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经常这样做,不是养生而是在“养病”!

宛白看健康 2024-07-11 11:49:42

自古以来,就讲究三伏天“冬病夏养”,伏天自然地就成了最好的“养生”时节。

说起三伏天养生,大家见得最多的是什么呢?吃很多温性食物来温阳,还是吃很多的清热食品,只防暑不防寒,这些养生误区,很有可能不是在养生,而是在养病。来看看:

只想着防暑,不知道防寒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节,所以避暑很关键,但很多的为了避暑,会吃很多的冷饮,贪恋“空调屋”带来的凉意,就一整天待在空调房中,而且裸露着胳膊腿,有时忘了空调的冷风一直在吹着自己的颈、肩、背以及腿部,关键是不能太过贪凉,如果长时间一味贪图寒凉,势必会损害机体功能。

比如,过分吹凉导致的颈、肩、背、腿部疼痛、腹部寒凉导致的腹泻、以及过多冰凉饮料饮用的刺激到血管,导致血管收缩,诱发的心绞痛等。除此之外,还有的人会每天都饮用大量的绿豆汤,这样很容易损伤脾阳,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故此,夏季防暑必不可少,但是在防暑的同时,还要注意防寒。如何做到呢,也就是要讲究万事不能“过”要达到一个平衡,人的身体也是如此,《黄帝内经》认为:“生命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就是阴阳平衡,只有身体处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才能百病不生”。

如,身体强壮,阳过盛的,伏天就要注意祛暑,而阴过盛的,伏天就要注意温阳。正如《黄帝内经》记载:阴盛之人易患胃肠疾病以及腰部疾病和免疫力低下,这类人要注意温养,即便是伏天,也要常热水泡脚,用手搓手脚等以此来改善血液循环。而阳盛之人易患急性病,主要是由热引起,这类人伏天应该注意降温,避免高温劳作,同时也要注意以热制热,不要用冷水冲洗。

错误理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实这句话本意是为了鼓励人们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也不能忘了锻炼。表现的是一种坚持和意志力,但是很多人可能会理解上有误,不管三七二十一,天气多冷,多热,再极端的天气也要冲出去。

《黄帝内经》暑天天地气交,进入伏天,“伏”是伏藏、潜伏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这个时节,应当减少外出以避暑气,适当活动,使体内的阳气向外宣泄,才能与夏长之气相适应,符合夏天养“长”之机。尤其是老人、儿童、体弱者应该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中暑。

三伏天,养生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运动量不宜过大,不宜剧烈运动,不宜大汗淋漓,汗出过多,导致机体津液损秏过多,不仅损阳,还伤阴。

所以,三伏天运动要适当,且选择阴凉、凉爽的时间段进行,运动量达到微微出汗就好。

伏天温阳过度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无病三分虚”,所以很多人认为夏季不但要进补,还要温阳,于是乎就会去吃很多的肥甘厚腻食物,尤其是羊肉汤,事实上夏季温阳没错,进补也不假,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温阳也是要在科学避暑的基础上,以温制温,以热制热,比如,少吃寒凉食物,适当食用温性食物,比如阳虚体质的可以适当吃些生姜、羊肉。但对于阳虚、体内有热的来说,势必会“火上浇油”出现上火等。

因此,伏天温阳进补要适当,需要清补,因为气温高,维生素代谢增加,且会随着汗液排出,因此,夏季进补也是要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无机盐成分,比如B族维生素、钾、钠等,全谷物、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丰富,可以适当多吃。

三伏天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达到最热了,在忙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多饮水,以解除疲劳,缓解体内代谢,科学养生,健康度夏!

0 阅读:1

宛白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