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关于小岗村的评论区,总会有些人质疑学小岗村,学什么?
咱先不说学什么?
问题是不管是官方媒体还是个人,有多少关于学习小岗村信息!
小岗村作为包产到户的典型,其实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农村干部和农民都知道,小岗村没有什么特别的,他只是十几家农民为了吃饱饭,不得已做出的铤而走险的行为,小岗村包产到户不是最早的,也不是什么独创、发明。
如果不是近些年来,一些人借小岗村的现状,质疑国家的包产到户的政策,我想没有多少人关心小岗村。
小岗村开始就不是经济发展的典型,人们也不会有这种想法。
因为包产到户最根本的改变不是分地,而是解散了人民公社,解除了农民的紧箍咒,从此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自身的优势自主发展了。
小岗村和其他村比有优势吗?
这就类似于革命老区,谁会把革命老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典型,谁也不会要求革命老区做经济发展的典型。
一些人诟病小岗村,无非是国家扶持资金如何如何!
财政厅挂职书记沈浩想改变小岗村落后的面貌,结果小岗村民私心重思想僵化等等不配合,被小岗村累死、气死等等。
但上网查查资料就知道,当地政府加大对小岗村扶持力度是2009年沈浩去世以后。
以前是什么情况,小岗村包产到户时只是一个二十户人家,115口人的自然村,只是下岗大队的一个生产队,根本没有自主权。
1993年小岗村才成为一个行政村,成立“小岗村农业实业总公司”,严宏昌任法人代表、总经理,相继引进了不少项目,办面粉厂、铜线厂、食用油厂等等,但小溪河镇很快强行收走了管理权,“镇上都没有工业,你村里办什么厂啊?”
从此小岗村再也没有搞过企业!(因为政府不支持村里办企业)
之后,凤阳县还曾以小岗村的名义向国家申请建立了一个工业园,但工业园根本不在小岗村。
据严俊昌回忆,有一年,日本还赞助了小岗1000万日元(约人民币70万)养鸭子。后来县政府拿钱盖了一栋房子,钱根本就没有用来养鸭子。
1993年严俊昌退休后,小岗村的书记一直是由省里派下来的。
1997年,安徽省规划院为小岗村做了第一张规划图纸。省市县总投资200万元将小岗村到梨园乡段砂石路改造成柏油马路,江苏长江村帮助小岗建设了从村头到村尾的800米“友谊路”。
为什么在大包干近二十年后,才有这种投资?
因为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要来小岗村“看看”,我疑惑:如果不是领导人看看,会为小岗村做这些吗
2004年沈浩到挂职了,据说沈浩的日记里对小岗村的落后感到惊讶!
说明什么?说明从1997年以后,当地政府对小岗村的发展并没有做什么!
这里面肯定也包含着沈浩的疑惑!
当地的政府怎么没能把小岗村发展起来。
沈浩为做的主要成绩也是改变了基础设施,为村里修了路改变了住房条件,盖了办公楼和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做这些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挂职的第一书记都要为做一些事,干出一些“成绩”,我们县有一个村,也来过一位山东省财政厅的挂职第一书记,给村里硬化路面,盖了办公楼,还给村里办起来香油厂、挂面厂,财政厅的挂职书记都有争取资金的有利条件。
沈浩也曾为发展小岗村做了很多的努力,也曾带领小岗村的干部党员到南街村、大寨等地参观学习,也曾招商引资搞了一些项目,都都不怎么成功,很多人从沈浩的日记里看到小岗村村民对沈浩的不配合,但结合以前小岗村发展村经济经历,才会明白,小岗村村民担心的是占了村里的地,搞起来的并不属小岗村,沈浩为村里盖的大包干纪念馆,就归了县旅游局。
沈浩曾说过在小岗村的发展上,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有余而力不足”典型例子是,沈浩一直希望严宏昌在北京办企业的大儿子严余山回到小岗,发展小岗的本土企业,他向严承诺,将提供一块15亩的土地。但几经周折,地始终没能拿下来。严余山寄居在空房子里的临时生产车间最终给了消防队,锁也一度被人撬开。对于这起破不了的失窃案件,沈浩只能赔笑脸。
沈浩去世前的不久,县里想征用小岗村4300亩地。
因为这4300亩地,十天以来,他和县领导闹的很僵。
11月4日中午,沈浩带了一瓶15年的茅台酒找村民崔志林。。
崔志林以为沈浩是来找他游说村民签字的。但沈浩说,县里这样搞土地,农民以后吃啥?集体经济搞空了,村里又得不到钱。
沈浩又说,你们要想办法抵抗和阻挡,能不能组织人出来反对?
被抓过一次的崔志林说,不敢。
这说明什么?
就是因为他的发展规划和当地政府的矛盾,作为第一书记,肯定是想把小岗村尽快的发展起来,但当地政府不是仅局限小岗村。
小岗村出名后,当地各级政府其实都在利用小岗村这个牌子,凤阳县就提出打好小岗村这张牌的口号。
所以小岗村这张牌从出名后,根本不属于小岗村,也不允许原小岗村利用小岗村这张牌。
沈浩的工作中的矛盾很多是来自于和当地政府的矛盾,当地政府只想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梧桐树,这棵梧桐树占着小岗村的土地,但招来的凤凰并不属于小岗村。
有些人一直诟病小岗村的书记都是外派的,为什么?
查查资料就知道,小岗村自从作为一个行政村出现后就一直在滚雪球般的“合并”,目的是什么?
就是当地政府一直借小岗村这个名,建一个“经济开发区”,外派书记才能无条件地执行上面的意图
1993年小岗生产队和大严生产队和并成立小岗村,人口400多人,100多户。
2008年3月1日,小岗村和周边的石马、严岗合并,人口从400多人,增加到4000多人。
2014年,小岗村下辖小岗、严岗、石马、大严队、马庙、后范、程圩等19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
2018年,小岗村由1979年的18户变成了一个940户的大型村落,小岗村共有4173人
小岗村总面积15平方千米,其中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水田800亩。
一些人拿近些年来,当地政府对小岗村的扶持资金来诟病包产到户时的“小岗村生产队”的十八户村民,来质疑否定国家的包产到户政策,其实现在的小岗村早已不是原来的小岗村了。
其实这是基本常识,如果真像一些人说的,国家为小岗村投资那么多,以前的包产到户的小岗村只有二十户人家,如果当地政府真想把小岗村作为经济发展的典型,一百来口人自然村,不早发展起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