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型拐卖骗术早已改头换面,
不再是以往那种 “老人没饭吃,骗你走小路” 的老套手段,而是巧妙地借用女性议题、精准拿捏女生心理,甚至紧跟社会热点,精心为众多女孩量身定制陷阱。
因此,恳请大家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女性朋友,花些时间看一看接下来的内容,并且一定要记得转发给她们。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揭露这些令人防不胜防的骗术。
骗术一:假冒网红。
想象一下,当你悠然地走在街上,突然,两个穿着时尚、带着专业拍摄设备的年轻人出现在你面前。
他们礼貌地对你说:
“你好,我们是‘某某某’博主的团队成员,正在制作一期关于‘巴拉巴拉’主题的视频,想对你进行一个简短的采访,不知你是否愿意呢?”
恰好,这个博主在网络上颇有名气,而你也一直是他的粉丝。
出于谨慎,你心存疑虑地询问:
“你们有没有工作证明之类的东西呢?”
这时,他们迅速向你展示后台截图、微信聊天记录等资料,还补充道:
“博主本人就在旁边的车上。”
你仔细查看了截图和微信聊天内容,觉得似乎没有破绽,于是欣然接受邀请,跟着他们走到工作车辆旁,准备与博主进行访谈。

可这一去,或许就陷入了危险的深渊。这种假冒自媒体身份实施诈骗的手段,在当下极为常见。不仅在拐卖犯罪中频繁出现,在其他诈骗形式里也屡见不鲜。之前有很多网友称,他们说在某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家公司的招聘信息,声称是一些网红大v的团队制作系列视频。
毫无疑问,这是彻头彻尾的假冒行为。
所以,遇到此类情况,大家务必与相关博主本人进行核实,切勿轻信,以免遭受诈骗。
骗术二:利用女性互助心理。
某一天,你正悠闲地逛街,一位中年大叔神色匆忙地向你跑来,焦急地说:
“我的女儿在附近上洗手间,给我发消息说她来例假了,可没带卫生巾。我刚去旁边超市给她买了两包,可不太方便送进去,能不能麻烦你帮我送一下?”
你听后,心中有些犹豫,不确定是否该帮忙。
大叔见状,又连忙补充:
“我女儿才 14 岁,我是个单亲父亲,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自顾自地说着,你越听越觉得他的话似乎真实可信。
最终,你答应了他的请求,跟着他朝着附近巷子里的公共卫生间走去。
但这一去,很可能就踏入了骗子精心设下的圈套。这种骗术是利用当下女性之间互助的心理,巧妙地制造出一个道德陷阱。

骗子将自己伪装成一个需要帮助且善良的人,以小善举为诱饵,一步步将女生引入危险的境地。
骗术三:虚假面试。
今年秋招形势异常严峻,一天中午,你正享用午餐,突然收到一条短信通知。短信称你之前在 “某某某” 企业投递的简历被重新关注,进入了补录环节,可以参加当天的面试,面试地点就在 “某某某” 酒店的一层大厅。
由于时间紧迫,你来不及多想,匆忙收拾好东西就赶往指定地点。到达后,你看到大厅里确实有一位身着正装的人在等候。他看到你走近,立刻热情地迎接,并询问你是不是约好当天面试的 “某某” 同学,你确认后,便跟着他上了电梯,进入了所谓的 “一对一” 面试房间。

这种情况在校招季后期尤为高发。
如今,许多同学喜欢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校招求职经历,甚至会上传自己的简历,希望大家帮忙提修改意见。但这些行为很容易暴露个人隐私。
同时,不要盲目相信社交平台上自称 “学长学姐” 的人,有些骗子正是通过这些渠道获取大家的个人信息,利用校招季后期同学们求职心切的心理实施诈骗。
骗术四:第三者羞辱。
当你走在路上,冷不防一个女人突然冲过来,一把抓住你,大声咒骂你是 “小三”,一边骂还一边试图把你往车上拖。
你惊恐地反抗,大声辩解:
“你骂谁是小三,我不是,你认错人了!”
然而,周围的路人,出于对 “第三者” 的道德评判,似乎并没有要阻拦的意思。
你越是极力强调自己的清白,反而越难以说清事实真相。
这种骗术是利用公共娱乐中对 “第三者” 这种负面角色的固有印象,让女性陷入一种循环自证的困境。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大家觉得应该如何应对呢?
骗术五:邻居发喜糖。
以往的新闻报道中,我们或许听说过通过切断房屋电闸、门外婴儿啼哭等手段引诱单身女性开门的案例。但如今,这些骗术也在不断升级。
骗子们不再使用那些容易引起怀疑的手段,而是先在楼梯口贴上喜字,营造出楼里有人即将结婚的氛围。你可能不会特意去关注是谁要结婚,但这一行为已经在你心中留下了潜在的心理暗示。
过了几天,当有人假扮邻居上门发喜糖时,很多人会因为之前的心理暗示而放松警惕,自然而然地选择开门。可这一开门,或许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总结上述这些骗术,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拐卖骗术不再是简单的一两个套路,而是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更加灵活多变的应对策略。当陌生人提出请求,而你又处于不了解情况且孤身一人的状态时,最好一律拒绝;收到陌生消息提示,比如以面试为由让你前往某个地点,无论对方给出的时间多么紧迫,都一定要与官方渠道进行联系确认;倘若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却又对是否帮忙心存犹豫,不妨像我一样,直接拨打 110,让警察来提供帮助。
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女性朋友,让这些拐卖骗术无处遁形。
文本内容源自@二二酸酸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