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管宏业
围绕中国车市的竞争正变得愈发魔幻。年初伊始,由DeepSeek 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搅动的智驾平权、AI赋能,再一次拓展了“汽车”的边界。火花飞溅中,中国品牌想趁胜追击,跨国品牌要绝地反击,不出意外的话,2025年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
对于那些前瞻企业而言,早已意识到决战时刻。今年初,奥迪中国将2025年主题定为”全速交付”,这意味着:
蛰伏了三年的技术、产品、战略,即将水银泄出,饱和覆盖。而“交付之年”不仅意味着既有成果的集中落地,也是品牌转型的腾空一跃。

▲奥迪中国总裁 罗英瀚博士
所有翘首以盼的眼神里,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博士是最为期待的那一个。他告诉人汽传媒:过去一年,奥迪经历了转型,为未来两年发起品牌史上最大规模产品布局打下了基础。
“2025年,我们已准备就绪,即将开启新征程,进入全速交付的一年!“
全速交付,底气十足
11个月前,罗英瀚接任奥迪中国总裁,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一面是,2024年,奥迪蝉联国产燃油豪华车销量冠军的捷报;另一面是,奥迪在华电动车销量年销不足10万辆的预警。联系到中国年销售新能源车已逼近1300万辆,罗英瀚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毋庸置疑,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汽车市场至关重要,这里经历了快速迭代与发展。随着新品牌不断涌入赛道,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为每一个传统燃油车制造企业的新能源转型道路提出了考验。“

去年4月到任,罗英瀚就一头扎进了正在举行的北京车展。他看到了此前未曾接触的品牌,叹为观止中国车市日新月异。即使平日里,每隔几天他都能看到从未见过的全新车型穿梭在北京,这些都让他印象深刻。
很显然,如大众汽车集团全球董事会主席奥博穆所说,面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速度、速度、速度。
“而一旦我们加速,就会是全面提速”,罗英瀚说到。
2024年,大众集团将中国主题定义为“转型“;2025年,主题词变成了”交付“,一词之差,透露出截然不同的姿态:从战略防守,转向战略出击。
对奥迪而言,过去几年里,在组织架构、技术研发、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所做的大量转型,以及加速自身电动化、智能化步伐的努力,由今年开始,将进入把这些努力转为实际产品和市场表现的战略机遇。

横跨纯电动车和燃油车两大领域;涵盖PPC豪华燃油车平台产品:全新A5L、A5L Sportback;PPE纯电动平台产品:全新A6L e-tron,Q6L e-tron、Q6L e-tron;以及智能数字平台产品:AUDI E concept。以油电共进为基准,以三驾马车为牵引,这一史无前例的产品攻势,既是奥迪转型成果的呈现,更是罗英瀚“全速交付“的底气。
“相因相生”,中国逻辑
北京东三环,霄云路33号院一层展厅,两台迥异的新车吸引了不同的目光:一位西装革履的绅士,对全新A5L Sedan飘逸的轿跑造型赞不绝口;另一边,穿着始祖鸟的90后年轻人,对展厅另一端AUDI E concept充满未来科技感的的OLED尾灯颇感兴趣。
四环奥迪与字母奥迪,同源不同属,这种差异感,正是罗英瀚所追求:左手满足油车拥趸,右手争夺智电新贵。
“基于对行业趋势的研判,我们决定在中国市场做出全新尝试。做出这个决定(打造AUDI),在当时确实需要勇气和战略定力,但我们相信此举能够满足中国汽车市场新一代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消费者也是中国“新势力”品牌的主要消费者。“罗英瀚说到。

某种程度上,中国豪华车市场正在分裂为两个平行宇宙,传统精英追求移动的豪华会所,新贵们热衷的却是轮上的科技终端。对于115年的奥迪品牌而言,它需要证明的不止是老钱范儿的豪华,还要成为年轻人炫酷的典范。
数据佐证了这种分化:2024年,中国豪华燃油车市场份额仍占62%,但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已从2019年的17%跌至9%。奥迪的解法是“双品牌攻守局”——四环标稳中求进,字母标争夺增量。
用不同品牌对应不同用户,向来是大众集团擅长,旗下宾利、保时捷、奥迪,各有各的地盘,但在一个品牌范畴再切割,全世界都是第一次。有人担心会稀释百年积淀,但奥迪中国销售及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曾慧芳女士打消了这种顾虑。

▲奥迪中国销售及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 曾慧芳
“从视觉或是直观层面,你便能感受到四环品牌和字母品牌所传递出来的不同品牌主张。在具体诠释方式上各有千秋,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两个品牌共同承袭了奥迪‘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核心理念。“
曾慧芳强调,四环也好字母也好,不同Logo下的底层逻辑,都是奥迪一贯坚持的豪华与进取,这也是在过去一百多年品牌长河中持续成功的关键。
那么,四环品牌和字母品牌如何定位?如何从设计语言上构建两个不同品类?奥迪已想的清晰。
在用户定位上,四环品牌主要针对精益求精、成熟自信和注重自我激励的人群,这一客户群体的收入水平普遍更高,在工作、生活方式以及家庭层面都更为成熟;新品牌AUDI所面向的受众群体更加前瞻新锐,彰显本真个性。他们对于通过座驾显示个人和社会地位并不在意,他们更在意的先进科技。

在品牌属性上,四环品牌尤为看重三大特征,优雅柔和的气质、卓然的品味和出众的性能;而新品牌AUDI,更聚焦于果敢自信、前瞻新锐以及彰显本色。
在设计区隔上,奥迪中国设计中心总监欧德玟阐释道:“我们保留了quattro基因、轻量化技术等核心DNA,但通过参数化格栅、可交互灯光系统等创新,让AUDI车型在100米外就能被识别。”这种“基因不变,表达常新”的策略,既避免了新势力的同质化陷阱,又打破了传统豪华的刻板印象。

打造AUDI,奥迪又再一次“第一个吃螃蟹“,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确实存在不确定性,但对于广袤的中国市场来说,不按常理出牌或许就是正确出牌。毕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笔者看来,四环奥迪与字母奥迪,可以看作“Global+Local”的深度共生,更是时代变革下的“相因相生“。
所谓“相因相生“,即是互相承袭,互相促进。明代文人谢榛《四溟诗话》所述:夫因朴生文,因拙生巧,相因相生。两个品牌有能力通过互动实现转化与提升。这实际上与道家“阴阳相生”、儒家“和而不同”辩证思维一脉相承。
百年品牌,历久弥新
在经历相当的阵痛与转型博弈后,跨国汽车品牌正逐渐觉醒过来,一个深刻领悟是,有必要从“试探性转型”转向“全面本土化”的战略重构。
罗英瀚对此深信不疑,去年他就提出,除了“速度”之外还必须“聚焦“,聚焦中国、聚焦产品、聚焦品牌。“中国发展之快,市场变化之多,只有保持聚焦,才能在正确的时间节点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三个聚焦“,实际上正抓住了跨国汽车品牌的痛点。过去三五年里,中国车市变革山呼海啸,三天两头变换大王旗。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市场,唯有以变应变、以快制快。

中国汽车市场的进化速度,远超任何国际车企预期。当新势力以“用户思维”颠覆传统造车逻辑,当本土品牌凭借供应链效率改写竞争规则,百年奥迪在坚持品牌定力中、在拓展技术张力和本地化协作中,实施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略重构。
历史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37年前,先驱者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打开了一个大市场;2025年,奥迪义无反顾,再次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