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为大家介绍毛主席的女婿,多年来,他的名字一直鲜为人知,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的名字才出现在大众视野,他就是孔令华。
多年来,他一直和李敏默默生活,深居简出,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活动,两个人基本不出来走动。
图|毛主席和女婿女儿合影
他的父亲是开国中将孔令华,1935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他的父亲是开国中将孔从洲。
1936年西安事变时,孔从洲跟随杨虎城工作,在杨虎城的指导下,直接参与了西安事变,付出了巨大的功劳,此时孔从洲已经参军十多年。
国共联合抗日阶段,孔从洲一直担任国民党军第四集团军的一名旅长,也是第38军55师的师长,一直到1946年,孔从洲在河南巩县发动起义,参加了解放军。
孔从洲的夫人叫钱俭,还生育有一个女儿名叫孔淑静,夫妻俩培养两个孩子读书不易。
当时“荣臻子弟学校”很出名,后来改为华北军区八一小学,孔令华一直在八一学校读书,后来和李敏相识。
图|孔令华兄妹合影
李敏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孩子,1936年出生在陕北,后来4岁时,跟随朱敏等人去了苏联,一直和亲生母亲贺子珍生活在一起。
多年来,毛主席对这个女儿十分想念,李敏回国后,毛主席便迫不及待地把李敏接到了北京,和江青、李讷生活在一起。
李敏原名毛娇娇,据说“娇娇”还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起的名字,毛主席很喜欢这个名字,李敏到北京上学前,毛主席给她起了新名字叫李敏。
至于为什么“姓李不姓毛”,毛主席解释说,因为当年毛主席在陕北时曾化名李德胜。至于“敏”字,是出自于《论语》,可能和李讷的名字出自同一句,即: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李敏虽是毛主席的孩子,但毛主席对孩子们向来严格,在学校不允许他们说自己是毛泽东的孩子。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孔令华也不知道这个姓李的女孩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孩子,他们的关系只是好朋友,同学关系。
上中学后,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一起度过了学习中最快乐的,充满理想的一段时光。
中学毕业后,李敏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孔令华则考入了北京航空学院,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是他们的友谊一直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人的友谊慢慢转变成了爱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友谊还是淡淡的,两个人的彼此爱慕也是基于人品和性格的基础上,甚至说李敏对孔令华的家庭背景一点不清楚。
年轻的孔令华很帅气,高大魁梧,双眼炯炯有神,脸是长方形,知道他身份的人都说他有将门虎子的风度。
而李敏也很漂亮,毛主席曾对李敏说过,说你和妈妈年轻时很像。邓颖超也说,李敏有她母亲贺子珍的气质。
李敏长相秀丽,朴素大方,贺子珍年轻时也是十分漂亮,李敏继承了母亲的基因,再加上李敏天性善良,说话和气,孔令华对李敏也十分喜欢。
图|孔令华和李敏、孔淑静
据孔令华的妹妹孔淑静回忆,她第一次见到李敏是在北京,她说:“李敏最初给我的印象是秀气,文静,内向,处处为别人着想,她没有任何以自己有伟大的父亲而骄傲的表现,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普通的朋友。”
一天毛主席从李讷的口中得知,李敏有了男朋友,处于对女儿婚姻的把关,毛主席决定亲自和女儿进行一场谈话。
毛主席的意思大概如此:你知不知道小孔的父亲是谁?他们的家庭如何?他家里有几个人。
青春时期的爱情简单而纯粹,李敏对男朋友家里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毛主席嘱咐她,先去问清楚。
李敏也长大了,她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所以再次和孔令华见面后,便坦白了这件事,希望可以互相介绍一下。
李敏告诉孔令华,自己住在中南海,爸爸是毛泽东,孔令华告诉李敏,自己的父亲是孔从洲,家里还有个妹妹。
不久,李敏便把孔令华的家庭情况和父亲说了,毛主席当时开怀大笑,因为他对孔从洲再熟悉不过了,周恩来已经多次和他提起,因为当年孔从洲起义时,周恩来对孔从洲十分关照。
得知父亲了解自己未来的公公,李敏激动不已,但毛主席还是让李敏去请示一下贺子珍,如果贺子珍也同意,他们的婚事就可以定下来。
图|李敏和贺子珍
美好的婚姻1958年李敏曾去南昌见到过贺子珍,贺子珍表示同意他们的婚事,但是希望把婚事推后一年,这样也不耽误他们的学习。
就这样,婚礼定在了1959年秋。
那是1959年8月,毛主席从庐山开会返回北京,当即告诉李敏,他们的婚事不日举行。
最后的日子定在8月29日,孔令华和李敏的婚事在丰泽园的颐年堂举行,毛主席摆了三桌酒宴,邀请了不少亲朋好友,其中孔从洲也来到现场。
这是孔从洲第一次单独面见毛主席,毛主席握着孔从洲的手说,今天是两个孩子的大婚,请你来坐一坐,叙叙旧。同时还向周围的客人隆重介绍:这位就是李敏的公公,新郎官的父亲。
尔后,他们还照了合影,婚宴后,毛主席和孔从洲在一个房间里谈了很多,陪同的还有王季范先生。
《孔从洲回忆录》中比较详细地记录了他们的谈话,王季范曾孔从洲的工作,毛主席夸赞说:“他可厉害呢,现在是炮兵学院的校长,以前跟着杨虎城。”
毛主席最后还问他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孔从洲说自己对炮兵有了感情,其他工作做不来,王季范则笑着说:“这还是个老实人。”
毛主席夸赞道:“人老实,但教育孩子很严的,你看孔令华,多好的孩子。”
孔淑静回忆说,结婚时,父亲孔从洲恰好去天津开会,当时她的母亲钱俭还住在沈阳,而且身体生病了,所以没有参加婚礼。
图|孔令华一家合影,左前一为儿子孔继宁
1962年,李敏和孔令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毛主席第一次当外公,十分激动十分高兴,在李敏的建议下,毛主席亲自给外孙起名字:孔继宁。
意思很明显,就是继承列宁的遗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一直在关注女儿和女婿的生活,前多次和孔令华谈话,当时党内掀起了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热潮,孔令华在岳父的建议下,刻苦学习。
毛主席曾告诉他,不会的问题就问他。
所以孔令华一边请教岳父,一边自学,最后还写了10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得到毛主席的称赞。
1964年,周总理任命孔从洲担任军委炮兵副司令兼任炮兵科学院技术研究院院长,一家人从沈阳搬到了沈阳。
后来孔从洲在十年动乱中受到冲击时,陈锡联说了句公道话,他说:“孔从洲的事要请示周总理,当年西安事变时孔从洲是西安城防司令,是历史功绩的!”可见中央对孔从洲的认可。
1972年,李敏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同样是毛主席给起名字,名叫:孔东梅。这个名字李敏很喜欢,梅花是毛主席最喜欢的花,他笔下就有著名的咏梅词。
图|孔东梅
有点遗憾的是,这个孩子出生后一直生活在上海,和贺子珍待在一起,毛主席生前并没有见过,也不知道这个外孙女和自己一样,下巴上也有颗痣。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江青不让孔令华去守灵,孔令华十分愤怒,他和李敏排着长队和父亲做了最后告别。
3年后,贺子珍在党中央的关照下来到北京,此时的贺子珍已经白发苍苍,身体不便一直坐着轮椅,孔令华陪着岳母去了天安门,还去了毛主席纪念堂。
站在水晶棺前,孔令华悲痛地说:“岳父,您可以安息了,我们全家都会记着您的恩情。”
意外去世毛主席逝世后,孔令华和李敏多数时间生活在南方,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只有在纪念毛主席的活动上,他们才会露面。
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时,孔令华先后在深圳,长沙,北京等地举办了展览,为了宣传毛主席的伟大精神。
1995年,孔令华应邀参加了全国毛泽东卫生思想第二次研讨会,他在大会上的发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毛主席提倡白求恩精神,我们也要不停地学习。
1996年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了纪念毛主席逝世20周年的座谈会,陈锡联等老前辈还发言了,孔令华还写了篇文章来纪念,标题是《毛泽东和大文化观》。
但是在生活方面,李敏家里遇到了困难,一方面是李敏一直没有分配工作,而且她和孔令华不在一个地方,身体也不好。
孔令华曾向中央反映了这个问题,希望可以得到帮助,最后江泽民同志得知后,给予了李敏家该有的待遇。
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李敏家里如何困难,她都坚持着,因为她一直记着父亲毛泽东的话,不能走后门,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李敏对此感动不已,她不会忘记党中央的关怀。遗憾的是,孔令华意外去世了。
那是1999年,孔令华在参加纪念毛主席的活动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最后经过抢救无效身亡。
孔淑静说:“哥哥走的突然,我常常可以梦到他,他和嫂子本可以过好日子,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从来没用过毛主席的名字搞过特殊。”
“他们可以安息了,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他们的正气将会永远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