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34岁,孕27周,发现血糖升高5天,妊娠前体重90kg,妊娠前属于肥胖体型,孕8周时于营养科就诊,自觉食欲较好,后于营养科进行规律复诊,绘制孕周与体重增长评价曲线,均未超过上限值。
患者为妊娠前肥胖体型,既往孕1产0(G1P0),否认肝炎、结核、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配偶体健。家族中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01营养评估1.体格检查
身高168cm,妊娠前体重90kg,现体重90.7kg,妊娠前 BMI 31.9kg/m²。无水肿,无胸腹水,皮肤弹性好。
2.实验室检查
OGTT: 空腹血糖5.22mmol/L; 服糖后1小时血糖10.54mmol/L; 服糖后2小时血糖10.85mmol/L;血红蛋白132g/L;血清铁55μg/dl;血清铁饱和度13.77%;铁结合力399.4μg/dl; 糖化血红蛋白4.8%; 总胆固醇4.43mmol/L; 甘油三酯1.06mmol/L; 血钙2.47mmol/L;尿葡萄糖(–);尿酮体(–)。
3.饮食史
(1)一日正餐3次,无加餐。
(2)进食情况:主食量200g;蔬菜250g;水果500g;肉类250g;蛋类50g;奶类500g;大豆类5g;坚果类20g;零食150g。
(3)偶尔喝含糖饮料。
(4)不经常吃外卖。
(5)进餐速度快,口味重(辣/ 咸)。
(6)无食物过敏及不耐受。
根据上述情况,本例患者膳食评价:蔬菜摄入不足,肉类及水果摄入过量,零食不健康。
02运动情况每天活动量2000~6000 步;运动形式主要为晚餐后散步,无规律运动习惯。
03营养诊断本例患者妊娠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
04营养治疗方案及疗效1营养治疗方案(1)饮食医嘱 糖尿病饮食(妊娠期)。
计算妊娠前BMI(kg/m²)=90/1.68²=31.9,其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 168–105=63。
妊娠27周加5天临近妊娠晚期,该孕妇为轻体力劳动者,推荐摄入能量为25~30kcal/(kg·d)+450kcal,总能量为2025~ 2340kcal,取妊娠晚期能量最低值2025kcal。
(2)妊娠期糖尿病能量建议 该孕妇妊娠晚期的能量建议为2025kcal。
(3)三大营养素分配比例及选择要点 饮食指导方案(2025kcal)见下表。
该食谱总能量为2019kcal,蛋白质为90g,脂肪为65g,碳水化合物为268g,三大产热营养素占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蛋白质占18%、脂肪占28%、碳水化合物占54%,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58%,符合标准。
选择食物时应注意:主食应粗细搭配,全谷类及杂豆类不少于1/3,避免粥类;增加叶菜类摄入,叶菜类在蔬菜中的比例应为2/3以上;每天补充鸡蛋一个;选择食用去皮禽类与精瘦肉,鱼虾每周应摄入2~3次;避免食品中的添加糖,可选择无糖酸奶、无糖豆浆等;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水果应于两餐之间食用,每次100g左右,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减少油脂较多的食物,坚果每天摄入不超过10g。
(4)与疾病相关的营养素补充量及食物来源,需限制或减少的膳食营养素成分
1)推荐每天碳水化合物不低于150g,这对维持妊娠期血糖正常更为合适。应尽量避免食用蔗糖等精制糖,选择等量碳水化合物食物时可优先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2)保证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豆制品。
3)脂肪:应适当限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不应超过总摄入能量的7%;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山茶油等,应占脂肪供能的1/3以上;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类的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并可提供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这对孕20周后胎儿脑和视网膜的功能发育极为重要,可作为动物性食物的首选。
4)妊娠期叶酸、铁、维生素D的需求量增加了1倍,钙、磷、维生素B1、维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了33%~50%,锌、维生素B2的需要量增加了20%~25%,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C、硒、钾、生物素、烟酸和每天总能量的需要量增加了18%左右。因此,建议妊娠期适当增加瘦肉、禽类、鱼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5)膳食纤维:推荐每天摄入25~30g,其富含于叶菜类、粗粮等食物中,膳食纤维具有增强饱腹感、平稳血糖、预防便秘等作用,应保证每天足够摄入。
(5)餐次分配及特殊要求 每天3次正餐加3次加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加餐食物优先选择能量较低的食物,避免选择薯片、蛋糕、蜜饯、巧克力、含糖饮料等高能量食物;避免睡前1 小时内进餐;避免在外就餐。《中国2 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推荐进餐时优先吃蔬菜,再吃肉、蛋,主食放在最后,进餐顺序的改变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焯等为主,避免油炸、油煎、烤、熏制食物。
发给患者血糖、体重及饮食记录表,每2 周到营养科门诊随诊,以便随时调整饮食。
(6)运动建议 每餐30分钟后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可自运动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分钟,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最好是户外活动,以接触阳光,如散步、做操等,有利于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和自然分娩,改善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促进胎儿骨骼发育和母亲自身的骨骼健康。血糖水平<3.3mmol/L或>13.9mmol/L时应停止运动;注意在运动中携带糖果,当发生眩晕、心悸、出汗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补充;运动期间如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憋气、胸痛、肌无力等,应及时就医。
2疗效观察该孕妇自觉执行饮食运动指导方案,规律复诊。回顾其膳食日记,针对发现的饮食问题与饮食误区给予指导改正;回顾其血糖记录,均在血糖控制标准范围内,见下表。
该孕妇整个妊娠期体重增加1.25kg,经过营养治疗后,尿酸水平也随之降低。该孕妇于妊娠早期规律就诊于营养科,能够按照妊娠期饮食指导方案执行,整个妊娠期未发生贫血,糖化血红蛋白值在就诊过程中也呈下降趋势。该孕妇不同妊娠期生化指标变化见下表。
妊娠期自测血糖,空腹血糖4.4~5.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5.5~7.1mmol/L。妊娠期体重共增长1.25kg。孕39周临产,左枕前位顺娩一足月活女婴,体重3120g。产后3 天于营养科复诊,给予哺乳期饮食指导。两年后患者于营养科就诊复查,减重效果尚可。减重过程中查出早孕,停止减重,给予二胎妊娠期营养指导,其间于营养科规律复诊,妊娠26周行OGTT,结果为空腹血糖4.62~7.4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89~7.45mmol/L,自然临产,以右枕前位助娩一足月活男婴,体重3240g。
患者在第一次妊娠中,通过整个妊娠期规律复诊,对妊娠期营养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在整个妊娠期中能做到较好的自我管理,从而在第二次妊娠时,经过规律复诊与自我管理,26周的OGTT正常。

点击封面,即可购书
从女性怀孕到婴儿2周岁的生命早期1000天,是奠定生长发育基础的关键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
在生命全周期健康中,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在新时期,妇幼健康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出生缺陷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口健康素质;随着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完善,生育需求逐步释放,高危孕产妇比例有所增加,保障母婴安全的压力增大。
儿童早期发展亟须加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差异,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高。妇幼营养作为健康服务的基本构成和重要内容,在围产保健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该书是第一部针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营养知识培训的妇幼营养方面的专业书籍,汇集大学、科研院所、临床等领域十多位营养专家的智慧,全书分为营养理论、临床实践和妇幼营养门诊建设三个部分,并收集了营养相关疾病的妇幼营养治疗案例,为营养培训和妇幼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赖建强主编寄语
主编简介赖建强,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注册营养师,就职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兼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
从事妇幼营养、慢病防控工作,关注生命早期营养与健康促进,开展母乳营养功能成分和特需产品研发,推动营养评估和疾病管理技术创新,参与营养政策和标准研究。
汪之顼,教授,医学博士,就职于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母婴营养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营养专业专委会委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能营养中心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围产营养与代谢学组副组长、江苏省营养学会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先后承担多项国际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内横向科研基金项目课题。参与起草制定《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参与主译《现代营养学》第8版和第9版。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目录内容 →
更多妇幼营养相关内容请参见赖建强、汪之顼主编的《基层医务人员妇幼营养培训手册》,ISBN:978-7-03-073873-8。点击封面,即可购书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