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直白的性书写,是对两性关系的强烈反思

友书闲读 2021-12-11 11:25:48

文丨花欲燃吖

英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鬼才作家劳伦斯,在20世纪的英国文学界一直饱受诟病,一是其创作形象始终脱离不开两性话题,并且虔诚地用大量细节去递进人物情感,企图用荒诞伦理打破人类对阶级和自我道德束缚的认知。

而这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更是在1928年出版之初,就被出版商们避之不及,甚至当时的主流媒体纷纷站出来斥责劳伦斯过于激进和大胆,于是,这本书在复印50册后还是归于沉寂。

劳伦斯出生在一个阶级不对等的家庭里,母亲是上流社会拥有良好家教的妇女,其家族鼎盛并且生活优渥,因为有着很好的修养和品德,做过教师,会写诗歌,热爱读书,善于交谈,这样的一位母亲对劳伦斯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而在本书中,坚韧感性的康妮身上不难看出有一丝劳伦斯母亲的痕迹。

劳伦斯的父亲是一位矿工,两鬓苍苍一身污垢,由于文化水平和思想有着极大的差距,家里时常充斥着吵闹声。 母亲自尊心极强,纵然对一无是处的父亲忍不可忍,可还是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还清了丈夫的债务,还让家里一尘不染,充满温馨,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劳伦斯的作品中总是充斥着对阶级不对等的沉思。

这段不对等而压抑的婚姻生活,让成年后的劳伦斯不得不重新审视母亲的一生,这种思想也灌输到了康妮的精神世界中去。

1930年劳伦斯已是瘦骨嶙峋,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后,还是随着死神而去,他至死都没等到社会对于《查泰莱》的平反。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此书封禁的30年后,文学解禁的浪潮盛行,这本书忽然就被文学界重新定义,焕发了本属于它的灿烂光辉,被奉为“世界十大经典情爱小说”。

有人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我国著名的世情小说《金瓶梅》相比,然而,我认为二者并不可相提并论。原因是欧美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在文化理念上存在着很大分歧,无论是《金瓶梅》也好,亦或是其他传统文学,似乎都在传输给读者一个思想,叫做克己复礼,以道德为准绳的前提下释放天性。而在欧美文学中,乃至影视作品中,对于我们讳莫如深的版块他们反而更坦然和开放,欧美的某种思维更像是传达一种释放天性,遵从本能的欲望至上论。

当然关于这一点,我不敢苟同,但我尊重这种思想。

关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本书,就如弗丽达在给作家爱·摩·福斯特的信中说的那样:“ 劳伦斯之死是如此的壮丽——他一点一点地与死神搏斗,他的生命从未失去过光彩。”,故事中的主人公康妮也是在一点一点与被禁锢的现实搏斗,直到找回生命失去的光彩。

康妮是英国爵士家庭的千金,姿色秀丽,身材玲珑有致,年幼时跟随母亲四处游玩,15岁在巴黎、罗马等地方增长不少见识,由于视野开拓,性格也格外开朗,于是,在18岁和姐姐出去露营期间,第一次和男同学开启了对两性关系的新认知。

1917年,查泰莱家族的男爵继承人迎娶了23岁的康妮,二人在短暂地度过了一个月的蜜月期后,男爵克里夫不得不奔赴前线。六个月后,残缺不全的克里夫侥幸地活了下来,也因此丧失29岁男人本该有的生龙活虎。

康妮对于丈夫的病,一开始不介意,她认为两个灵魂的契合要强于肉体的欢愉,直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寡,让康妮空虚寂寥的生活中,逐渐消瘦。而与轮椅为伴的克里夫开始变得自卑而扭曲,他强装着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开始舞文弄墨,写一些逢迎庸俗的小说,来博取上流社会名人的追捧。

因此,康妮的家中开始往来频繁一些文人墨客,其中不乏与克里夫思想并不统一的文学青年,她逐渐被弄得身心俱疲。康妮的本质是活泼、开朗并不媚俗的少女,面对克里夫的死气沉沉又不断对她的精神洗脑,她面对这一眼望到头的婚姻生活感到无比窒息。

克里夫开始期望两个人有一个孩子,而他并不介意康妮和谁生的孩子。换言之,他凭借对康妮的品味了解,认为康妮看重的男人必然不会辱没他查泰莱家族的名声,而这个孩子会被养在克里夫名下,从而继承他的爵位。

康妮被克里夫胆大而荒诞的想法震惊住,而克里夫还在试图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她:“逢场作戏厮守终生这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你不觉得为了一生一世的生活,人可以把x丢开?X只是供我们利用的一种手段,我们就利用它吧,是不是?”

此时的康妮犹豫着自己的下半生是不是真的要死死地和这个男人绑在一起,为了屈从与克里夫的某种听起来还算合理的建议,也为了填补自己缺失的情感生活,康妮搭上了克里夫的书友麦克利斯。

克里夫的的婚姻观点仍旧停留在阶级对等的条件下,他希望康妮找一个同样是上流社会的情夫,延续他所在的贵族阶层,他将传宗接代视为维系家族名声和捆绑婚姻的纽带,为此不惜牺牲妻子的尊严和世俗道德。

饱受情感压抑的康妮,在面对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后,投入了到了麦克利斯的怀抱,但这个男人偏执而狂妄,并且对女性保持着极大的偏见,他不能满足康妮深沉的欲望,也不能满足康妮要反抗畸形生活的精神追求。

康妮在小花园散步排解内心的孤苦时,遇到了底层阶级的守园人,在劳伦斯笔下的密乐斯是一个出身工人阶级,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健全男子,他强悍而孤僻,有情义却又对女人保持疏离。

他曾经和两个女人有过恋爱关系,但是最终都因为对方崇尚精神恋爱而厌倦亲密接触而走向末路。

小说中让两个人走向亲密关系的节点,是当康妮在花园里看到密乐斯饲养的小鸡,那些充满生命力的鸡仔被母鸡护在身后时,她不由得感慨自然的造化和生命力,同时也为自己被扼杀母性,被剥削的生命力而感到心有不甘。

密乐斯感受到康妮的热泪,读懂了她内心深处的脆弱,那一刻两个人冲破了世俗的禁忌,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密乐斯和康妮一共相会七次,这七次是康妮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人性中本能觉醒,这种本能不止是屈从了生理,更是出于爱的本能,一个高贵的贵妇,一个低级的守园人,爱与性的本能让她们冲破层层阻碍追求一起的权利。

于是,在康妮怀孕后,这种本能愈演愈烈,直到密乐斯强悍的前妻回归,她察觉到丈夫不再需要自己,而对其展开猛烈的报复,四处散播密乐斯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事,导致密乐斯被迫辞职。

面对密乐斯的离去,康妮内心深处的生命力被唤醒,她打定主意要与克里夫离婚,去奔向自己的新生活,面对克里夫的阻挠,她选择离家出走,直到他某一天同意放过自己为止,而密乐斯也在远方的园林中等待康妮和自己重聚的一天。

劳伦斯以康妮为例,带人们深入探索了两性关系,到底是该臣服于道德的束缚,还是屈从与人性的本能,还有对当时社会阶层风气的审判。英国封禁《查泰莱》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便是上流贵妇和守园人的苟合,让贵族阶级十分不满,而劳伦斯正是用这种方式打破了阶层桎梏。

教养和阶层,并不冲突。

爱与欲,也不冲突。

但本能和道德,虽不冲突,但需要用道德去驯化本能。如果人类完全趋于原始欲望,那么几万年来的进化又有何意义呢?

当然,这也并非劳伦斯本意,只是我读后而生的题外之话。

0 阅读:35