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摆烂、厌学和成绩下降,大多是父母的期待过高导致

爱读书的百合 2024-11-12 08:49:36

父母的人格水平,决定了托举孩子的高度。

人格体系越完整,对孩子来说越滋养,越能快速溶解孩子的情绪。

没有不希望变好的家长,但孩子往往跟父母不在一个频道上,相互不理解。

父母想要孩子奋发向上,珍惜时间,而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期待太高,不理解自己。

我也是一个妈妈,我对孩子也有期待,也愿意为孩子而千千万万遍。

可是,有时我也会觉得自己为他掏心掏肺,却还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与认同,会委屈,也会心塞和悲伤。

但悲伤过后,我会用更多的时间来反思自己:

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才让孩子觉得我很烦?是不是我对他期待太高,才会让他排斥我?

就如糖糖在《别让情绪绑架爱》中所说:

父母的高期待,充满了对孩子的隐性压力。

即便父母一个字也不提成绩,一个字也不提学习,但无意识流露出来的表情和动作以及眼神都会出卖自己的想法。

这个周末,孩子回来我刚开始是平和的,跟孩子谈笑自若,甚至他在我身边打游戏,我也没觉得生气和愤怒。

心想着,孩子都在学校辛苦一周了,放松一下是应该的。而孩子能在我身边光明正大的玩,说明我对他还是蛮宽容,我们关系还是和谐的。

我当时心里真的很平静,觉得孩子玩和放松是理所当然的。

我也并没有因为孩子期中考得很差而对他有半句责备,因为我笃定孩子不会厌学,成绩下降也是有原因的,只要后边状态回归,成绩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但我也并不是对学习完全不在乎,我也问了孩子这周有没有安排学习计划,最好是玩嗨之后,要安排点学习的时间,把之前的知识补一补才行。

当时,孩子也很欣然接受了,说要学一学物理和数学。

原本是皆大欢喜的事,他只要把状态调整过来,眼下成绩不成绩的,都不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结果孩子白天晚上都在玩,而当我翻到他书包时,看到一张纸都没有时,我就有点绷不住了。

我可以允许孩子摆烂,但不能容忍他一直这么无所谓,我可以允许孩子任性,但不能一直沉溺于虚幻,我也可以允许孩子考不好,但要有调整和反思的动作。

所以,我的情绪绷不住了,难过,悲伤,失望和无奈。

按我的认知,我根本没有对孩子投射压力和高期待,我已经对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完全放手和不提要求了,可是孩子却没有丝毫反思与重建?

这是我无法接受和不能姑息的,所以我很难过,有点焦虑和担心。

带着问题,读了糖糖的文字,有一句话触动很大:

高期待,常常是父母自恋的延伸。这类期待包含的意思是: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样子。

瞬间醒悟了。我字字不提成绩,但我句句都希望孩子能知错能改,能痛醒后快速上岸。

这些其实都是我对孩子的期待,当孩子没有按我期待的模式往前走时,我就在潜意识中否认了孩子。

我想起了孩子总爱说的一句话:你为什么总吵我?

我听了很委屈,觉得自己一句都没吵,孩子怎么这么刺?

现在想来,是因为我期待太高,有意无意都流露出否认孩子的意味,聚焦在孩子犯错的点上。

所以会出现虽然我一句直接批评都没有,但传达给孩子的信号就是不满和指责以及埋怨。

这真应了糖糖的那句话: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选择性关注,就是一种负性的强化。

怪不得,孩子一直说我是不是太焦虑了?为什么对他那么不满意?他犯错是他的事,我急什么呢?

我终于明白了所有的焦虑来源于自恋式期待,在我的潜意识中,我渴望孩子上进能乘胜追击,但孩子不仅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比之前更差了,跌破了我的心理预期。

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即便我没说,但期待本质也是一种评判,评判则会让我无意识否认孩子。

细细想来,我因为对孩子的期待,而造成了自我焦虑和压抑,因为我清晰不能插手,但担心恐惧一直在我内心压抑着,因为某个导火索而爆发了。

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要求,哪里就有不满。

关于期待,并不是错,但期待的边界如糖糖所说:

是以谁为中心的期待?是以孩子为中心,还是以父母为中心。

很明显,我是以自己的期待为中心的,所以孩子会怼我。

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期待,会滋养孩子更上进,而以父母的意愿为基础的期待,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了,必然会对抗和刺毛。

养育孩子,也是对父母的二次养育,越觉察,越清晰。

0 阅读:102

爱读书的百合

简介:专注于家庭教育父母心理陪跑,孩子厌学休学,沉迷游戏情绪内耗,缺乏自驱力,情绪疏导和疗愈以及女性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