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施军衔制度。此次授衔仪式上,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与许光达10人被评为开国上将。
其中许光达默默无闻,但为什么他的授衔会高于许世友和刘亚楼,成功跻身十大将呢?

刘亚楼将军
评定上将军衔的一些标准1955年2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毛主席批准并公布了《军官服役条例》,这份条例中便包含有中国特色的解放军军衔制度。此前我们在文章中有所提及:早期中国军衔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苏联的军衔制度。
在苏制军衔制度的基础上,中国决定发展出“东方型”苏联军衔制。仔细对比中国军衔制度与旧中国时期、还有世界各国所实施的军衔制度,就会发现明显差异。

55式军衔
首先,对比旧中国军衔制,新中国实行的军衔制多设立了“元帅”、“大将”、“大校”和“大尉”,且在实际施用的时候,还将“准尉”当成是临时军衔应用;
其次,对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军衔制度,在“元帅”这一等上,少设立了“军兵种主帅”一级,“军士”上少设立了“大士”一级,而“校官”一等上则多了“大校”一级。而这些变动,都更加适用于中国解放军部队。

来参加授衔的将帅
举例来说,我军会设立“大校”军衔,是因为中国的师级干部相对较多;“大尉”则是想要解决中国副营级干部的军衔问题……另外为了便于记忆和更好的划分层次,中国军衔制度便以“大上中少”的顺序排列。
从军衔等级的确定就足以感受到,中央对1955年授衔的重视。而此等重视,也使得我国当时很严谨地制定了一系列军衔评定标准。

1955年授衔仪式
按《军官服役条例》中的规定来看:
“授予军官军衔,应以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中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为依据。”
另外为了尽可能降低评衔的工作难度,中央还以军衔等级为划分标准,将不同等级的评衔工作交给不同的部门。元帅、大将这一级的人选考虑,由中央政治局裁定。

55年授衔
许光达被评为大将等合适的名单上报后,中央政治局开始讨论人选及其排序问题。而默默无闻的许光达会被评为大将,主要原因有3个。
首先是在红军时期,许光达作为红二军团出身的红军高级将领,他还曾参与过红六军的组建工作,彼时担任红六军参谋长和17师政委等职务。后来许光达虽然在1932年时奔赴苏联疗伤学习,但他毕竟是红二军团的代表将领之一。

许光达将军
随着革命的进行,红二军团被扩建为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又是红二方面军的旁系,这为许光达被评为大将奠定了基础。
要知道在授衔时,“山头”的平衡也十分关键。“山头”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的俗称。某种意义上来讲,“山头”就是中国革命。等1945年七大召开,忽然有人提出:“不该照顾‘山头主义’。”

八路军创建的敌后革命根据地(1937.8.-1938.10.)
但对此毛主席并不认可,毛主席觉得“山头主义”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的折射,这一点必须要承认。不过同时毛主席也指出,承认和照顾“山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山头”。
1955年授衔时考虑“山头主义”的平衡,其实也是对“山头”的承认和照顾。许光达与红二方面军、红六军的密切关联,让许光达离大将的位置更近了一步。

许光达早年照片
其次,在解放战争时期,许光达是一野的兵团司令员,1952年时,许光达的评级又是“正兵团级”。这恰好符合当时中央制定的大将评定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一野还有两个人可以角逐大将,即王震和张宗逊,王震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是一野的兵团司令员,张宗逊则是副司令员。而许光达能从三人中脱颖而出,则是因为从整个革命时期来看,许光达的履历更加符合大将评定标准。

许光达将军
再来,许光达当时担任装甲兵司令员职务,中央考虑到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倾向于将许光达定为大将。除此以外,毛主席等人对许光达功绩的认可和推荐,也是许光达成能成为大将的一个主要原因。
以前我们曾在文章中辩证讨论过粟裕的军衔问题。毛主席在会议上就曾夸赞粟裕:
“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

粟裕将军是十大将之首
不过因为粟裕请求辞帅,毛主席最后决定让粟裕当大将,且还是大将之首:
“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许光达也一样,毛主席早年点将许光达为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的表现让毛主席非常满意,对许光达也是赞不绝口,这使得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大将人选时,果断让许光达跻身于十大将之列。

许光达身着装甲服
许光达让衔不过许光达认为自己不该被授予大将军衔,与粟裕辞帅一样,几次让衔。毛主席为此还夸过许光达:
“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同时,从许光达让衔,也引发了一个疑问:许世友和刘亚楼在军中也颇有建树,但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大将呢?

许光达年轻时
许世友没成为大将,是因为他的履历并不符合大将评定标准。
许世友在抗日战争时期,并没有担任八路军旅一级职务,同时也不是新四军师一级的领导,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又不是总部领导或大军区副职以上的领导,这就使得许世友要评为大将颇为勉强。
虽然评衔时也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但当时毛主席已经有所指示,“十大将十元帅”,人数够了,许世友自然也就无法被评定为大将了。

许世友将军
而刘亚楼未被评为大将,一是因为级别不够,二是因为代表性不强。
在大将人数限定的情况下,刘亚楼和王树声、许光达一样都是正兵团级领导,他无法越过前面的八位大将,就是对比王树声和许光达,刘亚楼也存在代表性不强的问题,前文我们介绍了,许光达时红二军团的代表人物,而王树声则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人物。
其他具有鲜明代表性的大将也已经被选出来了,这种情况下,刘亚楼当然无法破例成为大将。
参考资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军实行军衔制度41年!》 徐平.中国军网
《1955年共和国元帅和大将授衔有何标准?》 任莎.新华网
《品读将帅让衔的“理由”》 赵洪君.中国军网
《许光达缘何自请“降衔” 毛泽东:这是一面明镜》 张中江.人民网-《人民论坛》
徐光达不是红六军团,六军团是肖克、王震、陈伯钧
基因遗传真的挺神奇的,太爷爷了吧,长得还是一眼看的出来的像。
懂中国现代史吗?许光达怎么默默无闻了,386旅的付旅长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