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意外摔倒后去世了?摔倒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73岁的赵大爷腿脚不是非常好,平时出门都需要依靠拐杖。但是赵大爷心态好,认为只要是坚持做好锻炼,可以活到100岁,所以平时晚饭后都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小区公园遛弯。
这天,晚餐后赵大爷孙子发烧不舒服,一家人都陪着孙子到医院就诊,叮嘱赵大爷不要自己出去,等家人回来再陪着去散步。
赵大爷嘴上答应下来,但是内心还是觉得家里人小心过度,就自己带着钥匙出门了。

可是,没想到刚到公园,就被瓶子绊倒在地,逐渐意识模糊,被路发现拨打120后,紧急送往医院,可最终还是因为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在中国,跌倒已成为危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的首要杀手。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权威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数千万老年人遭受跌倒之苦,且这其中有约数十万不幸者因此失去宝贵的生命,摔倒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威力”呢?
老人最怕摔跤!为何摔跤会致命?在日常生活中,摔倒似乎是一件极其常见且不起眼的小事,但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一次不起眼的摔倒可能是灾难的发生。
近年来,老年人跌倒死亡事件频频出现,跌倒究竟为什么会成为老年人的噩梦呢?

骨折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骨密度”一词,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度和硬度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骨骼中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的含量,单位通常是克/平方厘米(g/cm²)。
较高的骨密度意味着骨骼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因此更坚固;相反,骨密度较低则表明骨骼较为脆弱。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骨密度往往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一旦跌倒,极易出现骨折。
特别是髋关节骨折更被人们称之为“老年人的最后一场大病”,因为其不仅会导致长期卧床,还可能会引起肺炎、褥疮等并发症,加剧患者的病情,甚至有威胁生命安全。

脑损伤
临床中患者摔倒后可能会出现脑震荡、颅内出血、脑挫裂伤、颅内骨折等多种脑损伤情况。
就拿颅内出血来说,人在上了年纪后,血管内壁会变得越发脆弱,弹性自然也更低,跌倒时的外力撞击可能导致颅内血管破裂,引起颅内出血。
根据出血位置的不同,颅内出血可分为硬膜下血肿、硬膜外出血和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发生在硬膜下空间,硬膜外出血位于硬膜与颅骨之间,而脑内血肿则发生在脑实质内部。

这种出血可迅速增加颅内压,对大脑造成直接压迫,导致多种严重症状,这些出血类型均可导致意识障碍、瞳孔异常、肢体功能减弱或丧失,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颅内出血可能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以上二者是目前导致老年人跌倒后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当然,除了以上二者之外,跌倒时心脑血管事件突发、心理影响等都会给身体造成不小的打击。
老话说的好“疾病的预防重于一切”,可是,为了降低老年人跌倒情况的出现,我们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别急,听医生慢慢讲。

根据《柳叶刀》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近年来,70岁及以上老年人因跌倒导致的死亡人数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85岁及以上的高龄群体中,跌倒引发的死亡风险达到了惊人的高峰。如何有效预防跌倒,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预防跌倒措施1:警惕肌肉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机制变得不那么高效,导致肌肉蛋白质的合成速率下降。同时,由于肌肉细胞的自然老化和损伤,其分解速率却在增加。这种合成与分解之间的不平衡导致肌肉量逐渐减少,这一现象被称为肌肉萎缩。

这种力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身体在进行日常活动,如走路、站立和转身等动作时的支撑力减弱,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肌肉不仅是身体运动的动力源泉,更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
当肌肉减少时,身体的平衡能力受到削弱,使得老年人在面对突然的身体移动或外部干扰时,更难以保持稳定,容易出现失去平衡而跌倒的情况。因此,对于预防跌倒,保持适当的肌肉力量和质量至关重要,以确保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关键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么做呢?

饮食要均衡(全素饮食就不行,老年人也需要补充蛋白质,肌肉是需要蛋白质帮助组建的)、锻炼要规律(比如:俯卧撑等低阻训练,太极拳、单脚站立等平衡锻炼)、休息要安排(如果运动强度不合适,一定要适当休息,盲目锻炼只会增加我们受外伤的风险)......
预防跌倒措施:2:家庭环境
为了有效预防老人在家中摔倒,应定期进行细致的家庭环境安全检查。
尤其是在家里铺地毯的家庭,一定要重点关注地毯是否平整牢固,避免因地毯边缘翘起或松动而引发绊倒事故;电线也应整齐收纳,避免裸露或杂乱的电线成为绊脚石。
同时,浴室地面应保持干燥清洁,以防湿滑导致摔倒,必要时可铺设防滑垫。

此外,家具的摆放应稳固且合理,避免过高或不稳的物品,确保老人在行走时不会因接触或碰撞而失去平衡。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消除家中潜在的跌倒隐患,为老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预防跌倒措施3:使用辅助工具
为确保老人行动的安全性,安装扶手和抓杆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在楼梯区域,扶手应设置在易于抓握的位置,高度应适中,以适应不同身高的老人。楼梯踏板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以减少滑倒的风险。
而在浴室内,除了防滑垫外,安装扶手和抓杆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淋浴区和马桶区,它们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点,帮助老人在湿滑的环境中保持稳定。
老人在外出时候,也建议选择合适高度的拐杖或助行器,帮助身体支撑。

如果在进行了以上的预防工作后,仍不幸发生了老年人意外摔倒的事件,也不要过分惊慌,学会科学的他应对方法,可以最大化降低对老年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老年人摔倒了,怎么办?确保安全
在处理老年人跌倒事件时,确保现场安全是首要任务。迅速清除可能引起二次跌倒的任何障碍物,包括散落的物品、松动的地毯边角以及任何可能阻碍行走的家具。
此外,如非必要,不要轻易移动患者,如果环境不安全,不得不移动受伤的老人,务必采取谨慎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由至少两人协作进行,以确保移动过程平稳,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的额外伤害。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冷静并遵循正确的急救原则至关重要。

询问是否伴有不适
在确保现场安全后,立即询问摔倒的老人是否感到哪里疼痛或不适。
注意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因为他们可能会因为疼痛而难以直接表达。询问他们是否有头晕、恶心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内伤的迹象。
如果老人表示有严重的疼痛或出现其他症状,或者你观察到他们出现意识模糊、皮肤苍白或发紫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救助。
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的时候,尽量保持老人平静,并继续观察他们的状态变化。

紧急处理
若怀疑骨折,可迅速搜集硬纸板、杂志等物品,巧妙地制成简易夹板,小心翼翼地固定于受伤部位,既能限制不必要的移动,又能避免加重疼痛。
若老人出现呕吐、意识不清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我们应果断采取对应的急救措施。
处理呕吐时,需将患者头部侧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清理口腔异物时,则要轻柔细致地移除口腔内残留物,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一旦发现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检查其呼吸和脉搏状况,必要时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当然,如果平常有了解急救知识更好,如果没有了解,或者所知不多,不要盲目开展急救;听从急救人员的安排是更优选!
医生有话说老年人,身体机能都有所减退,如果跌倒真要谨慎对待,切勿轻视;骨折、脑损伤等多种严重后果都有出现的可能,所以我们平常一定要注意预防。
饮食均衡、锻炼规律、休息有度、环境安全等多种细节都是“有力保障”!
当然,医生再次提醒大家,一旦不慎摔倒,务必尽快就医,切勿因顾虑给家人带来麻烦、心疼花费或自信身体强健而犹豫不决。若延误治疗,小伤可能演变成大祸,那时悔之已晚。
文献来源:
[1] 《老年人谨防“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郑利梅;田有勇2022-12-20
[2] 《老人摔倒的紧急施救》,任万杰,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