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指纹。这个与生俱来的身体特征,在很多文化里头都具有“预测命运”的作用。“一斗穷二斗富,九斗十斗享清福”,相信不少人小时候都听过这首童谣,似乎手指上的“斗”纹越多,人就越富有。然而,又有一句俗语称“十指无斗,一生富有”。
“斗”纹的数量和银行户头的数字是否存正比,这个问题真的无从考究。但一篇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上的文章却用科学实验证明,我们指纹图案和肢体发育关系极大。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基因数据,发现了许多控制指纹图案的新基因位点,这些基因与指头上的“斗”和“簸箕”形状有着密切关系。

指纹,即手指指头上的微微凸出的平行脊线图案。
那么,大家想过为啥手指指头要呈现这种表现呢?不能和其他皮肤一样光滑吗?其实,这种结构有助于增加手指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帮助抓握和感知物体表面。
并且,不仅实用!每个人的指纹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弓形纹、环形纹和螺旋纹。弓形纹指的是指纹的线条宛如山丘般向上拱起,又被称作“弧形纹”,是比较稀有(约只有2%-3%)的指纹。后两种指纹类型较为常见,在民间分别被叫作“斗”和“簸箕”。
“斗”一般指的是圆形物体,例如漏斗、烟斗。“斗”纹,也就是环形纹,指的就是指纹一圈包裹着一圈,形成类似于同心圆的形状,十分容易辨认。

被称为“簸箕”的螺旋纹形状最为复杂。
它有点类似于弧形纹,但它并非像弧形纹那样在正中央拱起,而是在某一侧斜斜向上隆起,并且线条会回到起始点,形状像马蹄。因此,在日本这种指纹形状也被为“蹄形纹”。
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
大概在胎儿发育第10周时,指尖开始发育,在4周后指纹基本成型。虽然出生后受环境的影响,指纹可能还会有略微的变化,但一般在青春期后指纹就会终生不变。
对于指纹的形成的机制,科学家们提出过好几个理论解释。虽然没有一个理论能完美地解答所有关于指纹形成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指纹的形成和基因脱离不了关系。

世上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但亲子或者同卵双胞胎之间指纹有很高的相似性。
一些研究也指出,指纹具有高度的遗传性,遗传度为0.3~0.8(遗传度范围0~1,0代表该形状完全与遗传无关,而1则表示完全由遗传导致)。在开头提到的研究里,研究团队通过对23000汉族人进行全基因扫描,就发现了18个与指纹类型相关的基因位点。
其中一个名为“EVI1”的基因引起了研究人员极大的兴趣。后续的动物实验证明了EVI1在指纹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有趣的事,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因更多是影响四肢塑造和手指形态,而并非直接影响指纹图案。
那么,这个结论能否扩展到不同的人群里呢?调控肢体发育的基因是否也会影响指纹形成?

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跨种族元分析。
在这个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与指纹相关的基因位点,共43个。这些基因也与四肢发育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指纹图案与手的比例存在一定的遗传相关性。
这些发现均表示,调控四肢发育基因在指纹图案形成中有着关键作用。尽管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验揭开这些基因对指纹表型的调控作用,但这项研究无疑让我们更接近“指纹之谜”的答案。
同时,这些科学研究也告诉我们,“斗”和“簸箕”不一定能决定人生,但却和健康密切相关。

既然指纹的形成受基因影响,那么指纹是不是也和一些基因相关的疾病有关呢?科学家们确实从中看出了一些端倪。早在1945年,著名的英国精神病学家、医学遗传学家Lionel Penrose开始将指纹纳入到他对唐氏综合征和其他先天性疾病的研究当中。
1976年Blanka Schaumann和Milton Alter发表了正式的皮纹学学术专著——《医学疾病中的皮纹学》,总结了在不同疾病条件下的指纹等皮纹的图案模式。在很多先天性疾病中,患者常常会呈现出异常的指纹。因此,指纹有时候在儿科中会用于辅助诊断先天性畸形。

克氏综合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正常男性除了Y染色体外,还有一条X染色体,但患有该疾病的男性却可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
不过该疾病通常不会影响智力发展,主要特征是不孕。虽然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男性女乳等发育异常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会很轻,所以有些患者根本不知道他们患有这个疾病。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患有该疾病的人群具有特殊的指纹。这在诊断中就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克氏综合征患者的拇指上的弓形纹增多,食指上的尺侧环形纹相比正常人更频繁,总的螺纹图案较少,环形和螺纹图案的脊数较低,指纹总脊数显著减少。

除了先天性疾病外,指纹似乎还与高血压这类大众认为是后天形成的疾病有关。在2015年一篇综述中,来自斯里兰卡和印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截至2014年12月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他们发现高血压患者指纹中螺纹图案的出现频率更高,并且平均脊数也比正常对照组更高。
在一年后,该研究团队采用相同的方法对指纹和肾脏疾病进行了分析,同样发现某些肾脏疾病会伴随出现特殊的指纹。例如,在肾母细胞瘤(又称“维尔姆斯瘤”)中,患者指头螺纹和平均总脊数较少。成人多囊肾病也有类似的特征。
然而,该研究团队也指出,目前关于指纹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
他们所能分析的样本量较少,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胎儿期发育形成的指纹就与成人高血压或肾脏疾病存在必然的联系。

在坊间流传的手相学中,除了看手指上的“斗”数外,还会看掌纹。
普通人都会有三条掌纹。一条紧贴着大拇指鱼际的斜线,被称为“生命线”。在此线上方有两条几乎平行的直线,一条夹于两线中间,从拇指端发出,向小拇指方向延伸,被称为“智慧线”,而位于最顶端的一条线被称为“感情线”,它的延伸方向和智慧线相反。
然而,有些人并没有感情线和生命线,仅有一条直线贯穿全掌,这就是民间常提到的“断掌”。由于猿猴也有这种掌纹,因此,在西方这种掌纹又被称为“猿猴纹”(simian crease)。

在健康人群中,这种掌纹是十分稀有的。全球仅约10%的人单掌会出现这种掌纹,双掌都有断掌的人更少,仅约5%。
因此,不同的文化中,这种掌纹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在西方一些手相文化中,断掌被认为是智慧线和情感线合二为一的结果,拥有这种掌纹的人意志力很强,能高度集中精神,将来能成大事。
相反,有些文化把这种掌纹和邪恶或者不祥联系在一起。我国也有类似的说法,像是“男儿断掌值千金,女儿断掌值一文”。
特别是断掌的女人,常常会被认为会克夫。对于该掌相,大家的说法都是褒贬不一。

虽然不清楚断掌意味着什么,但很多基因缺陷疾病似乎与这种特殊的掌纹存在一定的关系。
Reginald Down(第一个描述唐氏综合征的医生John Langdon Down的儿子)观察到唐氏综合征患者经常会有断掌这一特征。
日本学者盐野浩在1982年就发表了一篇文章就用数据进一步支持了专家们的猜想。
在这篇文章中,180名唐氏综合征患者(113男67女)的掌纹进行了统计分析。他们发现有高达53.6%的男性患者和56.7%女性患者有断掌的情况。
印度一家遗传诊所和三级医院进行的一项为期 7.5 年的临床研究也表明,唐氏综合征患者断掌发生率为33.2%。

尽管在临床上观察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至今科学家们还没有搞明白背后的原因。
除了唐氏综合征外,许多其他综合征与断掌也有这种特殊的关系。巴桑综合征是另外一种能观察到断掌频繁发生的基因性疾病。
巴桑综合征是染色体 4q22.3 中SMARCAD-1杂合突变的结果。目前的研究表明,SMARCAD-1 蛋白的皮肤异构体和掌纹等皮肤纹理模式关系极大。
因此很多科学家们认为,这个基因极有可能是断掌形成的原因。
然而,在其他频繁出现断掌的疾病中,该基因很多时候都是正常的,所有这个解释似乎也不太令人满意。

尽管指纹、掌纹等皮纹特征似乎和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但该学科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是存在争议。
目前,我们对于指纹形成的机制还是知之甚少。如果单纯通过指纹判断身体是否有问题,那和通过指纹看财运没太大区别。
真的想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与其看手指,看医生出具的体检单才更靠谱。
参考文献:
Li J, Glover JD, Zhang H, et al. Limb development genes underlie variation in human fingerprint patterns. Cell. 2022;185(1):95-112.e18.
Wijerathne BT, Meier RJ, Agampodi TC, Agampodi SB. Dermatoglyphics in hypertension: a review. J Physiol Anthropol. 2015 Aug 12;34(1):29.
Mouneshkumar CD, Anand S, Shilpa RH, Haidry N, Kulkarni P, Aastha, Gupta A. Dermatoglyphics and Cheiloscopy patterns in hypertensiv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21 Mar;10(3):1177-1182.
Abbasi S, Ayyoubzadeh SM. The role of hand fingerprints on predisposition of cancer development. Heliyon. 2023 Feb 26;9(3):e14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