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103)浙赣会战(3)

子名历史回忆录 2025-04-03 14:52:46

当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谋处长的岳星明,在《浙赣战役回忆》记载:

他是1942年4月18日深夜,才接到司令长官顾祝同的电话,要他通知当地政府和部队全面出动,协力营救。

正在巡视途中的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在他的《五十回忆》中没有提及这个通知,也许没有接到。

迟至轰炸东京的深夜才安排营救,原因便是这项行动极其秘密,不能提前透露丝毫消息,如果命令传达得足够快,也要到19日凌晨才可能出现有组织的营救行动。

在偏僻的山区、海隅,人们19日也不知道上面的营救令,所以有“第一眼”看见时的惊诧、猜测和确认。

美国战争部也是直到1943年4月20日晚上,才正式发布轰炸东京的公报。公报中说:

空袭后没有立即发布详细内情,有两个原因,一是保护美国飞行员的安全,以防遭日军追捕,二是保护日占区帮助美军飞行员的中国友人,免遭日军报复。

接着上篇继续叙述,杜立特轰炸中的9号机在东京上空遇到了地面防空炮的轰击,东京湾上也出现日军舰艇的射击。

不过,飞机仍然轰炸了预定目标——川崎汽车和坦克制造厂(日后情报显示,遭到轰炸的其实是日本煤气与电气公司)。

接着,他们径直飞往中国,扬长而去。沉沉夜色中,飞到中国陆地上空后天降大雨,能见度极差。

驾驶员下令集体弃机跳伞,降落在鄱阳湖以南100英里处的江西省宜黄县和崇仁县交界的山上,一人着陆时受伤。

幸运的是,5个人历经艰险后安全会合,宜黄县县长代表政府和全县民众对美国突袭队员进行慰问,并在县城天主教堂设西餐招待,由美籍董恒爱神父任翻译。

4月23日,中国空军第91航空站派人把他们接到南城,抵达湖南衡阳。

9号飞机的右侧发动机舱罩的一碎片被带到华盛顿,1944年7月2日由南京代牧区于斌主教送给了富兰克林·罗斯福夫人。后来北美航空公司将碎片进行镶嵌,赠送给杜利特东京突袭者协会做档案。

一人着陆时受伤, 经当地中国百姓的帮助,

10号机尽管遭到地面防空炮火和9架日军战斗机的拦截,飞机依然轰炸了预定目标——日本特种钢铁公司和其他设施。

然而,日军猛烈的炮火将机身上打出了一个直径达18厘米的大洞,成为所有16架B-25中在日本上空唯一的“挂彩”之处。

攻击结束之后,在飞往中国的途中还遭遇了三波日军战斗机的攻击,驾驶员将飞机拉高进入云层之后才成功摆脱追击。

飞入浙江之后,飞机燃油耗尽,全体机组人员弃机跳伞,5人均安全着陆在遂安县(1958年并入淳安县),机长乔伊斯落在浙皖交界的山岭上,从另从另一侧下山抵达安徽屯溪,无一人受伤。

由于距离预定目的地衢州很近,在当地百姓的协助下,仅花了4天便抵达衢州,5人均留在中国,参加中南半岛的作战。

11号机原计划轰炸横滨,但是因为偏离了航线没有找到,机长也没有注意到自己从一座日本空军基地的头顶上飞过。

随后,4架日机迅速升空,10分钟之后追上并进行攻击,机枪手立即予以还击,击落一架,击伤一架敌机。

随后,飞机找到预定目标,轰炸了一座大型炼油厂和储油仓库。调转向西之时,发现港口有三艘日军巡逻艇,机枪手予以扫射一番后,这才转向飞赴中国。

深入中国海岸200多公里后,在格兰宁机长指挥下,5名机组人员在安徽歙县上空跳伞。

第二天早上,格兰宁先和满脸血迹、膝盖受伤的雷迪会合,然后在一位叫张建华的小学校长带领下,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下山到了一个镇子,上船行驶了三千米。接着又由军邮处的魏汉民安排,乘邮车到了歙县,找人给雷迪包扎了伤口,还找来曾健培当翻译。

机组另外三名成员卡普勒、加德纳和比尔奇被村民引导,在晚上9点半也住到歙县旅馆里。

当一位中国军官问他们有什么需求时,比尔奇开玩笑地说,我要一杯冰啤酒。在当时啤酒是非常稀罕的东西。

让波尔茨倍感意外的是,第二天曾健培居然为他搞来一瓶“上海牌”啤酒。在50年后的回忆中,波尔茨还意味深长地将这瓶啤酒称为“一生中喝到的最可口的啤酒”。

20日,11号机组成员参观了歙城西门外的太平桥,并佩戴了所有徽章在桥上拍照留念。当天下午,当地驻军派卡车将11号机组5人送往衢州机场,还派了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保卫他们的安全。

12号机进入日本陆地上空之后,发现两架日军战斗机上来追击,同时遭到了地面猛烈的防空炮火。

原计划轰炸横滨造船厂,但由于造船厂上空漂浮着不少气球,无法接近投弹。机长决定改为轰炸横滨港口的大仓炼油厂,两座厂房和一座大型仓库。

投弹完毕,在飞往中国的途中发现一艘日军的气象监测船,机枪手一通扫射将其击沉。

在飞过中国海岸后,燃油即将耗尽之际,机长鲍尔告诉大家没有机会降落了,只能跳伞。

投弹手比瑟忙中出错,提起了伞带而不是背包绳,伞包被拉开,他不得不在数分钟内把伞包重新捆好。

当晚9点半开始跳伞,在浙江省遂安县(今淳安县)着陆,比瑟降落在悬崖边,他明智地留在原地不动,睡了个好觉。

19日上午,鲍尔走了几个小时都没碰上村民,也没找到其他机组人员,好在他找到一个村里的小学教师,告他要先去东北方向的遂安城。直到夜幕降临,他被带到枫树岭镇。一小时后,庞德、布兰顿和比瑟也来到了这里。

杜奎特落地时伤了脚跟。19日早晨,他拄着根棍子从山上走下来,被村民王木寿扶到家里。王木寿等人到山上砍了几根大毛竹制成竹轿,半夜把他送到了枫树岭镇。

20号上午,12号机组的5位成员被护送到遂安城,杜奎特一路都坐着竹轿。在这里他们与10号机组的4名队员相会,接着又被汽车载着去衢州。

图片来自网络

13号机机组成员是中尉驾驶员麦可尔罗伊、中尉副驾驶诺布洛克、中尉领航员坎贝尔、中士投弹手布凯尔斯、中士机师兼机枪手威廉姆斯,轰炸目标是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

尽管飞机在这里遇上了猛烈的防空炮火,他们仍找到了预定目标,投下的炸弹准确命中了正在干船坞内建造的“大鲸“号潜艇母舰的中甲板、一架起重机,一艘运输船和几座建筑物。

轰炸之后,晚上21时,麦可尔罗伊驾驶13号机穿过中国东海海岸线开始慢慢爬升。

22时30分,油表指示20分钟后燃油将耗尽,飞机高度2000米,能见度为零。

于是,麦可尔罗伊通知所有人准备跳伞,22时45分机舱门打开,机师兼机枪手威廉姆斯第一个跳出舱门,投弹手布凯尔斯、领航员坎贝尔、副驾驶诺布洛克依次跳出,麦可尔罗伊关闭了发动机风门,最后跳出机舱。

第一个跳伞的威廉姆斯降落在朗埠村以东花果园村附近的蜡烛山,挂在一棵树上,膝盖轻微扭伤,独自一人在山上待到天亮;

布凯尔斯降落在一块稻田里,他爬上坡朗埠村北一个叫凤凰山的小山坡待了一夜;

坎贝尔降落在朗埠村南面的稻田里,他绕着村子走了一圈,找到一个可以挡雨的茅屋睡到天亮;

诺布洛克降落在朗埠村西南面的潼津河东岸,潼津河注入鄱阳湖两岸形成了草洲,村民把这里围起来造田,村里人把这个草洲称为南岸圩;

麦可尔罗伊降落在朗埠村潼津河西岸,他独自坐到18日子夜1点多钟,看到河东岸闪过一道亮光,他晃了一下手电筒,对岸也跟着回应手电信号,随后他们相互走近,原来对岸走来的是副驾驶诺布洛克,两人隔河招呼,休息到天亮。

19日清晨,麦可尔罗伊与诺布洛克汇合后确定方位,开始向东面其他队员的方向走去,来到到一个村庄打探情况,一个青年主动带他们找到了中国军队黄宁上尉的部队。

这时,两人才知道现在所处的朗埠村位于鄱阳湖东北岸,距鄱阳县城70公里,东北面南昌是日军占领区,13号机预定着陆地点衢州在西面,他们已经飞过预定着陆点300多公里。

投弹手布凯尔斯早上8点多钟从朗埠村北的凤凰山走到村里,村民把布凯尔斯带到卢氏祠堂,卢氏族长热情招待他吃东西;

领航员坎贝尔在朗埠村南的水井边迎来在中国的第一个早晨,他被村民带到卢家祠堂,与布凯尔斯汇合。

上午9时多,族长得到了有关麦可尔罗伊和诺布洛克的传话,于是决定派族人卢高贵护送坎贝尔和布凯尔斯去追赶前方的麦可尔罗伊和诺布洛克。

1个小时后,他们赶上了驾驶员和副驾驶,11时左右,四人到达一个驻军地。11时30分左右,在朗埠村东蜡烛山降落的机枪手威廉姆斯也被村民护送到了驻军地,13号机组5名成员安全到齐。

下午,当地驻军黄宁上尉和士兵带着5位飞行员继续向鄱阳县城进发,他们走了20公多里时天色晚了,于是在一个村庄过夜。

20日上午10时,一行人继续向县城出发,下午5时平安到达鄱阳县城,在鄱阳县城,他们住了两天。22日,两个说英语的中国人把13号机组的成员带上了一艘鄱阳湖上去鹰潭的小火轮。

小火轮通过鄱阳湖边的沼泽地带时,两架日本飞机在上空盘旋,中国船员紧急靠岸跳下船,趴进杂草里。机组人员待在船上,从甲板下监视着飞机,经过一整天,小火轮到达鹰潭。

23日晚上八时,机组人员乘火车离开鹰潭,24日傍晚17时30分左右到达衢州。他们见到了先期到达的其他机组成员。28日晚上,大家一起乘火车离开衢州,辗转前往重庆。

与此同时,邻县都昌县政府接到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和省政府电令,对坠落在都昌县博爱县乡和鼎新乡之间的平池湖13号飞机进行清理打捞。

平池湖是鄱阳湖的一个湖汊,未到雨季,湖水较浅,飞机离岸200多米,机头栽入湖泥之中,机身露出水面。

都昌县长吕琨饬令县自卫队中队长率兵保护现场,鄱阳湖警备司令部、第21军第147师、水警队、都昌县政府、鸣凤区署以及博爱、鼎新乡公所有关人员全力清理坠机现场。

5月2日,两名水手潜入机内,找到飞机《太平洋航线图》和密电码本。县政府和乡公所还派人收缴民间失物,以免流入日伪手中。经过一系列认真工作,大部分物品收集起来,飞机部件打捞全部完成。

14号机起飞数小时后,发现日军巡逻机,但日机似乎并未发现他们。随后,飞机一路向西,顺利地对名古屋城附近的兵营,和南部的三菱飞机制造厂投弹,轰炸效果之好以至于飞机西去30英里外,依然能看到滚滚浓烟。

1942年4月18日晚上,14号机组在广丰县北壶桥乡苦坑坠机,机长希尔格降落在一个山上。他的左腕和手严重扭伤,肋骨受伤,很庆幸没有摔断或扭伤踝关节,他把降落伞铺在灌木丛上睡了一晚。

19日早上,希尔格下山时遇见的村民把他带到洪家祠堂,给他饭吃。机组其他的人员在广丰县境下溪、吴村等地山岗上降落被当地村民救起。

19号下午,当地政府用黄包车和轿子把5位飞行员陆续送到县政府,住宿在广丰县城西街烟叶公馆楼上,被待以英雄上宾之礼。

广丰县长张任石、国民党广丰县党部书记长王逢铃等县府官员亲自陪同,请来广丰县中学英语老师俞百岩当翻译。

美军飞行员在广丰停留了两天,对广丰的人民和官员热情友好感受深刻。20日,第三战区宪兵15团上校团长张慕陶带员来到广丰,接收了这5名飞行员前往上饶第三战区司令部。

上午10时,希尔格一行乘汽车到上饶拜访了第三战区司令部。他们见到了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唐子长等许多中国军官,晚上坐汽车到上饶火车站,20时15分登上火车,21日3时半到达衢州。

晚上坐汽车到上饶火车站,20:15登上火车去衢州。4月21日3点半到达衢州。

图片来自网络

临行前,美军飞行员与县府官员和第三战区前来接收的军官在广丰汽车站门前合影纪念。照片左一为第三战区宪兵15团团长郑牧涛,右二为国民党广丰县党部书记长王逢铃,右三戴帽子为广丰县长张任石。

15号机机组成员分别是:机长唐纳德.斯密斯中尉、副机长格里芬.威廉姆斯中尉、领航员霍华德.塞勒斯中尉、机枪手兼军医托马斯.怀特中尉、机械师爱德华.塞勒中士。

机组对神户钢铁厂、川崎飞机制造厂和电力机械厂进行了轰炸,直到投下了炸弹,日军的高炮才开始射击。

随后,飞机在象山县檀头山岛外的海面上迫降,趁飞机还漂浮在海面时,机组成员从逃生舱口搬出了充气救生筏, 费力地划向小岛。

可是,救生筏一侧被刺破,左侧很快就扁了,飞机上怀特的手术包、手枪等装备都掉入海中,他们只打捞到地图和应急口粮。

大家挣扎着回到筏上,赛勒斯干脆穿着救生背心,独自游泳上岸。救生筏第二次翻了后誰都没有力气再爬上去,四位突袭队员终于游上岸了,他们向陆上的一处灯光走去,那是三门县渔民赵家木的家。

当时,赵家木的新婚女婿麻良水、和女儿赵小宝夫妇正在屋里歇息,突然从外面传来“轰”的一声巨响,连房子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他们以为又是日本人来轰炸了,赶忙牵着手冲出屋门,跟随村民们往山上跑。在山上等了许久没动静,他们才小心翼翼下山回家。

在经过自家猪圈时,赵小宝发现乱草堆里有动静,仔细一看发现里面藏着人,吓得惊叫了一声,急忙躲到了丈夫背后。

麻良水马上飞奔着进屋拿来马灯和一把鱼叉。他用鱼叉挑起乱草,发现草堆里面藏着4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正在那里瑟瑟发抖。夫妻俩当时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生在穷乡僻壤,哪里见过这阵势,一时也有些发懵。

这4个外国人见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知道自己已经得救,便一个个从乱草中站了起来,其中一个用手比画了半天,麻良水也拿着鱼叉和他们比画。

过了一会儿,麻良水夫妇才弄明白,刚才的那声巨响,正是他们驾驶的飞机,坠毁在附近的檀头山岛海面上的声音,赶忙把他们让进屋里。

其中一个人从行囊中掏出一幅满是英文的世界地图,指着美国的位置比画着。赵小宝跑进内室,翻出几套父亲和丈夫的衣服,递到4人面前,示意穿上。他们双手接过衣服,每人分了两件,把身上的湿衣服换下。

为了招待这几个特殊的客人,赵小宝从碗柜中拿出了结婚那天没有吃完的几碟小菜,又从邻居家里借了4个鸡蛋,给他们做饭。饭菜一端上桌,美国人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为了能让这几个飞行员睡个好觉,新婚不久的这对农家夫妻就把婚床让给了他们,自己睡在屋外为他们放哨。

第二天天还没亮,麻良水夫妇在4名美军飞行员的带领下,在村子以东600米的稻桶礁附近岸边岩石旁发现塞斯勒。

傍晚时分,赵小宝从村里借来一条小船,准备把美国人送到三门县去,那里有抗日自卫队,为掩人耳目,赵小宝让他们都穿上渔民的衣裳,并用草木灰涂抹在他们脸上。

小船摇橹前行,麻良水等人把肥皂涂抹在摇橹处,以免发出声音。美军飞行员则隐藏在船的底部,盖上席子,大约4个小时后,终于在石浦南田岛韭菜湾靠岸。

午夜时分,经一番周折,麻良水找到了当地自卫队分队长郑财富,他继续陪着5位员,其他人连夜摇船返回檀头山岛。

21日一早,郑财富让美军飞行员分散离开,到石屋嘴头的河岸重新集中上船, 两个小时后,他们在后龙头登上另一条舢板,横渡乌岩港,到高塘岛上岸。

接着步行登上箬渔山,走进一个小的道教庙宇。老道士穿着一件黑色长褂,抽着中国旱烟管,头发细长,脸部轮廓分明,留着很长的八字须。

下午大约15时左右,一个自卫队员沿着小路跑来说,大约80个日本兵正朝着庙宇的方向过来。大家赶紧收拾好物品,跟着老道士经过小路进入附近一座农舍。

房主人推开床下的墙,露出一个秘密通道,大家钻过通道,藏进一个小洞穴。

大约半个小时后,他们听到洞口有一些杂乱的声音。然后又听到日本人进入山洞入口的房子,立刻传来挣扎、尖叫和呼喊的声音,日本人殴打房子的主人,试图让他说出突袭队员在哪里。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担惊受怕后,有人叫他们出来,爬出洞子看到光明,大家感觉从来没有这么高兴。

在农舍外,美军飞行员们见到了老道士。他用手势向突袭队员们展示日本人拷打他的经过,还告诉突袭队员,是他们在小路上留下的方形后跟脚印,才使得日本兵跟踪到了庙宇。

随后,自卫队员带着他们继续出发,为了不留下鞋印,有段路还脱掉鞋子行走。

天黑后,他们被带到一个小码头,再次登上一个舢板,4月22日凌晨4时,小船停靠在健跳的小码头。接下来,自卫队员护送他们步行去海游镇。

现在,他们可以白天赶路,走了差不多一整天。有一两次藏起来躲避日本人的飞机,一路步行,又热又渴,每个人的脚都打了水泡。在几乎要用手和膝盖走路时,到达一条河边,登上小帆船,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

22日下午4时,15号机组到达海游,这里是三门县临时县治所在地。县长陈诫为美军飞行员准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他们试图尽可能地在中国民众面前展示军人的风范,但拉扎的胡须、褴褛的衣服和疼痛的双脚使他们很难做到。

随后,美国突袭队员们被护送到地方军队总部,在那里他们得到的奢侈享受,用肥皂洗热水澡!三门县政府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来招待他们。

23日早餐后,三门县各界集中到中山台前为突袭队员举行欢送大会。最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这时出现的摄影师来自临海。

图片来自网络

昨天晚上,他接到三门县工作人员打给的他有线电报,乘了一夜的轿子从临海赶到海游,为欢送大会拍照。

美军飞行员向自卫队员和麻良水说再见,真诚的感谢他们,送给他们一些小纪念品。其中,送给麻良水两个指南针、一只手表和一支钢笔。

三门县民政科科员张天锡作为翻译,陪同突袭队员前往临海。三门县为突袭队员们准备了轿子,同行的还有10名徒步士兵。

4月24日,大约经两小时的路程后,15号机组到达临海。在参加了一个欢迎仪式后被带到望天台上的恩泽医院。

在这里,他们与7号机组汇合,怀特主刀为机长劳森进行截肢手术,保住了他的生命。

由于担心日军会到临海对美国突袭队员进行报复,决定怀特医生留下来照顾7号机的4位重伤员,15号机组史密斯等4位和7号机组的撒切尔于4月27日先撤离临海。

他们经仙居、壶镇、永康、金华,终于在4月30日21时30分,乘火车到达衢州。

接着,空军第13总站医院请护送人员带回大批医药用品,给留在临海恩泽医院治疗的4位伤员。

图片来自网络

16号机比1号机晚出发1小时,起飞时,1名水手因不慎摔倒跌入引擎进气口,失去一只手臂,实乃不祥之兆。

飞机原计划轰炸大阪,因迷航飞到了名古屋。尽管遇到了日机拦截,16号机还是实施了投弹,轰炸了大型储油库和三菱飞机制造厂。

燃油耗尽之前,机长法罗令机组人员弃机跳伞,他们知道可能是在日本所占领的区域,但都还抱着侥幸的心情。不幸的是,跳伞后1个小时后,机长就被侵占南昌的日军第11军第34师团俘获,到第二天中午,5人全部被俘,坠落在南昌西侧潮王洲上的16号机残骸也为日军所获,并将部分残骸空运到东京。

16号机组成员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行动4个月后的8月15日,美国从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方面获悉,8名失踪的机组人员关押在日军上海警备司令部(另2名其实已在飞机海面迫降时,溺水身亡)。

8月28日,两名飞行员和一名机枪手被日军指控杀害日本平民而获罪。

10月14日,3人被告知将于第二天行刑。次日下午4点30分,3人被带上卡车,带往上海郊外的第一公墓枪决。

10月19日,日军发出布告,宣称他们已经审判了8名美国飞行员并全部判处死刑,但是,其中5名死刑又被改为无期徒刑。

不过,布告中没有说出8名飞行员的姓名和其他详情,而两名失踪队员早已溺水身亡的消息,直到二战结束,在上海举行的战犯审判法庭上方才公诸于世。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5人继续囚禁,日军拒绝给予他们食物,再加上酷刑折磨,致使他们健康状况迅速恶化。

1943年4月5人被转移至南京关押,12月1日,一名机长病逝,剩下的4人终于得到了稍好一些的待遇,甚至还得到了圣经和一些其他书籍。

1945年8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派遣空降特工小组将4人解救了出来。

美国空军杜利特中校及机组人员与救助他们的中国朋友在浙江临安的合影。前排左四为杜利特

美军飞机坠落后,第13航空总站才接到上级命令,要求积极配合各地营救,并转运幸存的美军飞行员。

据资料记载,被集结到这里的美军飞行员共51名,第13航空总站专门请来会做西餐的厨师和最好的西医照料他们,当人数集结到一定程度时,就由中国军队护送,分批撤往重庆,撤离行动从4月29日开始,直到5月3日晚。

另有13人则通过其它地方回到重庆和桂林等后方。

B-25轰炸机的机组人员共5人,其中正副机长、领航员、投弹手、枪手各1人。16架B-25轰炸机,共有80名飞行员参加了“杜立特行动”。完成任务后,除8号机5人因迫降落在苏联境内外,其他75人均落在中国境内。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如此艰苦和危险的条件下,落在中国境内的75名飞行员,除3人丧生、8人被日军抓获外,有64人被各地民众营救。

老实说,杜立特轰炸攻击并未给日本本土造成多么严重的打击,只受到了一些轻微损失。不过,毫无疑问,却使日本人第一次尝到了挨炸的滋味,成功地鼓舞了美国人的士气,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连战皆败的气氛。

杜立特中校于1944年被越级提拔为中将,1985年又被授予四星上将军衔。所有80名机组人员被授予特殊飞行十字勋章。

为了纪念这次行动,美国于1944年拍摄了电影《东京上空三十秒》,获得奥斯卡最佳特效奖,片中以较大篇幅还原了中国人民勇救美国飞行员的场景。

此后,美国拍摄的《中途岛战役》《珍珠港》等电影,也都描述了“杜立特行动”的相关内容。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