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潘氏祠堂,有进士、武生、团总先祖身份显赫

巧云聊旅游 2025-04-11 20:42:36

游玩清凤村时看到有座非常豪华的民宅,脑袋里正想着哪位富豪把自己的住所修建得这么别致,走近看才得知是一座祠堂。清凤村村委周边的村民大多数都是潘姓,祠堂毫无疑问就是潘姓祠堂,落业始祖没详写,神位却是潘思颜、潘仁光、潘义之三位先祖。祠堂的门檐几个字不是潘氏祠堂而是颜光之庙而深感疑惑,为何叫做颜光之庙想来有一定的缘故。

颜光之庙简称颜光庙,起初以为颜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也认为潘颜光是清凤村的落业始祖,走进祠堂后看到潘思颜、潘仁光、潘义之为先祖后才得知颜是潘思颜,光则是潘仁光,以两位先祖的名字连起来起名颜光庙。三位先祖为何没有潘义之,可能是潘思颜和潘仁光是清代人,潘义之则是民国人,以辈分大来命名。

之前写过锣圩镇的潘氏落业始祖潘忍,也就是英圩银青庙的先祖,锣圩镇的潘姓供奉的鼻祖是潘美。喜欢听戏的人来说潘美在杨家传里的名声不大好,但对于潘姓来说,潘美在潘氏的认知里绝对是尊贵鼻祖。以前听说锣圩镇的杨姓跟潘姓正因杨家传的误导。梁姓之间至今不通婚、不交往也不知是不是真,如果是真的觉得有点严重了。

三位先祖按年代的久远来介绍,首先是潘思颜,生于清朝康熙年间,科举进士,就任平南县令,功德无量,后人立为主境平南灵德三朝大王。潘思颜,名字看起来尽显文艺,听起来就是个白面书生,至于科举进士身份有待商榷。查找武缘县县志没有潘思颜中榜进士的记载,若是科举进士,潘思颜的身份值得分析一下。

查找武鸣的历史资料并未有潘思颜进士的记录,要知道整个清朝的武缘县的进士寥寥无几,县志里不应该有潘思颜进士这个漏洞。更有不解的是潘思颜是进士出身,不可能就出任平南县令这么小的官职,熟知科举考试的人都知道,县令、知县正常情况下都是举人出身,进士正常情况下都是在京城任职,潘思颜进士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商榷。

潘仁光,清朝道光年间人,武生骑慰、文武双全,后人立为武生老爷。武生,清朝军界里最低等级的武士,武生也就是武秀才。武鸣县的前身是武缘县,武缘县明清时期属思恩府,潘仁光毕竟是武缘县少有的武秀才,想来应该在思恩府有一官半职,尽管官阶小,但在村里足以让父母争脸。

潘仁光,刚看到名字时难免会想起杨家将里的潘仁美这号人物,潘仁光、潘仁美都误以为是同字辈的亲兄弟。回想潘仁美是杨家将时期的虚幻人物,存在于北宋年间,而潘仁光则是清朝道光年间,两者相差宋、元、明三个朝代,两者除了姓潘,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潘仁美是个虚幻人物,潘仁光则是现实人物,两者差别非常的大。

潘义之,武鸣西区兵马团总,团总是地方武装头目,带有一定的暴力性质。民国时期的武鸣分有东西南北中五区,武鸣区尽管不是武鸣五区中最大的区,但整个县就只有五个区,想来潘义之当时的权利不低。西区兵马团总,也就是后来锣圩区的兵马团总,民国时期锣圩区是革命游击区,潘义之当的这个团总应该非常的头痛。

祠堂里有介绍潘义之主建锣圩新圩,要知道锣圩有新圩和旧圩,旧圩则是原锣圩的乡公所驻地,将乡公所搬到新圩是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锣圩地处隆安县与武缘县的交界地带,有点类似于三不管地带,游击队、土匪、恶霸还有地方民团多支武装力量交织在一起地方岂能安宁,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将乡公所搬迁。民国19年将乡公所搬迁至新圩,同时也把赶圩地放在新圩,当年为了阻止村民去旧圩赶集,地方民团没少干坏事。潘义之作为民国时期的团总,在当时的村民来说有点不厚道,但对于现在来说为后人留下繁荣的锣圩确实是件功德。潘义之的过往是非,好的坏的都有,只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不一样,评价就不一样,但潘义之绝对是清凤村潘姓人家值得骄傲的人物。本文是游记,就当茶后文看,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