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贫民窟”,我看挺好!

观察楼市的熊大 2024-02-10 16:15:16

转自大碗楼市

提到北漂落脚的第一站,绕不开天通苑,也躲不过北京像素。

在东五环外,这个小区与周遭的一切充满着斗争性:

它的外观更乍眼,比起周边一众灰蒙蒙的建筑,北京像素色彩明亮,从远处看那由一户户组成的蜂巢,嵌在楼里就像数码相片上的一个个像素,极富个性。

它的价格更突兀,在东五环小区动辄五六万的房价竞争里,北京像素的房价近乎砍半,同样的资源配套,北京像素的入住门槛显然更低。

住在北京像素里的人,似乎就像别人说的那样,“这里住着永远没法出版的作家,永远火不起来的主播,和永远赚不了大钱的生意人”。

但在大多数北漂人心中,能住上北京像素,就已经是他们极其渴望的存在了。

城市的钝感力

从北京地铁6号线草房站下车,走出地铁口迎面就是北京像素了。

这个建成于2010年的彩色盒子,分为南北两区,21栋楼,近万套房子,以面积在30-70平的小户型为主。

这是一个流动性极大的北漂社区,鼎盛时期这里同时居住着近3万人,一层楼有32户,过道走廊的长度堪称另一个版本的北京地铁。

像素小区的房间是loft结构,层高近5米左右,好心的房东会把房间分割成上下两层分别出租,再黑心一点连储物间共可分三个房间甚至更多。

这其中下层的房间空间最大,能放下一张1.5米的双人床,房租在2300元左右,其次是上层,租金在1900元左右,只够摆下一张单人床。

最狭窄的莫过于楼梯尽头的杂物间,租金几百元,没有窗户,除了床就没有其他了。

这三个空间里,只有下楼梯到一层,空气才稍显充沛,平摊到一间屋子里的6个人,这里的空气好像都有点奢侈。

除了空间上的逼仄,像素房间的隔音问题也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用不体面的话来说,这里的出租房,隔壁放个屁都能听到。

不仅楼上楼下的租户能听的一清二楚,隔壁的邻居具体做啥职业、游戏打到啥段位,住久了都会有所耳闻。

住在北京像素里的人现实中没有打过照面,但一旦关上门,在这个没有秘密的地方,人与人之间反而更显亲昵。

因为性质上属于商办,北京像素里集中着各行各业不同的租客,这其中不乏一些群租房,有的餐厅老板甚至在这里租下一套房当作员工宿舍,一套50多平的复式最多能住上20多个人。

另外,它商业众多,鱼龙混杂。

几乎每一层都贯穿着大大小小的商铺,超市、理发店、健身房,宠物店、服装店、酒吧等,所有你能想到的,这里都不差。

在像素生活,就如同在城乡结合部一样便利且便宜。

2016年以前,这里还充斥着不少苍蝇小馆,基本上每层楼内都有无证经营的餐馆,直到媒体曝光,北京像素的小饭馆才被整改关闭。

现在的北京像素一经成为社会新闻里的流量密码,最近一次上热搜,还是因为地下车库漏水,在北京的冬天里冻出了一个“长达两米、形似钟乳石”的擎天冰柱。

或许它也没想到,因为暖气的匮乏,它能在社交媒体上再被鞭一次尸。

就是这样一个空间逼仄、隔音极差、管理混乱的小区,居住条件甚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但只要想想它的亲民价格,似乎又能和解了。

平行的两个世界

如果说天通苑是“格子衫码农”的第一站,北京像素就是“艺术家名媛”梦开始的地方。

现在年轻人喜欢的loft设计,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被北京像素玩透了。

2000年,一位江西的开发商红哥在常营买上了600亩土地,伴随着北京CBD东扩的红利,红哥抓住了商机,立马将剩余的土地改为商业住宅项目,并将层高设计成4.89米。

这就是北京像素的前身。

后来,红哥又独辟蹊径想着说把北京像素的商水商电改为民水民电,然后再通个天然气。

这么一来,这个商住房就变得很微妙,按土地来说它是商业地产,但按用处来说,它又披了层住宅的壳子。

所以当年踩着这个敏感点,加上它起售价1万/㎡,又不限购,北京像素一出场就迎来了高光时刻。

最火热的时候,小区均价在6.5万/㎡,与周边的普通住宅相差无几,但由于它户型小、总价低,它在市场上还更抢手。

2016年,北京像素的房子每个月成交都是好几百套,市场流通率也好到惊人。

大部分人选择北京像素,只是将它作为一张过渡,等到社保年限已够,攒足首付,就能将它作为跳板,转身去换普通住宅。

但这样的美梦破碎在2017年,由于北京出台了新的商住房调控政策,过去所谓的“商住两用”属性彻底瓦解,并且购买条件也苛刻起来。

这就导致北京像素的房价一路下滑,除了卖不出去的住房,只剩下源源不断涌入的租户。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仍是相互平行的两个世界。

对暂时漂到北京像素的租户而言,这里依旧充斥着局促、噪音以及无序,不算是身体或精神上,都不愿将它作为一个长久的栖息地。

但对于买了房子的业主们而言,北京像素却并非一无是处。

作为常营人的大本营,像素有着五环外难得的烟火气,底商下面吃吃喝喝,下楼就能做美甲,一个微信楼下超市就能送货上门。

在2015年的时候,一家人凑齐200万,也只不过能在五环外买一个60平的老破小,但是在北京像素,却能买下使用面积120平的loft。

下楼就是地铁,一公里内就有医院和大型商圈,500米内有学校,20分钟抵达首都机场。即便是租出去了,租售比也还行,8000多一个月,20年也能回本。

便宜的价格,让北京像素更有了切实意义,除此之外,至少它让业主们踮踮脚也能上岸了,

对真业主来说,不管现在咋样,北京像素一定是当年最好的选择。

放至现在,北京像素依旧还在打着它的低价感情牌,目前均价3.1万/㎡的它,总价120万左右还是能上车……

起点是北京像素已经很不错了

北京到底折叠了多少层,谁也说不清楚。

也许像素的确不够好,但这就是北京啊,更多的北漂只能租住在更破的城中村,奋斗好几年的北漂照样租不起像素的房子。

很多人误以为搬到像素是北漂的起点,殊不知最后漂得久了,反而是越搬越远。

像素的存在,不为别的,它的意义,在于给更多的年轻人留出了一道口子。

今天再去看,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现在所谓的刚需盘,大多都被框死在城市的边缘,这种唯地段论也几乎定死了场上年轻人的选择。

换句话说,他们没有选择,想要在大城市安家,他们只能去被动接受往城市的边缘去走。

但是,像素不一样,不同于城中村的另类,它是真正并行于房产市场的买卖产物。

“我们这条件虽一般,但胜在地段优越,价格便宜,这时候看你是想要生活品质还是所谓的黄金通勤。”

至少,它给出了选择,你大可以接受或拒绝。

但是,对大多数城市而言,像北京像素这样的房子实在是凤毛麟角,住在市中心,意味着与之匹配的高昂房价,从无例外。

截至写稿的当日,北京终于出台了放松通州区的“双重限购”,对此,我内心毫无波澜。

我甚至在想,如果以后大型城市能够真正造出一些价格和地段能中和掉的项目,或许才是真正刺激到“内需”了吧。

那时候,你再去计较我住的是“贫民窟”还是“城中村”,都没意义了。

因为,我已经做出了当下最好的选择。

这年头,大家买个房,都说要往最稀缺的地方买。

当然,有钱,谁不想往好地方挤,但是往往因为没那么多钱,才更多权衡利弊。

所以,这次我不想劝年轻人,反而想呼吁下房企,能否看看刚需们最为炙热的需求,便宜之余,能不能也往中心靠靠。

这或许也是未来房企沉下心来深入到年轻群体的一种方式……

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大碗并不是作为意见领袖一味向粉丝灌输自己的观点。

0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