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这天李老师住的小区突然来了一辆救护车,带走的不是别人,正是李老师。李老师晕倒在了自家厕所里,幸亏儿子发现的及时,送去了医院。
这位年近六旬的退休教师,他的人生轨迹早就因糖尿病的悄然降临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李老师一生热爱教育,桃李满天下,退休后本应享受含饴弄孙、悠闲自在的晚年生活。然而,几年前的一次体检,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这份宁静——他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起初,他并不以为意,觉得不过是血糖高点,少吃点甜食便是。但随着时间推移,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逐渐显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甚至偶尔出现的头晕目眩,让他不得不正视这个“甜蜜的杀手”。

在医生的建议下,李老师开始了严格的饮食管理和药物治疗。
每天定时定量地吃饭,远离了曾经钟爱的甜食和油腻食物,取而代之的是清淡的蔬菜、粗粮和少量的瘦肉。然而,就在李老师逐渐适应并掌控自己的病情时,一个错误的决定,差点将他推向了危险的边缘,再次被紧急送医,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老师在浏览网络时,偶然看到了一篇关于“禁食疗法”治疗糖尿病的文章。文章声称,通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禁食,可以重启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愈糖尿病的目的。这篇文章像是一束光,照进了李老师渴望彻底摆脱病魔的内心深处。
尽管心里也有疑虑,但面对长期以来的饮食限制和偶尔的病情反复,李老师最终决定试一试。他瞒着家人,悄悄开始了自己的“禁食计划”。起初,他只是减少了正餐的摄入量,但很快,这份“谨慎”就被对自由的渴望所取代,他开始了全面的禁食,只靠喝水和一些低糖的水果维持生命活动。

几天下来,李老师确实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体重迅速下降,精神也出奇地好,他以为这就是“禁食疗法”的神奇效果。然而,他忽略了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以及药物与饮食之间的微妙平衡。随着体内糖分的急剧减少,低血糖的阴影悄然而至。
李老师最终是因为低血糖而晕倒!李老师这种常年需要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骤然的减少饮食量,很容易出现低血糖,果不其然,李老师最终还是因为低血糖出现了晕倒的危害状况。
所幸就医及时,经过几个小时的紧急治疗,李老师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和家人都心有余悸。医生严肃地告诉李老师,糖尿病患者绝对不能盲目禁食,这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躺在病床上的李老师,望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心中五味杂陈。
他后悔自己的冲动和无知,更感激家人和医生的及时救助。但是,李老师还是有些疑惑,自己还没验证到少吃是否带来了长寿,先被疾病打倒了,那少吃,真的不行吗?
为何有人说,少吃能帮助延缓衰老呢?别急,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
临床研究显示——热量限制可延缓衰老关于科学的节食是否真的对健康有益,研究者们做过很多报道,其中最著名的是1989年-2009年20年期间,Colman和其研究团队关于76只恒河猴的观察实验性研究。

研究者们将把76只成年恒河猴分成“正常摄食”组和“限制30%热量”组,在同样的活动条件下,20年后的研究成果显示:热量限制组的恒河猴寿命显著高于未限制组的,其中还有1只甚至打破了恒河猴平均寿命,创世界纪录!且研究中发现,“未限制热量”组的恒河猴患心脑血管疾病等加速衰老的疾病比例要高于另一组。
虽然在与人类基因相似的恒河猴身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人类对于热量限制与延缓衰老之间关系的探索从未停止。
2022年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限制一部分参与者约14%的热量摄入、另一部分不做限制,通过两年的长期追踪,发现:热量限制组的参与者,衰老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型酸性蛋白( SPARC) 的表达显著减少。

半胱氨酸型酸性蛋白(SPARC)在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中多见,它参与疾病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而频繁的炎症发生会加速衰老的进程。
研究发现,通过限制热量可以降低细胞产生 SPARC 蛋白,从而减少炎症,改善新陈代谢,延长健康寿命。
总之,大家要知道的是:虽然对于限制热量与延长寿命之间的机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在继续,但限制热量可以改善健康、延长寿命这件事情已经被广泛认可,因为日常通过节制热量摄入,可以改善健康,但限制过程中要注意分寸,千万别“用力过猛”。
少吃的核心不是挨饿,是节制!首先,现在很流行的是通过断食来实现少吃,这一方法也应用于各动物研究中。
例如,小鼠实验中3h摄食,剩下21h完全断食,以此来实现两组对比。但这样类似的断食方法有时不完全适用于人体。

实验型小鼠不需要运动、上班,甚至思考这种脑力活动,现代社会节奏快而紧凑,从早7直到凌晨甚至都有人在一直工作,这样长期的身体、大脑的高速运转,如果突然一段时间什么都不摄入,不仅会使这段时间的身体无法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还会因为长期挨饿导致情绪低落,精神变差。
此外,像现在很流行的8+16小时轻断食的方式,8小时过于紧凑的饮食时间很容易引起短时间的暴饮暴食,对消化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更是极大的挑战。
其次,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热量的主要来源于肉食类,为了避免热量超标,直接选择全素食的饮食结构。

全素主义者无法从肉食中摄取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这样会使身体营养结构失衡,缺失营养元素就无法保证机体基本的功能运行,出现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紊乱,人体免疫力也会不同程度的下降。
那么到底怎样的方式才算科学少吃?
首先要明确少吃不等于挨饿,正常三餐,进食节制才是最好的方式。科学家们根据各类动物热量限制的研究发现,七分饱是目前适合人体,并能使我们寿命延长的一种健康方式。

吃的过饱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不饱又会营养不良;
而七分饱的状态,身体摄入的热量还属于低级,但我们的胃虽然感觉还能吃,但已经感觉要饱了,这样的状态也有利于胃肠消化食物。
当然,日常生活中除了通过每餐七分饱来限制热量,以下这3种饮食方式,也能帮助我们一定程度上实现少吃。
3种控制热量的正确方式,不挨饿也能养生1、细嚼慢咽
从开始吃饭算起,大脑饱腹神经接收到信号大约需要20min,部分人吃饭过快,可能完成整个吃饭的流程也用不了20min,这样肯定会摄取过量的食物,肥胖等问题也会更容易发生。

细嚼慢咽有效延长用餐时间,不断重复刺激饱腹神经,使大脑接收到吃饱的信号从而有效减少食欲,停止进食。此外,咀嚼肌在运动时能够刺激小脑、大脑皮质等,有利于提高脑细胞活力,起到预防大脑老化的作用。
2、先吃一些低热量、高纤维膳食的食物
进食时适当改变进食的顺序也可以减少饮食的热量摄入!
比如说:先吃一些蔬菜、清汤等高纤维,热量低、体积大的食物,这样会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饱腹感,从而有效降低热量的摄入。

另外,天然的食物相对于加工类食物热量也低,日常也可以多选一些粗粮、鲜肉、鲜鱼等来吃,通过清淡少油的烹饪方法,获得营养保存较为完整又低热量的美食。
3、坚持吃早餐
胃经过一晚上的休整和空腹,晨起时胃部会有所收缩,因而一天之内早餐往往是吃的最少的一顿,但可不能就这么忽略了早餐。

早餐吃得好能够提供一上午的能量供应,最少的摄入最大的支撑,性价比超高。而且早上吃得满足,也不导致中午因为过度饥饿而暴饮暴食,这样总能量的摄入也会下降。
医生有话说每天吃少一些,通过限制热量,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来看确实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大家一定要掌握好度!
1、确定自己适不适合少吃,就比如说和李老师一样的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热量限制之前,最好先和医生沟通,以防出现低血糖昏迷等严重后果,
2、确定少吃≠不吃!少吃可以,不吃是不行的!挨饿不是我们的标准,我们的标准应该是“节制”!在身体能接受的范围内,限制热量摄入。
当然,如何控制热量摄入也算是一个“技术活儿”!
早饭要吃、吃饭顺序要注意(先吃一些低热量、高纤维膳食的食物)、细嚼慢咽等等,别小看这些细节,都是帮助我们控制热量摄入的“好手”。
参考文献
[1]Seungjin R ,Sviatoslav S ,Eric R , et al.The matricellular protein SPARC induces inflammatory interferon-response in macrophages during aging.[J].Immunity,2022,55(9):1609-1626.e7.
[2]胡鑫,李优磊,高天雅,等.热量限制对衰老及老年相关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3,44(04):493-496.
[3]燕声.“管住嘴”可以延缓衰老[N].保健时报,2023-03-16(004).
[4]燕声.饭吃七分饱更长寿[N].保健时报,2023-04-2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