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最近写了一份有关中国房地产的长篇报道,解读了中国房地产的问题。本来,我已经把原文摘抄出来,但是你们懂得。

所以,我就把我的评论用小故事的形式写出来,关于原文,大家可以谷歌搜索一下,或者看一下《Bloomberg:中国房地产危机(深度解析)
关于中国房地产的现状,可以参考我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目前我们的宏观形势与投资机会》。
我们举一个例子,老张家里有5口人,20年前穷的时候,连张床都没有。
然后这五个人中间的老大A出去深圳打工,赚了一笔钱,给家里每一个人都买了张床,村头木匠老金接到订单,饱饱的吃了1年。
这种饱满的收入让老金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为了满足自己的汽车梦,贷款买了一辆小车,准备第二年用老张家的新订单来支付分期付款的账单。
结果等到第二年,老张家却不下订单了,木匠跑到老张家门口破口大骂,去找村长理论,让老张继续下订单。
村长拗不过,跑到老张家,说要么你再打两张桌子?老张说,儿子今年出去打工还没回来,家里没钱。而且,家里每个人都有床了,不需要了。
村长说,不用急,没钱我贷款给你啊,我给你的利息低,才每个月1%!你继续买,实在不行,把家里的凳子、桌子都换一换。
张老汉想起了昨天晚上老大打电话来说,自己被裁员的消息,不知所措。告诉别人吧,自己一家人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不告诉别人吧,又实在是没钱,打肿脸充胖子,也要不得。
最后,没办法,选择了妥协,找村长贷款了一笔小钱,但没有全部用来做家具,而且只让让木匠打一把椅子,其他钱留作家用。
这就是中国房地产的现状与困境,彭博这一波说的太复杂了,其实真相很简单,就是周期下行带来的过剩,以及就业切换镇痛,无他,经济自然规律而已。

当然,很多人觉得村长的救助不够,尤其以木匠感到最不满。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了,房地产从业者觉得国家的救助杯水车薪,可曾想到当年吃得满嘴流油的日子里,何曾想过过剩危机?赚得时候一句话不说,偷偷买豪车、养2n,亏钱的时候就哭爹喊娘,让国家来兜底,呵呵。
2023年的时候全中国还有近10万房地产开发商,国家怎么救?救了干什么?继续建房子?卖得掉嘛?美国只有500家左右的房地产开发商,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自然死亡,就是它们的历史使命。
彭博:这场危机的起点在于中国推动以科技为主导的经济转向,减少房地产行业的作用。
彭博这就有点坏了,把房地产危机归结于中国的经济转向,仿佛不搞科技,就不会有房地产危机,此言太坏。
恰恰相反,房地产周期是确定性的,这一点是以城镇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为指引的,注定要发生的,如果不推动以科技为主导的经济转向,现在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所有的这些文章,最后都在鼓吹经济刺激,我们还是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例子,你是老张、村长还是木匠?站在不同的位置,自然想法不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关键是对谁有利,对谁有害。
对于村长来说,经济刺激短期有业绩,GDP增长,好向上交代,也有利于升官,对于木匠来说,有订单可以养活一家老小,但对于老张一家来说,这相当于平白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活爹。
提高收入,才是解决房地产问题的核心,强行刺激,没有什么太大用处,反而会有问题。所以,我们仅仅抓住新质生产力,才是解决房地产危机的根本之道,切莫让那些庸人乱了阵脚。
没人口没经济没收入了,100万30年还160万,这不就是30年花了两套房的钱得到一套房吗,谁能不生病不失业,一个出现就钱房全没了,这不就是一个深坑吗,房价涨一万,人口出生率的少一成,你还担心什么
美国才几个人,才多少房产需求?瞎扯
所以 恒大错了还是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