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准格尔汗国的插曲
乾隆20年左右,和清朝对峙了百年的准格尔汗国陷入内乱。清廷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出兵。尽管中间准格尔数次降而复叛,但是乾隆解决西北的决心坚如磐石。最后乾隆24年准格尔旧土被清廷揽入怀中,乾隆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
但在平叛过程中,作为清廷忠实盟友的喀尔喀部却发动了一次叛变,这次叛乱被清廷很快平息。尽管这只是平准战争的一段插曲。但借助此次事件让乾隆极大的调整了边疆的宗教和治理方式。
最大的政策变动就是中央直接干预各地藏传佛教的灵童转世。
平叛的波澜在30年后,在清朝解决西藏政教问题时结出硕果。它的影响甚至泽被今日的我们。
乾隆19年时,争夺汗位失败的准格尔高层阿睦尔撒纳投降清朝,不但一五一十的说出了准格尔目前虚实,还像乾隆帝打包票做“带路党”,要迎“天兵”入准。面对满朝文武的反对。乾隆力排众议,出兵!
乾隆20年清军出兵,第一次入疆作战异常顺利,正月,清军兵分两路,北路从阿勒泰进军,南路从巴里坤进军。受到的抵抗非常微弱,清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推进到伊犁地区。准格尔大汗达瓦齐兵败被俘,仅仅4个月和清廷鏖战了3代人的准格尔汗国就完了。
收到捷报的乾隆帝欣喜万分,志得意满的举行了献俘仪式。在太庙昭告列祖列宗自己完成了不世之功。倒霉的末代大汗达瓦齐被人溜了一圈。不过最初对于准格尔,还是采用对待蒙古诸部的办法,乾隆并下令将准部分为4部,远没有它最后结局那般惨烈。清军也只在伊犁河巴里坤的路线上留了部分驻守官兵。
不过先前的带路党阿睦尔撒纳本意只是借刀杀人,自己想做准格尔大汗。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乾隆帝的忍耐力。清军主力刚撤军,阿睦尔撒纳反了。还鼓动其他准格尔部落攻击留守的清军。
喀尔喀蒙古居然反了
清军为了清剿阿睦尔撒纳的叛军,只能再次准备入疆。
清军第二次入疆,战斗过程依旧很顺利。因为准格尔内部不服阿睦尔撒纳的人太多,他压根整合不了整个汗国的力量,不久就跑到哈萨克汗国去了。就在此时因为皇帝一道诏书,北路的清军陷入了绝境。
乾隆21年,大意放走了阿睦尔撒纳的喀尔喀亲王额林沁多尔济被赐死。因为多尔济是黄金家族后裔,很多人认为他虽然有过也罪不至死。不少喀尔喀各部的贵族都向皇帝求情。
对乾隆来讲,没什么什么黄金家族的后裔不能处死的天条。对清朝来讲黄金家族的后裔又不是没揍过。100多年前漠南的察哈尔部大汗林丹汗就被一路打到青海。
乾隆不惯毛病,还是下令处死喀尔喀亲王。
这个倒霉被砍掉脑袋的黄金家族后裔到死估计也没想明白,他这一次大意放人能这么大程度的改变中国边疆的历史走向。
多尔济之死是个导火索,外蒙发生了一系列叛乱,带头的人叫青衮咱卜。
青衮咱卜是外蒙和托辉特部的首领,这是个一直有想法的人。早年就纵容下属,私自和准噶尔互市通商,被清廷革职削爵。后来因为战功,被恢复了爵位。在清军第一次进军准格尔汗国时,他和准格尔的带路党阿睦尔撒纳一路共事。同为蒙古贵族的身份,又想摆脱清廷控制让两人迅速走近。可能是这个时期结成了“革命友谊”。
后来阿睦尔撒纳叛变,清军再次入疆,青衮咱卜就一直消极怠工。乾隆看在眼里但不着急处理,毕竟首要任务是先把阿睦尔撒纳搞定。
万万没想到,因为处死多尔济。青衮咱卜居然直接反了,袭击库伦和乌里雅苏台等地的清军还撤走了沿路的驿站的蒙古士兵,这直接影响了北路清军的军需线路。因为驿站被撤销,半年时间内内地和新疆的联系断绝,清代史料中将这次事变称为“撤驿之变”。
当时乱成一锅粥,除了大量留守清军被杀,大量转运粮食的民夫也倒了霉。因为外蒙的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是中俄最大的毛皮和茶叶交易中心。大量在漠北做生意的汉人也被当做奸细杀了。
面对突发情况,乾隆让内蒙的三世章嘉活佛修书劝诫喀尔喀各部,同时对外蒙有重要政治影响力的哲布尊丹巴活佛做了大量工作。
此举稳住大量摇摆的部落,当时外蒙的哲布尊丹巴活佛就是被处死的多尔济的兄弟。在皇帝的巨大压力下他也没办法,只能去劝说各部首领要和中央站在一起。乾隆这一招算是杀人诛心了。
乾隆21年8月,召回了前方追击阿睦尔撒纳的清军。乾隆腾出手来准备收拾青衮咱卜了。9月蒙古亲王成衮扎布在乌里雅苏台集结3000精锐队伍,与达尔党阿所率清兵2500人、哈达哈所率清兵3000人会师。
不久就平息了叛乱,乱党首领青衮咱卜被抓到北京处以极刑。
边疆的最终解决方案
从乾隆20年开始的对准战争,历时近五年。中间经历了准格尔和外蒙诸部、南疆回部数次反叛。乾隆一此次展示宽容后被打脸终于暴怒。准格尔算是彻底完蛋了。由于降而复叛惹恼了皇帝,乾隆帝对兆惠下达了清除整个准格尔臣民肉身的终极指令。
对于这期间喀尔喀蒙古的叛乱,虽然起事非常匆忙和胡闹,但是短时间内居然能群体响应,造成了北路清军极大的伤亡,让平准战争往后推了1年时间。各蒙古王公和宗教领袖首鼠两端的态度也让中央极其恼火。
早期的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全部出自土谢图汗家族。乾隆其实不相信活佛转世之说。
“盖佛本无生,岂有转世”。
但鉴于施行已久的活佛转世制度在藏区和蒙古的影响力巨大。中央也一直默认这个制度。
“但使今无转世之呼图克图,则数万番僧无所皈依,不得不如此耳”。
在“撤驿之变”中,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流露出同情叛军的态度,让乾隆帝更是大为不满。外蒙活佛转世一直在土谢图汗家族内部循环给了这些大家族积累了大量的政治声望。这对中央控制边疆地区是非常不利。对准战事平息后,乾隆认真思考了蒙、藏等边疆地区军事、宗教手段,理清了边疆治理的顺序和方法。
不久乾隆下旨不准外蒙活佛在当地寻找转世灵童,改为在遥远的四川理塘寻转。
从此杜绝了土谢图汗家族对哲布尊丹巴活佛转世的垄断,并专门设置库伦办事大臣,由中央直属。外蒙从半个藩属臣子彻底变成了中央直辖的区域。
这次“撤驿之变”好比一次突发脓疮爆发,乾隆一次性的解决了新疆和外蒙的问题。
其他地区的“活佛管理”也要走上日程。
达赖与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宗教领袖。
章嘉呼图克图,清代掌管内蒙古地区格鲁派最大转世活佛。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简称为哲布尊丹巴,是外蒙古藏传佛教最大的活佛世系。
这些有“转世重生机制”的活佛都要管理起来。
转世灵童宗教异地投胎的尝试也是一次创举,30年后乾隆再次一锤定音,确定了西藏两大活佛转世的规则,就是著名的“金瓶掣签”制度。
1792年,中央政府规定此后达赖、班禅等大活佛转世灵童须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以金瓶掣签的方式认定。金瓶有两个,由乾隆皇帝亲自审定督造。一存北京雍和宫,用于认定蒙古地区大活佛转世灵童 ;一送西藏,用于认定西藏是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
中央还会下发正式的文书确认这一结果。清朝并没有直接取缔藏区的宗教,在广大蒙藏地区的人民心目中,历代清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自此用驻军、宗教等一揽子政策稳定边疆的架构搭起来了。
外蒙、内蒙、西藏4大活佛世系中央直接干预,相当于政教合一的体系中打入了一个中央直属的钉子。边疆各地虽然不像内地的省份,一级级的中高官员由中央任免。但是中央直接安排驻军和驻藏、驻蒙大臣。重要事项参与决策,平时也会参与边疆的救灾、民生物资调配等工作。边疆的本地贵族不再能一手遮天。
这次因为一件小事掀起的滔天巨浪,没有摧毁清朝在边疆的统治,还意外的带来了对于边疆宗教氛围浓重地区治理的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