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消息说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增补贺子珍为政协委员。
消息一出,国内一些老同志突然意识到,原来贺子珍还在世,她曾是毛主席的夫人啊。
多年来,贺子珍和毛主席早年间结婚后的情况鲜为人知,毕竟贺子珍后来去了苏联,毛主席和江青走到了一起。
图|毛泽东和江青
贺子珍在井冈山结婚1927年10月上旬的一天,袁文才率领几个农民自卫军去大仓村迎接一个特殊的客人,那就是青年毛泽东。
和袁文才一起来迎接的,还有贺敏学以及他的妹妹贺子珍。
贺子珍到处张望着,她很想看看,这个可以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如果这辈子可以看到这个“农民运动大王”该多么荣幸,这还没有几个月,贺子珍就要见到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图|青年贺子珍
袁文才对毛泽东不够了解,所以在祠堂里埋伏了20多人,表面上看似是一场恶仗,但是他没有想到,毛泽东上山后,居然只带了两三个人。
这让袁文才放下戒心,和毛泽东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个人算是达成协议,以后在井冈山共创大业。
贺子珍认真打量着毛泽东,只见毛泽东个头很高,他器宇轩昂,穿着一件褪色的中山装,脖子上还有一个红色带子,浓密的头发从中间分开,两个眼睛炯炯有神。
在介绍到贺子珍的时候,袁文才说:“这位是贺子珍同志,还不满18岁哩,是永新县的妇女部长,人称永新一枝花。”
图|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惊讶地看着贺子珍,没有想到,井冈山还有这么年轻漂亮的女子,他有点激动地说:“贺子珍同志,你这么年轻就参加革命,了不起啊。”
随后,袁文才和毛泽东进行了一场交谈后,把毛泽东带到一个吊楼上,袁文才说:“毛委员,我们久居深山,山下的情况还需要你多给说说。”
毛泽东说:“我们是共产党的武装,我们落脚井冈山,就要在这里点燃轰轰烈火。”
袁文才点点头:“好啊,我们现在完全相信你,以后我们就跟着你干。”
此后,毛泽东便在井冈山落脚,并且多次在井冈山发表演讲,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战士,甚至说,自从毛委员来到井冈山,井冈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贺子珍,也对毛泽东越来越佩服,她喜欢毛泽东的英俊帅气,也喜欢他的才气。
特别是在永新做调查期间,两个人的感情日益升温,两人之间有了很多默契。
据说当年在井冈山,袁文才和王佐为毛泽东作媒,他们希望毛泽东可以和贺子珍结合在一起,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
随后,袁文才找到贺子珍,问贺子珍:“你觉得毛委员怎么样?”贺子珍红着脸说:“毛委员呀,他是一个大好人。”
袁文才想,贺子珍可以和毛泽东结合在一起,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随后,袁文才明白了贺子珍的意思,便去找毛泽东,他问毛泽东:“毛委员,现在贺子珍已经同意了,就看你的态度了,只要你不嫌弃她就行了。”
毛泽东得知后点点头说:“谢谢你们了。”
就这样,两个人的感情经过袁文才和王佐的穿针引线,最后确定了恋爱关系,贺子珍把一份笔墨纸砚送给毛泽东作为定情信物,毛泽东说:“这可真是一个好礼物。”
1928年5月下旬的一天,天空很蓝,风和日丽,井冈山突然多了几分热闹,在袁文才和王佐的操办下,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这里结为夫妻。
这场婚礼没有司仪,也没有敲锣打鼓,只有几个小菜,几杯酒,可以说十分幸福了。
毛泽东和贺子珍结婚后,有一次到永新,永新的同志说,按照当地的习俗,娘家人这边也得办一场婚礼呢。
毛泽东当即同意,和贺子珍在永新又举办了一场十分热闹的婚礼,这对于贺子珍来说已经是相当满足了。
但是贺子珍也没有想到,他们日后经历的是最艰苦的革命岁月。
据说贺子珍在结婚后,有一天突然在一本书里看到一张照片,是一个年轻姑娘的半身照。
这姑娘大概十八九岁,五官秀美,贺子珍以为这是杨开慧的照片,后面还有毛泽东的手迹“永远记住你”,字体是毛泽东很少写的“楷体”。
毛泽东说:“这人并不是开慧。”贺子珍惊奇地说:“润之,你能给我讲讲吗?”
毛泽东喝了一口茶,便讲起了这个女子的故事。
原来,这个女孩叫赵五贞,是长沙一个眼镜店老板的女儿,她知书达理,非常有才气,但在媒婆的花言巧语下,她的父亲最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一个大老板做小姨太太。
但是赵五贞不同意包办婚姻,她只有自己的恋人,可是父亲只允许她嫁给那个富商老板,无奈之下,赵五贞决定用自杀来抵抗。
最后,在她出嫁的路上,在花轿里,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剃刀割腕自杀,轿夫发现后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富商家的人把赵五贞尸体扔在了路边。
毛泽东路过时,看到赵五贞的恋人在痛哭,这才知道赵五贞的故事,毛泽东小时候就反对包办婚姻,看到如此惨剧,心痛不已。
据说毛泽东后来还把这件事放在自己的演讲中,以此来反对封建社会的那一套,最后毛泽东保留了这张照片,以此来警醒大家。
贺子珍得知这一切后,也十分感动,她更加佩服毛泽东的这种精神了,后来贺子珍说:“这张照片就保存在我这里吧。”
根据《井冈山传奇故事》记载,贺子珍把这张照片保存了30年,59年二人在庐山见面时,贺子珍曾还给了毛主席,至于真实情况如何,还无从考证。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一年后,中央办公厅决定把毛主席住处封存了一年的档案整理一遍,最后在一本《李商隐诗集》里发现一张年轻女子的照片。
照片背后还有毛主席的手迹“永远记住你。”
照片上的人不是杨开慧,也不是贺子珍,更不是江青,工作人员分析,看着装应该是“五四”时期的照片,但那时候毛主席20出头,风华正茂,这女子会是谁呢?后来一个秘书透露,这件事恐怕贺子珍知道,因为贺子珍曾提及过此事。
但事实的真相如何,无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赵五贞女子应该是存在的,这反应了毛主席在青年时期就和封建社会的各种陋习作斗争。
但对于贺子珍而言,她的命运更是跌宕起伏。
和毛主席结婚后,红军经历了多次反“围剿”战斗,毛泽东一面指挥红军,一面和疾病抗争,身心俱疲。
从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来,贺子珍一直对毛主席不离不弃,甚至还参加了长征,在长征中,贺子珍也经受了巨大的煎熬。
据说当年部队到了贵州苗山的一个村庄时,遭到了敌人的袭击,但是贺子珍的肚子突然疼起来,医生经过检查后发现,贺子珍这是要生了。
现在大家正在路上,荒郊野外,无奈之下,只能去不远处的一个窝棚里,医生为贺子珍接生了一个女孩。
图|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与此同时,不远处已经传来了阵阵和敌人交战的枪声,时间紧迫,现在必须马上离开这里,可是带着孩子是又非常不方便。
在这种刻不容缓的情况下,贺子珍决定把贺子珍留在这里,留给这里的老乡,最后她只看了孩子一眼,把几块银元塞到襁褓里,便匆匆上路了。
婴儿的啼哭声越来越弱,每一声都像是针扎一样刺痛着她的心,她的泪水不停地往出流,因为这已经不是她第一个失去的孩子了。
在十年间,贺子珍一共生育了5个孩子,其中不是夭折就是留在老乡家,最大的小毛毛已经2岁多了。
1936年冬,贺子珍在陕北保安生下了娇娇,这个娇娇就是日后的李敏,是毛主席和贺子珍唯一留在身边的孩子。后来毛主席为孩子取名:李敏。据说是出自《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句。
但遗憾的是,贺子珍生下李敏还没有一年,她便离开了延安,去了苏联,成为了此生永远的遗憾。
中央迁到延安后,贺子珍产生了很多孤独的感觉,一方面,她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低,思想跟不上毛泽东,心里十分苦恼,也很想去学点东西。
另外,贺子珍的身体因为在长征中受过伤,也一直不好,做其他工作就力不从心,身体内还有弹片没有取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贺子珍决定离开延安,去外面治病。
得知贺子珍要走,毛主席竭力挽留,他甚至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泪,一是见不得老百姓过得苦,二是看到我的警卫员牺牲了,三是得知你身负重伤要不行了,我掉眼泪了。”
毛主席的这些话都是肺腑之言,但贺子珍去意已决,最后还是把孩子托付给奶妈,她坐上了去苏联的飞机。
但谁又能想到,贺子珍的这一走,竟然改变了她后半生的命运呢。
贺子珍到苏联后,曾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在10个月的时候因为得了一场重感冒,最后不幸夭折。
更让贺子珍悲痛的是,当她沉浸在丧子之痛时,国内又传来了爱人再婚的消息,这就像是一个晴天霹雳。
在苏联学习两年后,和她一起来的人都回国了,贺子珍却留了下来,毛主席知道贺子珍在苏联生活孤苦,便把娇娇送到了苏联陪伴贺子珍。
苏德战争爆发后,所有在苏联的各国共产党人,都被疏散到苏联东部的伊万诺夫城,国际儿童院也搬到这里。
贺子珍带着毛主席的两个孩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以及刚来苏联的娇娇一起住在这里。
后来据李敏回忆,贺子珍在苏联生活的几年并不好过,由于一家人的开支,贺子珍一直在做着最艰苦的活,后来她还被诊断为精神疾病,被关在了疯人院。
日后有记者问贺子珍,当年到底在苏联经历了什么,贺子珍不说,只是摇摇头,表示不愿意提及此事。
图|童年李敏
一直到1947年,贺子珍在王稼祥的帮助下,最后决定回到中国,但中国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49年初,毛主席派人把毛岸青和李敏接到北京,让他们在北京学习,而贺子珍则是去了南方,一住就是好多年。
除了在庐山会议时见过毛主席一面,此外从没有和毛主席再见过,成为了她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
1976年毛主席在北京病逝,李敏担心贺子珍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赶紧南下去照顾贺子珍,贺子珍悲痛地对孩子们说:“你们没照顾好爸爸,他被人害死了。”
言语中,流露着她对毛主席的思念,和对“四人帮”的憎恨。
一年后,贺子珍因为一次中风,再也站不起来了,从此一直卧床不起。
毛主席逝世3年后,即1979年,贺子珍被增补为政协委员后,第一次来到北京,见到了雄伟的天安门,还去了毛主席纪念堂。
在毛主席的坐像前,贺子珍敬献了一个1.5米高的桃形绢花编制的花圈,缎带上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敬献……看到毛主席遗体时,贺子珍激动无比,李敏和孔令华提醒妈妈:这里规定,只能看,不能摸。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终年75岁,经过邓小平同志批示,贺子珍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