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为何被视为是一个有效打破官僚主义壁垒的称呼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11-07 05:55:39

红军时期,无论职务高低,大家普遍以“同志”相互称呼,人与人之间显得都很亲切,没有隔阂和距离感,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没有官僚壁垒。

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同志”的称呼正在逐渐变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以职务为标准的称呼方式。

1954年9月,刘少奇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秘书长杨俊向他汇报工作时以“委员长”相称。刘少奇听了,非常生气,装作没听见,依旧低头看着文件。

于是,杨俊又小心翼翼地连续喊了两声“委员长”。

这时,向来温文儒雅的刘少奇再也忍不住了,一拍桌子,猛地站了起来,严肃地盯着杨俊,并当着所有工作人员的面,毫不留情地将杨俊给训斥了一顿:“杨俊同志,以后请称呼我‘少奇同志’!”

从此,无论是官员,还是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会称呼他一声“少奇同志。”

还有“小平同志”的称呼,应该也是这么来的。

▲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

1957年,周总理主持一次大会,他还未走进会堂,就听到参会人员正在以职务相互称呼,并且还有相互恭维、攀比之声。

当周总理走进会堂时,参会人员又都热烈地称呼他“周总理”。

看着眼前的场面,周总理不免眉头微微一皱,心中甚是不悦,于是他在会上非常严肃地问大家:“同志们,我们因志同道合参加了同一个革命队伍……从井冈山到延安,再到北京,我们一直都称呼对方什么?我们最亲切的称呼又是什么?”

会场一片安静,大家低着头,没有一个人说话。这时,周总理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大声道:“是‘同志’这个称呼,同志!”

听到这声“同志”,大家的思绪似乎一下回到了曾经的那个革命岁月,一个个神情肃穆地望向了周总理。

周总理接着又道:“所以,我非常不喜欢你们称呼我‘周总理’,以后你们可以称呼我周恩来同志,我也称呼你们为‘同志’,这样显得更加亲切,也感觉我们是在为理想奋斗,而不是变成一个新的官僚。”

▲周总理、朱老总

1959年8月3日,针对此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真、杨尚昆等领导,专门开会商议:全面取缔使用职务的称呼,无论官职大小,一律使用“同志”。

不过,也有几个人是例外。

一个是毛主席。因为从红军时期开始,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毛主席了,并且称呼习惯了。这个称呼,没有职务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敬仰敬畏之情。

一个是周总理。早在革命时期,在讨论以后成立人民政权的问题时,毛主席就曾说过:“恩来以后一定要参加的,职务一定是内阁总理。”

新中国成立后,也是毛主席亲自带头喊他周总理的。不过,毛主席的这声称呼,既是庆贺新中国的成立,也代表曾经诺言的实现。于是,大家都称呼他“周总理”了。

但是,自1957年周总理在大会上强调“同志”的称呼后,除毛主席、邓颖超、朱老总私下称呼他“恩来”以外,其他人都称他为“同志”。

▲刘少奇与时传祥

同时,也因他的威望和贡献,大家称呼他“周总理”,如同称呼毛主席一样,都是发自内心的敬仰之情,并非是敬重总理这个职务,而是敬重他这个人,是期盼他能一直担任下去,就如同古代百姓想留下那些清官而称他们为某某青天的心情一样。于是,“周总理”的称呼便成了他的专属称呼。

一个是朱老总。从1930年8月,朱德担任红一方面军最高指挥官开始,大家就开始称他为“朱老总”了。此后,他一直都是总司令级别的三军统帅,因此大家都由衷地、发自内心地、习惯性地称呼他“朱老总”,似乎不这样称呼,反而感觉不自在、别扭。

一个是彭老总(彭德怀)。应该也是习惯性的敬称,并不关职务尊贵之事。

同时,对于以上几人的称呼,陈毅也曾说过,几十年来形成的习惯,改也改不过来了,也没有必要改。但对其他人,必须一律互称同志,没有任何余地,更不得讨价还价。

▲变味的称呼

不得不说,在“同志”这个称呼非常普遍的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几乎很难看到高低贵贱的界线,尤其在婚配上,只有那个年代没有门当户对的概念,高官子女与普通百姓婚配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禁令我想起了刘少奇与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对话:“你掏大粪是为人民服务,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为人民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也可以说,那时社会几乎没有“低层”的概念,可如今有些人张口“低层”,闭口“低层”,人与人高低贵贱的界线也越法的明显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领导的称呼,几乎很难听到“同志”的声音,称呼领导职务已是普遍现象,取掉职务中的副字直接称呼正职更是普遍现象,甚至还有下属称呼自己的领导为“老板”、“老大”、“大哥”、“头儿”、“总管”等,这简直也太变味了。

曾经的“同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尊重与亲密无间的象征。如今它的渐行渐远,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风气与人际交往模式的微妙变迁。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