗敏心里怕是不得劲呢,我不过是个农民起义军,他咋就觉得我不配当天子呢。”李自成知晓刘宗敏对大顺的王位一直虎视眈眈,心里也明白,这位野心勃勃的大将早晚会变成自己最为严重的隐患。刘宗敏后来的大权独揽,致使大顺走向灭亡,他当下这失礼的行为,已然暗暗显露出他想要谋反的念头。
【三、简陋的登基仪式中透露出求稳图存】
李自成大赦天下,将先祖追尊一番,又颁布了一系列制度,随后就仓促地结束了祭告天地的仪式。这整个登基大典办得极为匆忙,准备时间仅仅只有一天而已,跟汉朝刘邦那长达两个月的筹备相比,可真是差得远呢。
“我这边财力人力都不宽裕,把登基大典搞得太过铺张没啥实际意义。”李自成心里清楚,自己真正看重的是稳固政权,积蓄力量。南明政权还在呢,统一全国的战争压根儿就没打完。那些繁琐的仪式也就是个形式,他本就是起义军出身,向来注重实际。当下得赶紧把这场政治秀给做完,然后把精力放到李闯部队的后勤保障和战前安排上去。
【四、农民首领的心路历程值得揣摩】
李自成走出金銮殿时,心里并未有预想中的轻松与欢喜。那沉重的龙袍,时刻提醒着他责任重大,而那简陋登基仪式上出现的种种迹象,也丝毫未能减轻他的忧愁。想当初,他不过是汾阳的一个农民,因不堪忍受官兵的欺压,拉起了一支义勇军。哪能想到,经过几年的抗争,如今自己竟真的成了天子。
要说一个起义军首领的内心想法,那还真是让人难以搞清楚。咱很难真正地站在人家的角度去想,一个农民咋就能在那复杂多变的局势里,很快变成一个国家的最高掌权人呢。不过,不能不承认,李自成凭着他那非凡的胆量和坚韧劲儿,造就了近代历史上最让人惊叹的传奇故事。作为这个时代出现的人,咱们也许应该放下偏见,多去琢磨琢磨,一个出身特别的农民君王的心里到底是咋想的。
【结语】
他本是个农家出身的平凡人,然而在那动荡不安的时局里崭露头角,带领着起义军将明朝的正规军打败,进而占据了京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居然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在中国的历史当中,那可真是极为罕见呐。
然而呢,李自成出身卑微,又没啥经验,他的大顺政权也就只能像昙花一样,转瞬即逝。他那仓促又简单的登基仪式,恰恰表明了农民起义军政权的基础并不牢固。再加上刘宗敏有野心,南明政权还不停地反攻,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这个政权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虽说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可咱们还是得好好琢磨一下这个人经历的不同凡响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面。一个原本没啥依靠的农民,居然能在短短几年里干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大事,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咱们不能仅仅因为他的失败,就把这一历史人物给彻底否定了,而应该客观地去评判这个时代造就的产物。
李自成所开创的农民军事力量兴起的模式,给后人带来了启发。李自成身为民间起义军领袖的这般模样,也被后世不少起义领袖当作仿效的范例。因而,这段历史的价值,绝非仅仅是流传开来的那些有关失败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