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节档电影,笑中带泪还是哭笑不得?

出色的力量 2024-02-11 10:07:36
作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档期,春节看电影,这件事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的范畴,成为近十年来的一种流行新风尚。对创作者和影视公司来说,这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在充满不确定的时期里,好歹“春节期间观众会去看电影”这件事是确定的,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将观众吸引来观看自己的影片?

内卷无法避免。2024 年的春节档竞争激烈,同类型扎堆,几乎每部影片都有着大卖的潜质——

《热辣滚烫》是贾玲执导的第二部影片;韩寒执导的《飞驰人生 2》有望复刻前一部的成绩;张艺谋带着《第二十条》第三次征战春节档;宁浩与刘德华用《红毯先生》辛辣地讽刺了娱乐圈明星的种种乱象;韩延再次用《我们一起摇太阳》探讨生老病死的永恒话题。

至于《熊出没·逆转时空》,或将成为儿童观影的唯一选择,毕竟匆匆定档的另两部动画《八戒之天蓬下界》和《黄貔:天降财神猫》并没有引发什么舆论水花。

2024 年春节档的影片成色究竟如何还留有悬念,在 2 月 10 日大年初一之前,我们尝试着提出五个问题,探究一下迷雾背后的可能。

从没有哪一届春节档喜剧片如此扎堆。8 部正式定档大年初一的影片中,几乎全部都标有“喜剧”类型。当大家全是喜剧,那喜剧在春节档原本的优势也就等于没有。大家的竞争,又回到了如何戳中观众情绪这个关键。

观众确实需要喜剧,忙忙碌碌一整年,好不容易在春节全家走进影院寻求放松,喜剧总比苦大仇深、严肃说教更好。但喜剧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观众早就不能接受低俗烂梗、段子堆砌而来的喜剧。从人物出发,让观众合理自然地笑出来,再带给观众巨大的情感波动,才是当下喜剧想要获得及格分的基础。

那如何打动更多的观众呢?

其实从《你好,李焕英》开始,有一类喜剧片的市场表现就开始变得成熟有效,那就是“笑中带泪”。仔细观察会发现,似乎这几部春节档的喜剧片,很大程度上都有着“笑中带泪”的潜力。

在这件事上,贾玲当然做到了炉火纯青。与《你好,李焕英》的故事中带有自己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是,《热辣滚烫》翻拍自安藤樱主演的日本电影《百元之恋》,这部 2014 年的日本影片当初在上映后收获了不少观众的眼泪。原片有了热血励志又令人泪目的情感基础,将整体“丧”的氛围感改成喜感,那还不是贾玲及背后耕耘多年喜剧的团队的强项?

唯一需要注意的,或许就是这口“励志鸡汤”,他们会不会根据国内下沉市场观众的喜好给强行“灌下去”?退一万步,哪怕非“灌”不可,如何让绝大多数观众喝得舒服、自然,也非常考验编剧和导演的创作能力。笑中带泪没问题,但至少不能让这个眼泪掉得太廉价,对吧?

到了韩寒这里,《飞驰人生》结尾,当沈腾饰演的张弛冲出巴音布鲁克赛道时,不少观众感动流泪。这个开放式结局,让他在《飞驰人生 2》的回归成为可能,但续集本身,也消解掉许多第一部带来的感动。

作为成功影片的续作,再加上“含腾量”爆表,《飞驰人生 2》似乎是 2024 春节档里最“稳”的一部。这种“稳”也体现在一切都在想象范围内,韩寒的搞笑风格,可以想象;Loser 逆袭、完成梦想的故事,也能想象;最后的悬念,可能就在于如何用鸡汤催人泪下,在热血和感动中完成高潮。当一切都在观众的想象范围之内,市场表现的空间自然也相对可以想象。

在《满江红》之前,没人能想到张艺谋导演可以拍喜剧,还能获得这么多观众的喜爱,毕竟对他自己来说,喜剧本身都是一种冒险。《满江红》的成功,让《第二十条》似乎有了更多底气,这部从小人物视角讲述围绕在基层公务员周围的家长里短的电影,大概率会在搞笑里融入温情,最后再来个阖家团圆的结局。起码在上映之前,种种预告都传递出这样的预期给到观众。这依然是一部“笑中带泪”。

至于在主旋律人物的构建中,《第二十条》能做到多少喜剧效果,或许还得打上一个问号。毕竟该片唯一的编剧并非此前与张艺谋合作三部影片的陈宇,而是首次与张艺谋合作的李萌。文本层面完成度如何,或许是这部影片口碑如何的最大悬念。

相比这些典型喜剧,宁浩的《红毯先生》采取的则是完完全全的荒诞讽刺。刘德华饰演的大明星,将会在期盼获奖的道路上,遭遇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人和事。或许对影视从业者来说,看到这些“内部梗”,“笑中带泪”的感受会更加强烈,正如《年会不能停!》对大厂员工的精准打击一样。

虽然《我们一起摇太阳》并没有在类型上特意标注喜剧,但预告中已经有不少笑点,主演彭昱畅和李庚希在片中的也号称自己是“没头脑与不高兴”——典型的喜剧组合。再结合绝症病痛,用搞笑来消解沉重的情绪,当然也是一部“笑中带泪”。

并不想批评好的喜剧就要“笑中带泪”这股潮流,毕竟相比其他商业片来说,喜剧是离观众的生活更近更“接地气”的类型。从《人再囧途之泰囧》创造票房纪录开始,“喜剧”便成为与“爱情”并驾齐驱的两大“以小博大”的类型。当许多类型创作者还在想方设法用艺术的呈现引领观众的审美时,喜剧早已全面拥抱观众,在观众的反馈下不断迭代、升级、改造自我。

“笑中带泪”的核心,是用最通俗的方式,满足观众最大的情绪价值,留下深刻的情感波动。从技法上来说,这一类型已经相当成熟,难以看到颠覆性的突破。

当这些影片希望获得更高票房收益,自然就会选择拥抱更大范围的观众群体,所以并不能也没必要在艺术层面对这些影片进行更多苛责,通俗与庸俗原本也只有一线之隔。票房成功,是这些喜剧片在春节档的唯一任务;“笑中带泪”,是过去几年主流观众的集体选择。

相比原创电影,已有成功故事的改编与翻拍片总会伴随着更大的争议。

比如翻拍自《百元之恋》的《热辣滚烫》,还未上映,该片在豆瓣电影的词条上就已经有非常多的影迷质疑、反对。可以想象,对日本电影爱好者来说,当这样一个故事被改编成贾玲所擅长的喜剧风格,其气质、调性都会有着天差地别的改变。

《百元之恋》整体氛围相当暗淡,如同女主角一子一事无成的人生那样,也正是因此,她在拳击中绽放的微光也显得格外耀眼夺目,而她在比赛里拼尽全力后依旧失败的结局,配合片尾曲,更是令无数被生活一次次击败的普通人潸然泪下。对《热辣滚烫》来说,绝不是像其他外国翻拍片一样,做好本土“汉化”工作就基本达成了 90%。最大的困难,正是在于如何将这样一部讲述普通人回击生活而不得的悲剧内核,妥善地放置于喜剧的壳中,而不引起任何不适。

上图:《百元之恋》

下图:《热辣滚烫》

从“讨好”国内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说,可以相信贾玲及其团队的功力当属优秀,再加上这些主演们本就良好的观众缘,将原片内核拆解之后,用国内常见的喜剧叙事进行包装,最后带来一部热热闹闹的及格线上的作品并不困难。真正好奇的是,我们能否在片中看到真正属于独立女性的成长力量?影片能否展示出一些当代问题的共性并引发女性观众的认可与思考?在晚于原片十年之后的新作,能否在女性议题的表达上萌生出更新的符合当下时代的主题?

春节档也有一部影片来自真实故事改编,正是《我们一起摇太阳》。这部电影改编自新闻报道《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动情的永恒约定》,讲述一名尿毒症病人与一名白血病病人之间立下的关于“生命”的约定。

全球有非常多优秀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在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中也是常客。而最近几年,华语电影中也有不少真实故事改编作品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比如前不久上映的《三大队》票房已达6.8亿。

如何将真实事件改编成符合观众预期的戏剧逻辑,是真实故事改编的最大难点。生活不需要逻辑,但是戏剧需要,对编剧来说,一部分要补足人物变化的前因后果,另一部分可能还要增添、整合一些戏剧化桥段令其更加精彩。越是大家熟悉的故事,越难让观众普遍满意,比如《我本是高山》。对韩延导演来说,无需质疑其改编能力和“催泪”能力,通过《我爱你!》《送你一朵小红花》和《滚蛋吧!肿瘤君》等一系列影片,观众见证了他对绝症病人的塑造,也可以期待他对生命这个话题的讨论尺度。

左右滑动:《我爱你!》《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肿瘤君》

不过在春节档这样的全民性档期来说,改编翻拍所带来的争议,本身并不会对观众的观影决策带来特别大的影响。2021 年春节档共卖出 1.6 亿张票,很少有内地未上映的外国电影或小人物的新闻报道,能影响动辄上亿体量的观众。原创与改编,在春节档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

如果从行业的角度来说,2024 年春节档最大的遗憾,无疑是“工业大片”的缺席。

电影是艺术创作,但同时也是应该可以走上工业化生产的文化类商品。从十年前开始,中国电影就在持续进行着“电影工业化”的产能升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最近十多年里,越来越多的国产视效大片出炉,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春节档与观众见面的《流浪地球》系列,以及《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捉妖记 2》《西游伏妖篇》《美人鱼》等等。

左右滑动:2019 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2023 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 2》

市场角度来说,高成本的大片并不一定能带来高收益,但有较大可能推动国内电影行业在道具、实体特效、CG 视效等领域前进一步。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也有利于国内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

可惜的是,由于最近几年电影票房愈发集中在各大档期中,工业大片的“容身之处”也愈发有限。发展至今,或许只有春节档和暑期档这两个全年最大的档期,得到的票房有机会覆盖大片的制作成本。

曾网传可能定档春节的视效大片《749 局》并未现身,2024 年春节档的 8 部影片中,5 部实拍影片均不是采用大范围视效制作的重工业大片,三部动画的制作也只是中规中矩,并不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深海》这样在制作上具有开创性的作品。

春节档之后,华语工业大片下一次跟观众见面的机会,或许只能等待半年后的暑期档。

为什么全年最大的档期居然会没有“特效大片”?一方面当然是电影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太多《阿修罗》《图兰朵:魔咒缘起》这样打着大片的旗号将观众“骗”进影院的电影出现,这些影片甚至一度影响了重工业佳作《封神第一部》的票房成绩。另一方面,也是当下观众对故事剧情、人物情感的需求,已经大于在视觉上“见识奇观”的需求,制作惊艳的视效可能还不如多打磨半年剧本来得更有价值。

更加现实的一个情况是,哪怕《封神第一部》是一部在视效、人物、故事上都做得足够好的商业大片,在暑期档的票房也远低于《孤注一掷》和《消失的她》。

2024 年春节档“工业大片”的缺席,是否将会代表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还有待观察。

可以肯定,对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欣赏水准的影迷来说,春节档汇聚的这些商业大片——为普通观众打造的狂欢——反倒不会产生什么吸引力。看看《你好,李焕英》《满江红》《唐人街探案 3》等历年春节档获得几十亿票房的影片,在豆瓣电影上,也不过只获得了 5 到 7 分左右的评分。

或许这种状况,在 2024 年并不会有明显好转。贾玲执导的上一部《你好,李焕英》,有许多人甚至感叹“这根本不算电影”;张艺谋去年执导的《满江红》,从女性角色塑造到全军复诵桥段都颇受争议;韩寒执导的上一部《四海》交出 5.3 分 5.4 亿票房的糟糕成绩。对这几位导演来说,今年能打一个口碑翻身仗还是先保了票房再说,可能各自心中都有答案。

或许从影迷的角度,宁浩的《红毯先生》反倒是春节档的唯一选择——在 2023 年多伦多电影节和平遥电影节亮相,就说明了该片绝非是走商业类型片的简单路子。

《红毯先生》剧照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简单来说,《红毯先生》保持了宁浩的辛辣讽刺,只是这次将矛头指向了娱乐圈本身。他在接受“第一导演”采访时曾明确表示,片中的事儿都是假的,但片中人物的情绪全都是真的。宁浩也毫不掩饰片中刘德华饰演的主角刘伟驰的由来,他就是将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糅合成的一个“明星集群”。

强烈的作者表达,让《红毯先生》绝不是表面上的“堆砌娱乐圈梗”的作品,虽然片中确实对现实进行了解构与致敬。在缺乏思考的时代进行思考,在人人都能拍摄影像的时候探讨如何拍电影,在大家“跑马圈地”追求票房的时候缩回到作品本身,宁浩大胆地为春节档注入了一股“清流”。

每年春节档到来之前,总会有今年会是“最强春节档”的说法出现。美好的愿望固然重要,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春节档不仅自身有着类型单一、过于扎堆、噱头大于内容等问题,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观众是否在春节购票观影产生影响。暂且不论经济形势如何,优质的电视剧、有趣的短剧都将带来最直接的竞争——别忘了 2023 年的《狂飙》和《三体》——它们都有着跟春节档电影抢夺观众注意力的能力。

春节档的票房数字可以用来提振信心,但一年当中并非只有春节档这一个时期电影市场繁荣才对。或许春节档影片的更大价值,是在于抓住观众“一年进一次影院”的机会,用真正好的作品,让观众切身感受到电影的魅力,每年一次的观影习惯变成两次、三次,让大家在春节之外的时间也能提起走进影院的兴趣,打消“又被国产片骗进电影院了”的念头。

0 阅读:0

出色的力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