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中女生妈妈痛诉:女儿原本开朗优秀,却在结交“闺蜜”后性情大变——成绩暴跌、沉迷手机、撒谎顶撞,甚至怒吼“别管我!”
这不是个例!
多项研究显示: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行为和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年龄增长,父母对青少年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同伴的影响则逐渐增强,成为影响青少年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某些“朋友”表面亲密,实则如“伥鬼”般操控孩子情感、灌输负能量,甚至诱导恶习。而更可怕的是,许多家长对此毫无察觉,直到问题爆发才追悔莫及。
今天,我们深度剖析6种最危险的“伥鬼毒朋友”画像,助你为孩子筑起防护墙。
01
6种“伥鬼毒友”画像
你家孩子身边有吗?
1. 打击自信型
8岁男孩天天报了个轮滑班,一开始学习劲头十足,可不知从哪天开始,天天抗拒轮滑了。
妈妈多次询问后才得知,原来天天的好朋友(同小区),每次见天天轮滑都会各种讽刺:“你轮滑的样子真丑,像个大蝙蝠!” “你摔跤的样子像乌龟!”久而久之,天天就不愿意碰轮滑鞋了。
这类“伥鬼朋友”常常通过贬低能力(“你画得丑”“唱得难听”)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进而放弃努力。
2. 学霸伪装型
同事儿子初三,临近中考,为了最后冲刺,与班级里的一位学霸兄弟组队找了市里的名师补习。清明小长假,本来说好的一起补习,结果儿子睡懒觉不肯起,说是好朋友“请假”了,他也不去了。同事回头一打听:只有自己家的傻儿子“荒废”了清明三天的好时机,那个儿子口中的好兄弟,每天都“一对一”补习。
这类“伥鬼朋友”常常伪装懒惰(“我也没复习”“作业随便写”),诱导他人松懈,自己却暗中发力。他们就像“学习刺客”, 专挑单纯孩子下手。用“假摆烂”制造安全感,让孩子在松懈中沦为“陪跑”。
更可怕的是,孩子不仅成绩下滑,还会陷入自我怀疑:“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不如她?”
3. 挑拨离间型
初一男生小浩,被好朋友告知“李明骂你是书呆子,说你死读书!”小浩听了很生气,冲到教室找李明理论,一言不合,俩人动手干架,事情闹到了德育处。
老师调查后发现,李明根本没说过这话。最后小浩因打架被记过,而好朋友却装无辜:“我只是开个玩笑,谁知道你当真了。”小浩还发现,好朋友很快和李明成了哥们。小浩因朋友
这类“伥鬼朋友”是玩弄关系的好手,他们习惯散播谣言、激化矛盾,让孩子沦为“工具人”后被抛弃。
4. 享乐教唆型
小雨在最近一次测验考试中被老师发现作弊行为,她强辩又委屈:“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作弊,为什么只批评我一个?”
妈妈经过了解才发现,原来这个学期开始,小雨的新 “闺蜜”总怂恿她:“作业随便抄我的,老师发现不了!”闺蜜还传授小雨作弊妙招,于是一不小心被发现了。
这类伥鬼朋友就像“甜蜜毒药”,用捷径诱惑孩子放弃努力(“作业抄我的”“考试带手机”)。
短期看是成绩下滑,长期会让孩子养成投机取巧的恶习,甚至失去诚信底线——而人生关键时刻的一次作弊,可能毁掉整个未来!
5. 物质攀比型
有个家长反映:他家的孩子原来压根没有名牌概念,但最近却频频要求买名牌球鞋。父母没答应,孩子又缠着爷爷奶奶要。结果,奶奶花了大半个月退休工资给孩子买了名牌球鞋。
这件事让做父母的很恼火,了解后才发现,原来是孩子的好朋友总喜欢拿物质进行攀比,导致他家孩子也虚荣心作祟。
这类伥鬼朋友擅长用虚荣心绑架孩子,用物质攀比(“你的书包太土”“手机必须最新款”)制造自卑焦虑。
但攀比是“无底洞”——今天要名牌书包,明天就要万元球鞋。若家长一味妥协,孩子会养成“用物质换友情”的扭曲价值观;若强行拒绝,孩子可能走向欺骗、偷窃,甚至怨恨家庭。比买不起更可怕的,是孩子从此认定“贵=被爱”。
6. 情感勒索型
在班级中,往往有这样一类孩子成为小团体的领导,能够兴风作浪,煽动友谊危机。有个高一女孩曾在网上寻求帮助,因为拒绝帮闺蜜作弊,反遭造谣孤立,濒临抑郁。
这类“伥鬼朋友”拿友情做威胁,实施进行的是精神控制。被情感勒索的孩子,要么沦为“帮凶”,要么陷入长期精神折磨。
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会让孩子对人际关系产生终身阴影——宁可孤独,也不敢再相信任何人。
02
哪些孩子容易被“伥鬼毒友”盯上?
心理学研究指出:“伥鬼朋友”专挑情感缺失的孩子下手,根源往往在家庭:
情感盲区:父母忙于工作,孩子的心事无人倾听,一句“我懂你”就能让其沦陷。
价值错位:只关注成绩,忽视孩子其他优点,导致其轻易被他人的虚假认可俘获。
保护缺位:被欺负时得到“别惹事”的回应,迫使孩子向“毒朋友”寻求庇护。
12-18岁是孩子最需要认同的年纪,家庭给不了的,他们就会向外求,哪怕那是个火坑。
03
如何帮孩子远离“伥鬼毒友”陷阱?
强行拆散只会让孩子更叛逆!帮孩子远离“伥鬼朋友”,家长不妨试试以下三招。
第一步:重建亲子信任——让孩子敢说真话
黄金话术:→ 发现异常时:“妈妈感觉你最近不开心,愿意和我聊聊吗?”(切忌质问!)→ 孩子倾诉后:“谢谢你信任我,我们一起想办法。”(拥抱比说教更重要)
第二步:武装思维——教孩子识破PUA套路
反操控话术模板:→ 遇打击自信:“我喜欢轮滑,摔跤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遇挑拨离间:“我会自己判断TA是什么样的人。”→ 遇情感勒索:“真正的好朋友不会逼我做坏事。”
第三步:替代社交——用健康关系填补空白
鼓励孩子参加运动队、兴趣社团,结识正向同伴。
04
四、10条“伥鬼毒友”出现的危险信号!
(✅ 家长速查表)
1.突然厌恶原有爱好
2. 零花钱激增却说不清用途
3.替朋友撒谎打掩护
4. 常说“某某说你们不懂我”
5.成绩暴跌却无所谓
6. 删除聊天记录或拒带朋友回家
7.性格突变(易怒/沉默)
8. 痴迷名牌嫌弃家用物品
9.为朋友逃课、作弊
10. 提到某人就紧张
写在最后:
最好的保护是赋予孩子“识人慧眼”的能力。
告诉孩子:“真正的好朋友,不会让你偷偷流泪。”
强调底线:“让你变坏的人,再会说好话也是坏人。”
坚定承诺:“就算全世界否定你,爸妈永远是你的退路。”
没有孩子能活在真空,但我们可以教会TA——择善而交,是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课。
家有男娃,
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
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分享学习干货,一起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