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是个传奇人物,出生于绍兴,生于康熙中期,家里贫穷,对于穷人来说,或许考取功名是唯一可用道路。这人自小读书非常用功,远近闻名,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多次参加应试,每次都名落孙山,科举无疑是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可是,多次参考不举的他之后放弃,转而充当幕僚。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是仅次于考取功名的一个路径,毕竟这也算是官场上混的,而且官员对他们十分尊重依赖,名义上他们是平等的,雍正即位之后,人过而立之年,腿有残疾,不方便劳作,确认中榜无望之后,邬思道选择进入幕府。
起先在一些小官的幕府工作的邬思道很快积累不错的名声,进入幕府的官员职位越来越高,最后当时寓居河南的邬思道被巡抚田文镜看中,招入幕府,田文镜慕名把他请入幕府,盛名之下,果然与众不同,一开始小试牛刀,经手几个案子,上报刑部顺利通过,不象以往屡遭批驳。
邬思道办事老练,处理问题得心应手,此后替田文镜处理不少棘手问题,逐渐赢得田文镜的依赖。这时候的田文镜,已经是雍正的宠臣,皇帝对他信任有加。
可是,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已经作为地方大员的他还是谨小细微,生怕做错了事情,毕竟,当时雍正以严苛著称,治理官吏从不看情面,只有不停的替雍正解决麻烦才能保持皇帝对他的信任,即使田文镜非常得宠,依然天天发愁。
这事被邬思道知道,很快想出一个主意,他早已知道田文镜为啥发愁,厉害的是他知道如何解决田文镜的烦心事,他明白,田文镜的烦心事就是雍正,替皇帝办事,每天要如履薄冰,这初级就像寄人篱下,作为幕僚的他。
他也一样要不停地为雇自己的官员解决麻烦,而且要揣摩上意,该出手的地方决不退缩,不该染指的地方看也不能看一眼。自己和田文镜的关系,一如田文镜和皇帝的关系,相比,后者更加凶险。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肯定比一个巡抚厉害。
平时没有少揣摩雇主心思的他,自然没少思考雍正当时想干啥,揣摩心思是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触了逆鳞,惹来杀身之祸是很常见的,成竹在胸的他对田文镜说:“君愿为吐气督抚,抑或庸碌督抚。”
这世界没人愿意做平凡人,扬眉吐气自然是唯一选择,田文镜答,当然想做吐气督抚了。邬先生就说,“既然你想做吐气督抚,就得听任我替你办一件事,此事你却不可过问。”
田文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将信将疑的问究竟要干啥,邬思道就说:“我替你准备了一篇给皇帝的奏章,把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业便可成。但是,奏章内容你现在一字也不能看,不然办不成。”
田文镜早就见识了邬思道的能力,知道他有胆有谋,还是怀着一堆疑问答应了。奏折到了雍正手中,看了之后欢喜过望,原来这篇奏章的内容是弹劾隆科多的,隆科多当时官居大学士,在雍正即位时候出了大力,一开始雍正对他感恩戴德,隆科多倚拥戴之功,早就恃宠而骄,得意忘形,根本没发觉皇帝已经对他非常厌恶。
但是,拥立的功劳就在眼前,一时半会无从下手,满朝文武也因为隆科多和雍正的关系,无人敢揭发。邬思道摸透了雍正的心理,所以瞒天过海的以田文镜的名义上了弹劾的奏折,。雍正看了奏折,正求之不得,立即将奏折发交六部核议,办了他的罪。
从此,雍正对田文镜宠遇日隆,而邬先生也声名远播了。后来雍正也知道邬思道这个人,甚至在给田文镜的回批中问:“朕安好,邬先生安否?”此后,邬思道大名传播天下,作为绍兴人的他,也在绍兴出圈,被绍兴师爷奉为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